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12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以研究《民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只有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次罗马法的“复兴”运动 A.保障了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建立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 D.标志着西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
参考答案:
B
从题干所述可知,对罗马法的研究“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罗马法保护商品经济和私有财产,可以得出罗马法的“复兴”运动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等级代表制度的形成出现与中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项;社会契约理论是启蒙思想,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反封建斗争,故D项排除。
2.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参考答案:
D
考察古代中国的农业。材料的意思是汉代的商人及其家属有专门的户籍,他们无法得到国家按照一般户籍和爵位分配的田地,以便保护小农经济。如果商人违犯国家对商人的法令,其拥有的田地和财产将被没收。之所以如此,完全是为了保护农业。故应选D。
3. 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蓄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是( ) A.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发展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答案: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罗斯福新政哪个方面的措施及实施该措施的目的.
解答:题干材料所述内容是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即整顿金融,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刺激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BCD三项都不是其初衷. 故选A.
4. 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参考答案:
B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这体现出地方对于天子的认同感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强,因此有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故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分封制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分封制对血缘宗法制形成的推动;D选项错误,据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关所学内容可知,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点睛】本题依据材料“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的内容分析可知西周相对于商朝出现了集权的趋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更加密切,对天子的认同感上升,再结合对选项的分析可得出答案。
5.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称某制度由于行政官吏的任用采取了客观的标准,因而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和私人的关系,使被统治者在专制国家趋向平等,堪称“消极的民主化”。这一制度应是( ) A.宗法制度 B.郡县制度 C.察举制度 D.科举制度
参考答案:
D
6.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应该 A.加速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国力 B.与发展中国家联盟,提高关税 C.实行贸易保护,捍卫民族工业 D.无条件接收发达国家产业转移
参考答案:
A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科技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故我国应该加速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国力,以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故A正确;中国推行不结盟政策,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也不会以提高关税来应对经济全球化,故B错误;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进程,故C错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行为也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全球化进程,中国不会无条件接收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故D错误。故选A。
7. 1953年后,中共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这一方式 A.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 B.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 C.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参考答案:
A
【详解】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所有制上的转变,更能被资本家接受,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即这一方式有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故答案为A项。苏联没有实行这一方式,排除B项;这一方式属于三大改造,此前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已经完成,排除C项;这一方式对国民经济比例没有影响,排除D项。
【点睛】新中国成立后在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方式,在一定年限内让资本家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一部分利润,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总体上看减少了对生产的冲击。
8. 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陪审员每日
3个奥波尔;九个执政官一天的薪金为4个奥波尔。五百人会议成员一天可得到薪金5个奥波尔。城邦也给那些驻扎在萨摩斯等地的公职人员支薪,作为其生活费用。上述记载的目的是 A.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 B.进一步扩大了城邦公民的权力 C.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D.有利于低收入阶层参与民主
参考答案:
D
【详解】根据材料“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在雅典实行津贴制度,这有利于提高低收入阶层参与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津贴制度,无法缓和阶级矛盾,故A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津贴制度无法扩大公民的权力,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伯利克里改革时期,而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故C项错误。
9. 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参考答案: A 略
10. 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参考答案: C
11. 在《旧唐书》中曾记载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种情况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参考答案:
D
12. 古希腊民主政治建立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B.较早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C.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 D.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 参考答案: D
13. “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工业时代的人们更懂得生活享受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学生易误选A项,原因在于没把握题干的关键词“本质”,A项说明的是现象。只有B项才符合题意,1831年正值工业革命时期,因此本质上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影响。C错在“更懂得生活享受”,仅从穿袜子普及了不足以说明这一点;D不对,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作用。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14.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 A.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B.股市崩溃
C.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滞胀” 参考答案: B
15. 据统计,1493—1600年,世界的银产量是23000吨,其中新大陆美洲生产的是17000吨。而从1550年到1645年,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有14000吨,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的近10倍。材料说明:
A.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B
从材料“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有14000吨,是这一时期中国自产白银的近10倍”中可知,16、17世纪中国在对外贸易处于优势,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外来货币的对中国的市场的影响,故A项排除;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说明当时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故C项错误;价格革命是对欧洲市场的影响,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D项排除。
16.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参考答案:
考点:EJ:欧洲一体化.
分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考查欧洲联合的目的.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材料“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可知,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可知法国提出建立“一个站起来的欧洲”,意在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欧美关系的平等,故
B符合题意.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B.
