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已知某交叉口设计如图1-1所示。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三条车道,南北支路一个方向有
一条车道。信号灯管制交通。信号配时:周期T=120s,绿灯tg=52s。车种比例大车:小车为2:8,东西方向左转车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右转车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0%。 求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图1-1 图1-2
2、某环形交叉口环道宽12m,西北和东南中的交织距离长48m,东北和西南象限中的交织距离长42m,入口引道宽度E1=6m,环道突出部分的宽度E2=12m,远景年设计交通量如图1-2。求设计通行能力,验算能否通过设计交通量。
2. 横断面设计习题
1、超高设计中,无中间带道路绕道路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时如何过度。 2、某三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V=30km/h,路面B=7m,路拱
iG=2%。路肩bJ=0.75m,
iJ=3%。一弯道=34°50′08″,R=150m,Ls=40m,交点桩号为K7+086.42。试求下
列桩号的路基路面宽度和横断面上5个特征点的高程与设计高程之高差:(1)K7+030:(2)K7+080:(3)K7+140:(4)K7+160(圆曲线的全加宽与超高值按《规范》办理)。 3、 某三级公路,设计车速40km/h,路面宽7.0m,土路肩宽0.75m,路拱坡度路肩坡度
iG=2%,
iJ=3%,一弯道R=150m,平曲线长L=151m,缓和曲线Ls=50m,需设置超高,
超高横坡度 ,平曲线起点(ZH)桩号为K4+900,试计算K4+910,K4+940,K4+980点处的高程与设计高之差。(本题按绕行车道内边缘线或绕行车道中线旋转计算皆可)
3. 道路平面线形习题
1、试用级数展开法推导带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其切移值q与内移值p的数学表达式。
2、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
右=15°28′30″,半径R=600m,
JD=K2+536.48。
要求:(1)选择合理的缓和曲线长度
Ls
(2)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3、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已知JD1、JD2、
JD3的坐标分别为
(40961.914,91066.103),(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10.392),并设JD2的
R=150m,Ls=40m,求JD2的曲线要素及主要点里程。
4、计算上题所给平曲线的ZH、HY、YH、HZ四个主要点的坐标。 5、 已知平原区某一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
右=16°36′42″,半径R=1000m,
JD=K4+870。
要求:(1)选择合理的缓和曲线长度
Ls
(2)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6、 山岭区某三级公路测设中,测得某相邻两交点偏角(见下图)为JDl4右偏47°32′00″,JDl5左偏11°20′30″,若选取R14=100m,R15=120m。试求两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为多少
7、证明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8、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 ,竖曲线半径5000m。
(1) 判断凸凹性 (2) 计算竖曲线要素
(3) 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标高。 9、某二级公路上一路段有三个变坡点,详细资料如下:
变坡点桩号 K12+450 设计高程 172.513 竖曲线半径 5000 K12+950 190.013 4000 3000 K13+550 173.513 试计算K12+700~K13+300段50m间隔的整桩号的设计高程值。 10、某平原微丘区一般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有一处弯道半径为250m,该段纵坡初定为5%,超高横坡度为8%。请检查合成坡度。若不满足要求,该弯道上最大允许纵坡为多少?
11、某山岭区一般二级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高程为427.68m,i1=5%, i2=-4%,竖曲线半径为R=2000m ,计算竖曲线诸要素及桩号为K5+000和K5+100处的设计高程。 12、某城市级II主干道,其纵坡分别为i1=—2.5%,i2=+1.5%,转折点桩号为 0+640,设计高程H设=9.00m,见下图。
(1)试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及计算竖曲线上各点高程(桩号每隔5m求一点高程)。 (2)由于受地下管线和地形限制,凹曲线曲中标高要求不低于9.30m,且不高于9.40m, 这时竖曲线半径应为多少?
13、简述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4、请用所学知识,评价以下几组平、纵组合的优劣。(上面的为纵断面图,下面的是平曲线图。)
4.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习题
1、下图为某四路相交的交叉口,在A、B、C路段均设有中间带(其中A、B方向宽为4.5m,C方向宽为2.0m),A方向为双向六车道,B、C方向为双向四车道,D为双向双车道,每条车道宽3.5m,人行道宽4.0m。拟渠化解决的问题是:改善C往B的右转行驶条件;压缩交叉面积;明确各向通过交叉口的路径;解决行人过街问题,试拟定渠化方案。
2、下图为正交的十字形交叉口,相交道路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双向六车道,每年车道宽4.0m,人行道宽4.0m,进口道右侧车道供直右方向行驶,转角曲线半径为15.0m。从视距的要求考虑,试问位于转角人行道外边缘的建筑物A是否应拆除?
3、某五路相交的道口,拟修建环形交叉,各道口的相交角度如下图。已知路段计算行车速度为50km/h,车行道宽均为14m。若环道宽度为15m,内侧车道宽为6m,试确定中心岛半径(取=0.15,
ih=2%,不考虑非机动车)。
5. 立体交叉设计习 题
1、完全互通式立交与部分互通式立交的主要区别何在?下图所示立交属哪种类型?画出其
行驶路线。
2、下图所示立交属于哪一类型?请用粗线标出其交织路段。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主线上的交织路段?请画示意图说明。
3、试用右转匝道及右出右进的小回与环圈形式的左转车道,规划两座互通式立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