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湿敷贴[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湿敷贴[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锐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1245167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8.14

(21)申请号 201920939753.7(22)申请日 2019.06.21

(73)专利权人 李随英

地址 618200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剑南镇

金山街7号14栋2单元1楼2号(72)发明人 李随英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知集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51236

代理人 杨柳(51)Int.Cl.

A61M 37/00(2006.01)A61F 13/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湿敷贴(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敷贴,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它包括药液吸附块和防水的连接片,连

挡水圈的截接片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一圈挡水圈,

断面呈V型设置,药液吸附块设置在挡水圈内侧,连接片设置挡水圈的端面上设置有粘接层。因药液吸附块位于防水圈内侧,当该湿敷贴贴于患者身上时,挡水圈、连接片与患者的皮肤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将药液封闭在该空间内,防止药液流出,方便患者走动。

CN 211245167 UCN 21124516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湿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药液吸附块(2)和防水的连接片(1),所述连接片(1)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一圈挡水圈(3),所述挡水圈(3)的截断面呈V型设置,且挡水圈(3)的内凹侧正对挡水圈(3)的轴线设置,所述药液吸附块(2)设置在挡水圈(3)内侧,所述连接片(1)设置挡水圈(3)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将连接片(1)粘覆在患者身上的粘接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圈(3)由医用硅胶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圈(3)设置在连接片(1)端面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1)与患者的贴合处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吸附块(2)包括防渗层(21)、吸水层(22)和无纺布层(23),所述吸水层(22)夹设在防渗层(21)与无纺布层(23)之间,防渗层(21)靠近连接片(1)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吸附块(2)与连接片(1)间可分离。

2

CN 211245167 U

说 明 书一种湿敷贴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敷贴。

背景技术

[0002]湿敷是我国针对各种慢性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利用中药湿敷,发出药气分子渗透人体表皮进入人体病灶部位治疗疾病,对某些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如疼痛、活动障碍、疲劳头晕、麻酸和风寒等)具有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目前市面上的膏贴治疗较普及,但治疗过程人体感受到的舒适度差,而液体湿敷,其舒适度较干敷和膏敷较果好这是大家公认的。如果制液湿敷,因液体极易变质,使用量大才能降成本,家庭制液不经济。同时,传统湿敷过程,因所用材料为全湿纱布,治疗过程患处需要全裸,因此患者不能行走或进行简单的活动,使用非常不方便。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湿敷贴,具有减少渗漏,方便患者活动的优点。[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敷贴,包括药液吸附块和防水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一圈挡水圈,所述挡水圈的截断面呈V型设置,且挡水圈的内凹侧正对挡水圈的轴线设置,所述药液吸附块设置在挡水圈内侧,所述连接片设置挡水圈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将连接片粘覆在患者身上的粘接层。[0005]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药液倒在药液吸附块上,再将药液吸附块对准患者需要湿敷的地方,并使连接片将药液吸附块进行固定即可完成使用过程;因药液吸附块位于防水圈内侧,当该湿敷贴贴于患者身上时,挡水圈、连接片与患者的皮肤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将药液封闭在该空间内,防止药液流出,方便患者走动;V型的挡水圈能够对药液吸附块流出的药液具有一定的缓存量,少量的药液能够存储在挡水圈的凹陷部位,防止挡水圈与患者的连接处药液过多而渗漏的现象发生。[0006]进一步,所述挡水圈由医用硅胶制成。[0007]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医用硅胶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使得挡水圈能够更好的与患者皮肤贴合;当挡水圈与患者接触受压后,挡水圈上的凹陷处加深,提高挡水圈的储水能力,有效减少离开药液吸附块的药液从挡水圈与患者的接触处渗漏的现象发生。[0008]进一步,所述挡水圈设置在连接片端面的中心位置。[0009]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湿敷贴贴于患者身上时,连接片的边角均能与患者贴合,对药液吸附块进行二次密封,防止药液的渗漏;同时使得挡水圈受力均匀,不易与患者皮肤间产生间隙,有效减少药液的渗漏。[0010]进一步,所述连接片与患者的贴合处开设有多个透气孔。[0011]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透气孔的设置有效的减少使用该湿敷贴时对患者造成的闷热感。

[0012]进一步,所述药液吸附块包括防渗层、吸水层和无纺布层,所述吸水层夹设在防渗

3

CN 211245167 U

说 明 书

2/3页

层与无纺布层之间,防渗层靠近连接片设置。[0013]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防渗层减少了药液与连接片的接触,防止药液从连接片处渗漏;无纺布成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无纺布质地柔软,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0014]进一步,所述药液吸附块与连接片间可分离。[0015]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药液吸附块与连接片间可拆卸分使得药液吸附块可进行单一更换,连接片重复使用,减少浪费。[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0017]一、药液封闭在挡水圈、连接片与患者形成的密闭空间内,防止药液流出,方便患者走动;[0018]二、V型的挡水圈能够对药液吸附块流出的药液具有一定的缓存量,减少渗漏现象的发生;[0019]三、医用硅胶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使得挡水圈能够更好的与患者皮肤贴合;[0020]四、连接片可重复使用,减少资源浪费。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3]图中:1、连接片;11、粘接层;12、透气孔;2、药液吸附块;21、防渗层;22、吸水层;23、无纺布层;3、挡水圈。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25]实施例:[0026]如图1、2所示,一种湿敷贴,包括药液吸附块2和防水的连接片1,连接片1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一圈医用硅胶制成的挡水圈3。挡水圈3、连接片1与患者的皮肤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将药液吸附块2封闭在该空间内,防止药液渗漏。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片1由防水弹力布制成。

[0027]如图1、2所示,挡水圈3设置在该端面的中间位置,连接片1的四周均能与患者的皮肤贴合,连接片1与皮肤贴合的端面设置有粘接层11,以便于对该湿敷贴在患者身上的位置进行固定。且连接片1与患者的贴合处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2,以减少贴合处对患者造成的闷热感。

[0028]如图1、2所示,挡水圈3的截断面呈V型设置,且挡水圈3的内凹侧正对挡水圈3的轴线设置,药液吸附块2设置在挡水圈3内侧,在本实施例中药液吸附块2卡接在挡水圈3内,操作人员可对药液吸附块2进行单一的更换,重复使用连接片1,减少浪费。[0029]如图1、2所示,药液吸附块2包括防渗层21、吸水层22和无纺布层23,吸水层22夹设在防渗层21与无纺布层23之间,防渗层21靠近连接片1设置,以减少药液与连接片1间的接触。在本实施例中防渗层21有PE膜制成,吸水层22由纯棉材料制成。[0030]使用过程:

[0031]使用时将药液倒在药液吸附块2上,再将药液吸附块2对准患者需要湿敷的地方,

4

CN 211245167 U

说 明 书

3/3页

并使连接片1将药液吸附块2固定在患者身上即可,使用过程简单方便,患者在走动时药液不易渗漏,方便患者走动。

[003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实用新型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

CN 21124516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6

CN 211245167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