《发现》短文的答案
【篇一:《格林童话》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t>1.《六个仆人》中,王子骑马走过一个牧场,只见很远的地方,堆着一个像草垛一样的东西,那原来是() 答案:一个人的肚子。 2.《六个仆人》中,有一个仆人他的双眼被布蒙着,为什么呢? 答案:什么东西被眼睛一照,就会被炸得稀烂。
3.《六个仆人》中,女王老太婆派出的一支军队,让他们去杀王子和六个仆人,再把女儿夺回来,这支军队怎样死的? 答案:被海水淹死的。
4.《黑白新娘》中,一个苦人走到一个女人和她的两个女儿面前,那个苦人是谁打扮成的? 答案:上帝
5.《黑白新娘》中,谁把白姑娘介绍给国王做新娘? 答案:白姑娘的亲哥哥。
6.《黑白新娘》中,哥哥为什么错把黑姑娘当做自己的妹妹呢? 答案:因为他的眼睛被黑姑娘的妈妈老太婆施的魔法,已经黯淡无光,他能看见的,只是那件闪闪发光的绣金衣裳。
7.《小羊和小鱼》中,谁把这对小兄妹变成小羊和小鱼? 答案:他们的继母。
8.《小羊和小鱼》中,谁把这对小兄妹变回人的模样? 答案:女占卜。
9.《返老还童》中铁匠的老婆和女儿受了惊吓,生下的孩子没有一点人的模样,而像什么? 答案:两只猴子。
10.《上帝的动物和魔鬼的动物》中,上帝忘记了创造一种动物是什么?
答案:山羊。
11.《上帝的动物和魔鬼的动物》中,山羊经常做什么坏事? 答案:把名贵的葡萄藤搞坏,有时还踩伤细嫩的植物。
12.《上帝的动物和魔鬼的动物》中,上帝怎样对付这些做坏事的山羊?
答案:放出了他的狼群,把在那儿做坏事的山羊统统吃光了。 13.《三个懒人》中,国王把王位传给谁? 答案:第三个儿子。
14.《三个懒人》中,国王选王位继承人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谁最懒,就把王位传给他。
15.《寿命》中,上帝最终给驴子的寿命是多少年? 答案:十二年。
16.《寿命》中,上帝最终给狗的寿命是多少年? 答案:十八年。
17.《寿命》中,上帝最终给猴子的寿命是多少年? 答案:二十年。
18.《寿命》中,上帝最终给人类的寿命是多少年? 答案:七十年。
19.《池塘水妖》中,水妖要磨坊主答应什么条件才让他变得比以前更富裕更幸福?
答案:把他们家刚出生的生命送给水妖。
20.《池塘水妖》中,猎人的妻子第一次把什么放到池塘边上? 答案:梳子。
21.《池塘水妖》中,猎人的妻子最后一次把什么放到池塘边上? 答案:金纺车。
22.《小矮人的礼物》中,在那群小矮人的中间坐着一位()。 答案:老人。
23.《小矮人的礼物》中,老人一把抓住金匠,他要干什么? 答案:几下就把金匠的头发和胡子刮个精光。
24.《小矮人的礼物》中,老头人让裁缝和金匠往口袋里装什么? 答案:煤。
25.《可怜的磨坊工和小猫》中,小猫其实是一位() 答案:公主。
26.《可怜的磨坊工和小猫》中,晚上睡觉时,另外两个磨坊工不愿意和汉斯一起睡,汉斯只能睡在( )。 答案:鹅圈的麦草上。 27.《小寿衣》中,死去的小男孩为什么劝他妈妈不要哭?
答案:小男孩无法入睡,因为妈妈的眼泪都落在我的小寿衣上,它干不了。
28.《熟练的猎人》中,三个巨人坐在火堆旁,他们正把什么插铁扦上,放在火上烤呢? 答案:一条公牛。
29.《熟练的猎人》中,这个熟练的猎人一开始是学什么的? 答案:锁匠的手艺。
30.《熟练的猎人》中,猎人进入王宫,他打开第一个房间,里面的墙上挂着什么?
