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猪异嗜癖的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猪异嗜癖的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来源:锐游网
饲养管理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年29卷第6期 猪异嗜癖的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杨金相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苗尾乡农服中心兽医组,云南大理10041) 在养猪生产中,经常发生仔猪咬耳、咬尾情况,常见于育肥 体质强弱进行并群分栏;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发生咬架、争 猪前期。猪群出现异食癖后,伤口感染化脓,甚至引起死亡,造 斗、欺生、霸槽时及早处理,将领头打斗猪和被咬的猪隔出单 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养;对咬伤猪及时进行止血、涂药等防止感染。 1 病因分析 2.3饲料供应 1.1环境因素 要组成合理,营养标准,多种饲料配合,缺什么,补什么。 猪舍构造不科学,舍内温度过高,空气混浊,通风不良,经 2.4分散猪只注意力 常受到突然刺激、噪声等的影响。 可在猪舍内悬挂一些“玩具”,如废轮胎、铁链条、炉条 1.2饲养管理 等,以分散猪的注意力。 饲养密度过大,食槽位数不够,饮水不足,重新组群时不科 2.5断尾 学合理。 仔猪初生时在距尾根1 cm处剪掉尾巴。 1.3营养 3讨论 饲料配比不合理,营养缺乏,钙不足或过多,食盐过少或不 3.1异嗜癖易发时间 给,微量元素供给不当等。 异嗜癖多发生在仔猪断奶后到育肥的前期,因此,要适时断 1.4生理 奶,科学转群,合理分栏,使猪很快适应从断奶到育肥前期的生 猪有模仿行为的习性,常常靠“打斗”分出高低、上下“位 长过程。 次”,而打斗的武器是嘴巴;耳朵有易扇动、尾巴有易翘起的习 3.2培育仔猪良好的习惯 性,加之这两个部位相对软弱、易出血;有嗅觉灵敏的习性,闻 幼仔猪、育肥前期猪好动,喜欢群居,要满足要求,创造条 到、尝到血液味道,会加重异嗜的行为。 件,将猪调教成吃、饮、睡、玩相协调的集体生活群。 1.5应激 3.3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凡是能引起猪只不适的各种应激因素,都能发生异嗜症。 及时发现和处理被咬伤的猪,避免因闻到、尝到血液味而引 起暴发。 2防控措施 2.1创建良好环境 3.4饲料供应 猪舍建筑要防暑降温,通气良好,搞好绿化,减少噪音等的 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按饲养标准配制饲料,确保多种饲 剌激,如舍温过高时可采用水帘、滴水、抽风、喷雾等方法调节 料相配合,营养丰富全面,不要用单一的饲料饲喂或有啥喂啥。 舍内温湿度。 3.5科学的饲养管理 2.2加强管理 建立符合猪的生物学特性,有利于猪的喂、饮、运动和对猪 做到猪群饲养密度适中,槽位够用,饮水充足,食槽和饮水 舍的清扫等的管理,以及加强季节(主要是冬、夏季)的管理措 器设计完善;重新组群时做到合理分群,转群时可按体重大小、 施。 猪博卡病毒的研究进展/郝飞(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贵阳550025),汤德元,罗险峰…//猪业科学.-2012, (10).-74-76 2012,34(1O).-770-773 核转录因子K B(NF一.c B)在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增 殖和存活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高致病性猪繁 猪博卡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博卡病毒属,单链 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HP—PRRSV)GD08—1株和经典株PRRSV 线性DNA病毒。该病毒于2009年在瑞典息有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 GD—XH分别感染Marc一145细胞,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提取胞浆蛋白 竭综合征的猪群中被发现。在我国,多省市发病猪场也相继检测 和核蛋白,通过电泳迁移率(EMSA)检测NF—K B与DNA结合活 出猪博卡病毒。猪博卡病毒作为一种新型病毒,人们对其的研究 性及western blot检测胞浆蛋白中NF—K B及其抑制因子(I K B)的 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文章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分 表达情况。HP—PRRSV株和PRRSV经典株感染Marc一145核蛋白的 别从猪博卡病毒的发现、分子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 EMSA结果中均出现NF—K B与DNA探针的结合条带;western blot 方法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有效防控规模化猪 结果表明,Hp—PRRSV株和PRRSV ̄典株感染Marc一145细胞并 场猪博卡病毒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未引起NF—K B表达量的变化,但两者均引起了I K B表达水平的 下降,由此推测,HP—PRRSV株和经典PRRSV株感染均能够刺激 c一145细胞NF—K B活化入核内,PRRSV感染Marc一145细胞引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通过降解I K B Q激活NF-K B MarB的活化是通过I K B的降解来实现的。 信号通路/康艳梅(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 的NF—K 5l0642),裴晶晶,王佳莹…//中国预防兽医学报.一 ・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