17.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由于它( )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答案: D
18. 佛教初兴后,迅速得到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倡众生平等 B、兴起于经济中心 C、国王都信佛教 D、婆罗门种姓消失 参考答案: A
19.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③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④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C
20.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 D 略
21.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
①实行责任内阁制;②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③议会都是两院制;④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④
参考答案: C
22. 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 ) A.“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参考答案:
D
23. 有人这样描述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展览厅一进门,迎面一块巨大的重24吨的整体煤块,象征着工业的巨大力量,庞大的气锤、运行的机车……”该博览会 A.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体现了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 C.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D.主要的科技发明集中在美国
参考答案: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不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排除A;根据“1851年”“一块巨大的重24吨的整体煤块,象征着工业的巨大力量,庞大的气锤、运行的机车”,结合所学,该博览会展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正确;C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集中在英国,D错误。 24. 恩格斯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反映出那时的公民社会是( ) A.平等社会 B.等级社会 C.民主社会 D.专制社会
参考答案:
考点:4B: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4C: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实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和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实质的认识和理解.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从本质上看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普通民众不可能享有与奴隶主同样的权力;罗马法律也是维护罗马奴隶主利益的,从法律上确立奴隶主统治的合法地位和更好地维护其统治,故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依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即等级社会,故B项正确. 故选B.
25. 2008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传唱于祖国的大街小巷。下列各项能够充分体现这一歌曲主题的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改革开放政策 D.四项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B
26.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①中朝 ②中书门下 ③内阁 ④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27. 公元前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按财产多少把公民分成四个等级 B.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参考答案:
B
发放津贴是为了解决因为贫穷而不能参政的问题,即消除“贫穷”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而非废除财产等级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而选项A则是不符合题意,排除;“五百人会议”和消除这种“障碍”无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是伯利克里的措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8. 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毛泽东意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 ) A.成为联合执政机构 B.仍是国家立法机关掌握着立法权 C.职能已被人大取代 D.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D
29. 孙中山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
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A.破除专制制度对人的思想束缚 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求
C.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 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
参考答案:
A
30. 北京某顾客因火车票3.98元的保险费,将北京火车站告上法庭,这件事体现了人民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的意识增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主张以法治国的
是 A.洪仁玕
B.魏源 C.孙中山
D.康
有为
参考答案:
A
二、 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时间 状况 北京共有能使用的公共电汽车157辆,包括日本丰田客车、美国道奇车,以及捷克的1949年 “布拉格”“克罗沙”“依卡路司”和“斯柯达”等。 随着“长春一汽”的第一辆国产卡车顺利下线,北京街头的公交车才开始有了“纯中1957年 国血统”,但这些客车多是由卡车改装成的。 20世纪 随着一汽、重汽不断开发新车型,城市客车BK651,642,611等车型不断开发,北京60—70年代 公交进入以国产汽车为主的时代:70年代末,北京拥有将近3000辆公交车。 1980年8月,公共交通局改为公共交通总公司。2005年1月1日,北京市公共交通改革开放以来 总公司改制更名为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进入90年代,北京街头相继出现了双层公交车和空调公交车。2001年研制成功了京华巡洋舰,车身长18米,核定载客200人,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III标准,是300路这样大流量线路的理想选择。 1998年1月-1999年12月,公交总公司加快推进清洁燃料工程,购置清洁燃料车2283辆。到2000年末,公交总公司清洁燃料车总数将达到5923辆,占全部公共汽车总数的78.9%,其中纯天然气公共汽车1300辆。 ——摘编自张蕊《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概括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发展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特点:公交车辆不断增加;由使用外国车到使用国产车;公交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载客量增大;越来越重视环保;不断推动管理体制改革。
原因: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客流量不断增大;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环保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表格信息从“公交车辆不断增加、由使用外国车到使用国产车、公交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载客量增大以及越来越重视环保”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北京城市建设发展,
客流量不断增大、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比较类非选择题属于全国卷41题常考的题型,一般从中外对比或者古今对比进行命题,命题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思想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尤其要注意此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一把要从材料中概括要点,然后依据所学归纳回答即可。
32. (6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材料二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爱迪生
材料三 “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大发明分别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3分)
(2)爱迪生的发明主要在什么领域?(1分)结合材料二,谈谈“发明大王”给你的启示。(1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互联网的积极作用。(1分)
参考答案:
(1)主要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注重预防。 (2)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3)生产力的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
答案:(1)火药帮助新兴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推翻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印刷术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3分)
(2)电气(电力)领域。(1分)启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辛勤劳动,还需要严谨的治学和非凡的创造力。(言之成理即可)(1分)
(3)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言之成理即可)(1分)
33.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材料二: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