答案:一把纯银的军刀。
31.《熟练的猎人》中,猎人用军刀把三个巨人干掉后,取走了三个巨人的( ),塞进背包里。 答案:巨人们的舌头。
32.《小驴》中,国王和王后生活得很好,可他们唯一的遗憾是( )? 答案:他们没有孩子。
33.《小驴》中,国王安排谁躲进新房里看新郎新娘? 答案:一个侍从。
34.《兔子和刺猬》中,刺猬最不愿意别人笑话它的什么? 答案:腿,因为它的腿生来就是弯曲的。
35.《兔子和刺猬》中,兔子和刺猬在什么地方赛跑? 答案:耕地的垄沟里。
36.《兔子和刺猬》中,兔子最后的下场是怎样的? 答案:兔子跑死了。
37.《海兔》中,公主是一个性格怎样的人? 答案:骄傲的人,她不服任何人。
38.《海兔》中,老三第一次藏在哪里躲避公主? 答案:乌鸦的蛋里。
39.《海兔》中,第二次公主从第几扇窗户发现了老三? 答案:从第十一扇窗户,发现老三藏在鱼肚子里。
40.《海兔》中,最后是谁帮助老三让公主不能发现他呢? 答案:狐狸。
41.《三个工匠》中,魔鬼的两只脚有什么特点? 答案:一只马脚和一只人脚。
42.《三个工匠》中,三个工匠为什么要被砍头? 答案:他们被判杀了商人。
43.《三个工匠》中,魔鬼最后要了谁的灵魂? 答案:客店的店主。
44.《无所畏惧的王子》中,巨人请求王子从什么树上摘下一个苹果来?
答案:生命树。
45.《无所畏惧的王子》中,要摘苹果,必须把手伸进吊在苹果树前的()上?
答案:一只环。
46.《无所畏惧的王子》中,谁为王子抢回被巨人偷走的环? 答案:狮子。
47.《菜驴》中,为什么猎人每天早上都能从自己的枕头下找到一块金子?
答案:因为他的肚子里有一颗鸟心。
48.《菜驴》中,吃了什么菜会变成一头驴? 答案:色拉菜。
49.《森林中的老妇》中,小鸽子为姑娘衔来什么,让姑娘得到食物、床和衣服呢? 答案:金钥匙。
50. 《森林中的老妇》中,小鸽子请求姑娘为他从老太婆家取什么东西?
答案:最简单的戒指。
【篇二:课内阅读(附答案)】
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
1、作者是从(形状 )、(颜色)、(声音)这三个方面描写潮水的,按照从( 远 )到(近 )的顺序描写。
2、这两段话运用了很多比喻,把潮水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和(山崩地裂);把白浪比作(白线)、(白色城墙)和( 白色战马)。 3、用“
4、这部分内容主要写 三、《鸟的天堂》
(一)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大的,( ),(),有的(),有的( ),有的在(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 )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一只
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用掌声一吓,又(),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ing xi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2、 写近义词静寂------- 静谧、宁静热闹-------喧闹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空闲
4、这两段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写在横线上 1、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
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3、写出下列的近义词。(3分)
渐渐( 慢慢)似乎( 好像 ) 颤动(抖动、震动 )
4、第一自然段作者从 、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
5、你从划线句子体会到什么?
