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看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看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来源:锐游网
密 矗罐:flH屯 -HJ、T丁 f,Wll!几J 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看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潘腾飞 (广东省新丰县第一中学,广东新丰511100) 摘要:文章结合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 一些初步尝试,谈谈高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以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切实提高教学 质量。 关键词:高中课堂;历史教学;阅读能力;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卜0568(2012)18-0054-03 “有效教学”是一个教学论的概念。凡是能够有效地 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 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 本”,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 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要实现历史课堂 的有效教学,就必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必须在有生命 力的历史课堂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原来冷冰冰 的历史文字跳动起来。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发生了变化,新课标要求高中历史课要进一步提高学生 很重要。进入高中的学生已有三年初中历史学习的经验 和知识的积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 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这正是 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 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就更应该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按 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 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而且会终生 受益。笔者就新课程实践中探索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策 略和做法与大家探讨。 的素质水平,具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学生不仅要学好知识,而且要灵活地运用知识,而要做 到这一点,提高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一二、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的一点做法 作为高一高二学生,各科学习任务重,课外时间一 、历史课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既是新课改和高考 般都会给中英数作业占甩,课外学习历史时间较少。历 史课每周只有两节,我们只有用最少的时间提高学生学 习效率。怎样做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阅 改革的要求。也是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 段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实施,高考的逐渐改革,现在的 读习惯的培养以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下面就结合 高考题已不再是简单、具体的选择题、问答题,而更多 的是对学生能力考察的新型材料题。它往往变化灵活. 涉及选择题、主观题,常以丰富的材料呈现.这就需要 高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岳麓版)一课为例,说一 说做法。 1.让学生带着目的读教材(或材料)。我们知道历史 课本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单元说明、课题及导言、 目、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 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 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 思考题,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因为有 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和鉴别史料的能力。如20l1年 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科考试大纲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 求中就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 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因此高中历 史课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就顺应了现在高考改革发展的 趋势。 高中学生的历史课学习本来就是要面对大量的材料. 思考题引路,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 中心、重点、特点及难点。下面是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把 握的几个问题: 然后从中鉴别获取有效的信息和知识.要使学生更有效 地做到这一点,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显得 (1)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分别有什 么主张?想一想: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如此巨大 成就的同时却有那么多思想家、改革家要探寻“公正的 材料一是四个图片,图一是瓦特及其发明的蒸汽 理想国”? 机。图二是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一间机械纺织厂.网 (2)试结合教材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是19世纪欧洲工人贫困生活场景.图四是19世纪资产 你还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吗? 阶级的奢华生活。 (3)我们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材料二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 呢? 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的相关图片。 (4)你能说出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意义吗? 材料三是列宁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 “19世纪人类 (5)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 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思想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的? 的一段材料。 (6)巴黎公社是在什么样的特殊条件下诞生的?它 材料四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革命活动和创作理 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论活动的相关图片。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自由讨论,用约十分钟时间 这样设计只是让学生在阅读材料时了解上述四则材 找到了粗略答案。然后老师再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 料恰好可从经济、阶级(或政治)、理论(或思想)、主 重点分析 观(或人的因素)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对于 我们知道高考是结合考纲课标再综合几个版本教材 这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看 出题的,因此在分析一些具体问题时还要找很多的相关 他们能否找到这个规律,结果同学们结合材料内容讲述 资料,最好同时结合人教版教材互为补充。如要学生归 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讨论.加上笔者的及时点拨,问题 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时又同时展示下面阅读材 得到解决。因此学生在对类似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就可 料: 以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了。这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 样.学生既开阔了思路,又加深了对类似问题的解决和 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 理解。对于那些能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教师可因势利 要多,还要大。 