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
【兴趣与成才】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江苏新沂●高强荪来到农村初级中学的最初几年,我常常有这样的困惑,题目中明明白纸黑字写在那,为什么学生就是看不懂呢?我常抱怨现在的学生理解能力怎么这么差!反思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之所以在阅读历史试题时难以抓住题干主旨或缺乏对有效信息的整合加工的能力,这与我平时的历史教学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总习惯地把很多历史习题,历史概念嚼碎了一口口喂给在课堂上适当适时地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历史材料,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老师讲解,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再阅读课文得出结论,写在课本上。例如在八年级上学期讲“甲午中日战争”时,我从中考模拟历史习题中找到以下材料。战前中国慈禧太后为过60大寿挪用海军军费,而日本天皇为赶上中国海军装备,捐出自家财物、钱款,并减少每天饮食标准激励全国将士。学生,把一道道复杂的题目肢解后讲给学生听,习惯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动性的发挥。如此的教学模式,势必缺乏对学生阅读历史知识能力的培养。纵观这几年的历史中考,对学生处理大量文字、图表,甚至漫画等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当下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不论是应试角度还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才会全身心地关注它,探索它,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所以,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形成对阅读历史教材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兴趣,然后产生阅读动机,并要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和训练才行。对于预习,多数历史老师不太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
好的阅读兴趣及动机,习惯难以坚持。因此,在要求学生预习前,必须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
七年级上学期,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我常常在课程结束前三分钟左右,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讲完“商鞅变法”后,我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同学们多多少少了解了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但这个人物到底有哪些功过是非,还有哪些史料是我们没有了解的,那么下课后,大家抽时间去阅读下一课,“秦朝的统一”及其他有关秦始皇的内容。这样做唤起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思考更多,学习兴趣更足,而且由于给了学生充足的阅读和思考时间,以至于在上新课时,课堂交流热烈,时常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省去了老师的大量的讲解,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七年级下学期,随着学生阅读动机的稳定,再给学生布置预习历史学习任务时,我会针对下节课内容,立足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让学生围绕几个较固定的问题去阅读。这些问题也是下节课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往往也是中考考点及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双基能力”。例如:在讲“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一课前,我让学生预习阅读解决如下问题:①明朝统治者加强集权的主要措施。②清朝皇帝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③是谁抨击明清八股取士,说它“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这些做法目的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老师给予优秀者一定的鼓励,阅读效果会进一步提高。到了八年级,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课前阅读习惯,到了这时,我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内容预习后,能自己再提出一到几个问题来,供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学习讨论。这样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56[2013.10]“甲午战争”清政府一败再败,被逼签订《马关条导致丧权辱国,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学生水到渠成了。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历史教材中,有文字,有图表,有概念,也有历史结论,在学针对不同内容,也要运用不同方法,才能达到事例如,再讲到九年级上册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里面有“采邑制”,不仅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大字内容,也P33下面的注解,还要让学生联系中国西周时期的分封进行对比阅读。指导学生时,要求养成推敲文字的习惯,可也要在书中的小字内容中指导学生进并给予及时的点拨,这样,这个难懂的“采邑才能在学生阅读学习中得到化解。
历史教材中的图表,是更形象、更直观的历史知识。近年来不断加大图表理解题,分值不断加大,我在最后的中考有意识地多做这方面的题目,让学生多读图,读懂图。反映美苏冷战的一幅经典漫画: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赫漫画中赫20世年代初,美国在冷战中稍占优势,这幅画对于初中生来讲通过师生共同阅读、指导学生仔细分析结合史实,不仅也为学生在以后的高中历史学习中三、写好历史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由此还要做笔记,做好笔记才能学阅读笔记的方法很多,有画线、圈点,有眉批注解,有问有有归纳小结。就历史课本阅读笔记而言,我要求学生在课前直接在历史课本上画线、圈点、做笔记,把书上的记一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这些书上问题在自己阅读预习时,不懂得画“?”号,以备上课时听老同学讲解。探究题尽量让稍好的学生去做,较弱的学生重点“记一记”“读一读”做到分层次要求,让学生都能做。都有从而达到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效果。教师要多给鼓励和表扬。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自己阅读当学生达到阅读学习历史知识变成一种自觉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变成自学能力,这就发生了质的飞真正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江苏省新沂市八一实验学校)
让学生结合书上约》理解起来就更加觉得顺其自然,习历史知识时,半功倍的效果。
西欧封建的要阅读制,以在课本中圈点关键词,行补充阅读理解,制”的中考,复习时,例如,鲁晓夫与肯尼迪各自坐在导弹上大汗淋漓地掰手腕,鲁晓夫的汗滴数要比肯尼迪多几颗!这说明当时美苏在纪60比较难。解决漫画反映的历史问题,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可见在历史阅读学习过程中,得更好。
答,阅读时,记、能找到的直接在书上画要点,师、解决成就感,予肯定、历史知识的动力。的行为,跃,.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