6.最后一句话应该读出(赞美/赞叹 )的语气。(1分) 7、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
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一、形状,我是从(蜗牛的触角、小圆片、蛟龙的爪子)等词语感受到的。二、动作,我是从(触、巴、拉、贴、爬)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 嫩红、灰色 )等词语感受到的。
3、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划出来。 七、蟋蟀的住宅
(一)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 废)( 工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
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 这一片断所在的课文选自法国作家。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洞穴(xue xue) 2、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生字,用上√。 3、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优良------ 优异 温和------ 温柔、温顺 舒服--------舒适 反义词:隐蔽---(暴露) 慎重---( 随便)
4.联系片断内容,想想从哪两个方面能看出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
(1)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 (2)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自己一点点挖掘
(二)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光滑)------(粗糙 ) (平坦)------(倾斜) 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 吵闹 ) 简朴——(奢华 ) 简单——( 复杂) 2、这段话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
3. 请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拟人句。
4.这两段文字是按照由外 到 内 的顺序介绍蟋蟀住宅的。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2分)
简朴、清洁、干燥、卫生;蟋蟀用来修筑住宅的工具十分柔弱,只是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表达。 蟋蟀的住宅很,很 ,还很 。我觉得蟋蟀真
十三《白鹅》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写近义词、反义词。(4分)
近义词: 傲慢——( 高傲 ) 急速——( 急促 ) 从容—— ( 镇静 ) 毫无相让——( 互不相让 )
反义词: 急速——( 缓慢 ) 局促不安——( 心安理得)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划出来。(1分)
3.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 傲慢的特点,如:用鸭的步调急促 与鹅的 步调从容 进行对比。 十五《 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谁怎么呼唤,它()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她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把老鼠等出来( )!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 )谁说多少好话,它( )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 2、请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 忠厚 )吧,它的确( 确实 )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假如/倘若)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4、“古怪”的意思是( 奇怪 ),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出猫的古怪的。说猫既(老实)又(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表面看起来作者是(讨厌)猫的,其实是表达了对猫的( 喜爱 )之情。
5、用“~~~ ”画出写猫贪玩的句子,用“﹍﹍”画出写猫尽职的句子。
不可”让我们感受到猫的(决心)。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的确—( 确实 ) 古怪—( 奇怪 ) 呼唤—(呼喊) 实在—(确实 ) 任凭——(无论、听凭 ) 8、请把下面的句子改成用肯定的意思说。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9、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十七 《长城》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 )、(),没有( ),就靠着无数的( )无数的( ),一步一步地抬上这()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在原文的括号里填上词语。(6分)
2、作者以(搬运条石)为例,从四方面想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的艰难。这四方面是:修筑长城用的(条石)多;(分量)重;( 搬运 )难;修筑在( 崇山峻岭 )上。
3、“单看”中的“单”字可换成 “只”或“仅”字。
4、第一段最后一句是作者发出的感叹,作者感叹什么? 十八《颐和园》
①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1、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长廊)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楼台亭阁;再写登上(万
寿山),站在(佛香阁前)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昆明湖)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
2、葱郁的“郁”字,音序是(y),部首是( ),除部首外查( 六 )画。在字典里有3种意思,请在正确的序号后打“√”。
①香气浓厚;②√(草木)茂盛;③(忧愁等)在心里积聚,不得发泄。
3、文中“慢慢地滑过”,我觉得“(滑)”字用得贴切,因为从中能让人体会到 昆明湖的静 。 二十一《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这一段着重描写了什么?
2.“懒惰”的反义词是 勤劳 ,“谴责”的近义词是 责备、责怪。
3.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这里的村民有一种怎样的美德?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中体会到。 二十一《搭石》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人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以画一般的美感。 1、选择正确的读音踏踏的声音(tata )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协调有序: 和谐一致,配合得当。 清波漾漾: 清澈的水波飘荡的样子。 人影绰绰:人的影子非常柔美的样子。 3、这段话主要讲什么意思。
4、家乡的人是在怎样紧走搭石的?