导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课后再扩大阅读 材料二: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 范围,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将课堂阅读自然延伸到课 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 外。促使教与学进一步结合.深化了教与学的效果。 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3.让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得到提高。孔子说: “学而 材料三:共产党……消灭私有制,公开宣布:他们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和“讨论”两 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内外知识。掌握一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 些解决历史材料的方法。归纳时教师以启发、点拨、释 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 “穿线织网”, ——《共产党宣言》 归纳出教材知识或材料的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 这样学生就更进一步加深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 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也可由教师归纳总结。如在让 内容的理解了.从而又会更加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 学生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就整理了下面资料: 义了。 (1)“法国整个资产阶级、所有的地主、工厂主都 2.让学生在提问讨论中得启发。在学生阅读完课文 联合起来反对公社”一列宁 或相关材料后,教师就前面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以检查 (2)马克思说,在~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 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 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 问,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 (3) “一些大炮在寻找他们的炮架,而在不远处, 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 炮架却在哭着寻找他们的大炮。” 法。在提问与讨论中.教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 (4) “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 度,自然给学生以影响。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 ……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临时政府利用 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加深了对阅读内 法兰西银行的财政支持,积极调动军队” 容的理解。而且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笔者在分析 (5)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时,补充了下面几材料: 一个城市的起义。……”因此它既不可能取得胜利…… 一 I' t 于戳闩研 J 击谆社*屯 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先逐一进行 归纳分析得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在认识巴黎公社失 败的诸多原因之后再综合归纳为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 根本原因。 通过类似的途径或者方法,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历 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时。要培养他们对历史材料进 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历史材料或历史知识的各部分按 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 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 物认识的深化.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一知识点如此, 每节课都如此.就会形成知识一方法一能力之间的良性 循环,效率会越来越高。将来面对高考只不过是一个水 到渠成的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 “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用些心思功 夫,这应是一个最实际的考虑。 教师的归纳点拨或总结要注意几点:一是将基本的 理论原理具体化,化为对人、事、制度的有血有肉的分 析评价,切忌理论、史实的“两张皮”或生拉硬扯。二 是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学生的独立见解。学生在阅读 历史材料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超出人们意料之外的 观点,人称“标新立异”。正因为有标新立异,科学才 会突破某些权威的既定论断而向前发展。求异思维往往 与“标新立异”结伴而行。但是,人们对“标新立异” 往往有一种抗拒心理。这种心理会使学生因循守旧。教 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鼓励、多倡导, 培养其坚持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本身对学习目 标的追求与志向水平的确定。受其成功与失败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独立见解的及时肯定,能使学生感到自己的 劳动得到了尊重。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出更高的学习 热情.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对学生进行 历史研究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1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科考试大纲说明在 第四点即论证和探讨问题考核点上指出要运用判断、比 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 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 出不同看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历 史研究方法去分析与解决历史材料和历史问题. 第一,我们可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 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注意;①介绍历史阅 读材料的基本原则:如审准设问了解题意;看两头找信 息;读懂、读透材料。②介绍历史学科特点,把记忆历 史事件的“四部分”、或“四要素” f 即历史事件的 前因、后果、性质、影响)交给学生。注意引导认识教 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突出历史事件的四要素。③介 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 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 化认识。 第二.是要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马克 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 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 问题。近几年又增加一些新史观或者说历史研究新名词 (说它新,至少是在近几年考题中大量出现)如文明史 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又或生产力范式、近 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全球化范式、社会史范式、文 化史范式等历史观念。甚至是一些史学研究常识:如史 论中孤证不立原则,史料辨伪原则等。学生掌握了这些 史学研究的理论或方法,就可以较轻松地进一步去阅读 教材甚至是历史文献资料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齐”笔者相信,只 要认真。从点滴做起,总有一天我们会成功。我们的历 史课堂也会越来越精彩和有效。学生成功之时也是我们 最欣慰之日。以上就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思 考。一位学者说过: “一个人既有所思,若不许他传之 他人,那么,他就觉得不满足,甚至感到痛苦,而对于 他人也无价值可言了。”因此.笔者把自已的一些想法 与做法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多 提高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历史课程标准【M】.南京:江苏教育 出版社.2o03. 【2】教育部基教司组织.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2. 【3】吴江华.浅谈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历 史教学,2004.(8). 【4]钱洪潮.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U】.教育导刊,2007, (4). 【5】赵亚夫.互动延展:简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现代性 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