5、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动作)的美,我是从(协调有序)这个词知道
的;再写(声音)的美,我是从(踏踏)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画面)的美,我是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个词知道的。 二十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篇三:四年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陈 毅 》
陈毅五岁半就在一家书塾读书。他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小神童”。//
一天,毛老师来到陈毅家,看到他正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因为他看书入了迷,火烧得太旺了,从锅里透出了糊味儿。妈妈刚从井边洗菜回来,发现米饭烧糊了,气得火冒三丈,抄起刷子,就往灶前冲去。 “不要打孩子!”毛老师连忙劝阻,“饭烧糊了,可以将就吃,这孩子专心用功,我就喜欢。”说着,毛老师又亲切地对陈毅说:“以后做事,要多多留心!”陈毅点点头。毛老师从陈毅手里那过书一看,原来是一篇还未教的课文,他已经用笔在上面画了许多圈圈点点。毛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了,再打圈圈;打墨点的是生字。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总要把新的课文先预习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词勾画出来。听课时,格外留心,再抓住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人们称赞你是‘小神童’,说你天资聪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1. 短文已用“//”分为两段,写出每段的段意。(6分) 第一段: 第二段:
2. 同学们都称赞陈毅为“小神童”的原因有两点:(4分) (1) (2)
3.“学问学问,多学多问”中的“学问”指 ,(2分)“多学多问”的好处是 。(3分)
4.“秘诀”的意思是?用“ ”在文中划出具体描写陈毅学习成绩好的秘诀的语句。 (4分)
5、加下划画的句子把妈妈生气时的动作写得惟妙惟肖,你能将妈妈高兴时..候的动作写出来吧!至少要有4个连续的动词哦!(6分) ㈡成全善良 李文勇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
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屁股上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阅读训练
一、 填空。(3分)
1、“一片好意”,还可以说是一()好意。
2、“一个生病的朋友”,还可以说是一()生病的朋友。 3、“一直站着”还可以说是( )站着。 二、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分)
看望——( ) 痛楚——( )避免——( ) 三、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 ( )(4分)
a.车上的人刚好坐满。 b. 车上的人特别多。 c. 因为上来这些人而使车上人特别多。
四、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
前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4分)
a. 让座女孩b. 老人 c. 女儿d 作者
五、 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横线画出来。(2分) 六、 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把这句话写 在下面。(3分)
七、 从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的爱,把这些动作用波浪线勾出来。 (2分)
八、 填空。(9分:前空2分一个,后空1分一个)
因为()我们可以说小姑娘是一个( )的小姑娘。 因为()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 )的女儿。 因为()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 )的老人。
习作链接
仿照例句写句子。(9分) 例:善良是生命的黄金。 善良是 善良是 善良是
(三)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会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
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
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薄的纸,蒙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津津有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心致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短文内容填空。(6分)
(1) 鲁迅小时候读书不光凭自己的____________,还依靠自己的 ______________。
(2) 鲁迅小时候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他
不是玩得____________,而是玩得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写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董遇读书有三余
董遇是古代弘农人。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总是告诉人家:“你必须先自己读它百把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请他讲书的人说:“你讲的很有道理。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呢?”董遇回答说:“你们应当利用好‘三余’。”“哪‘三余’呢?”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板地说:“所谓‘三余’,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
余时间。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到处一片漆黑,无法干活儿,不也是读书的好时间吗?还有阴雨之天,到处一片泥泞,出门不得,更是在家读书的好时间哩!”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有所悟,哪里是没有时间,分明是不会利用时间呀! 阅读练习
1 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倘若:
一字一板:
2 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2分)
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
﹎﹎﹎﹎﹎﹎﹎﹎﹎﹎﹎﹎﹎﹎﹎﹎﹎﹎﹎﹎﹎﹎﹎﹎﹎﹎﹎﹎﹎﹎﹎﹎﹎﹎﹎﹎ 3 组词。(6分)
漆( )倘( ) 遍() 膝( )淌( ) 骗()
4 董遇所指的‘三余’各是什么时间?(3分)
﹎﹎﹎﹎﹎﹎﹎﹎﹎﹎﹎﹎﹎﹎﹎﹎﹎﹎﹎﹎﹎﹎﹎﹎﹎﹎﹎﹎﹎﹎﹎﹎﹎﹎﹎﹎
5 从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 答案
一、 1、番 2、位 3、始终 二、 探望痛苦 杜绝 三、 b 四、 a b
五、 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 六、 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七、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 八、 略
参考答案:
1、(1)形容非常有趣味
(2)形容集中精力,一心一意。
2、(1)聪明伶俐 勤奋 (2)种花 描画 呆头呆脑 有趣有益 3、本文主要描写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
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
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 18
答案:1 略
2 冰天雪地没有农活,正是读书的大好时间。 3 略
4 冬天乃一年的业余时间;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阴雨天。 5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