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弹幕文化”与“弹幕礼仪”探析
“传播者”,“传播者”和“受众”的概念变得模糊。 网友话语权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进行了主动性的创造。(五) 弹幕促进了正能量价值观在青少年群体中 的传播⑵弹幕使用者主要是“90后” “00后”等青少年群体, 岀生在文化多元的环境中,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不 喜欢刻板的、教条式的、灌输型的教育方式。如果借由 轻松搞笑的弹幕视频平台传播正能量、高品质的内容, 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视频网站超 高的点击量和弹幕量就显示了这些内容的受欢迎程度。总体来说,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弹幕文化和 主流网络文化差别明显。作为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 弹幕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反抗等个性特质。如把握 不好.弹幕会成为一把锋利的刀,刺向年轻人的头脑, 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健康积极 的弹幕文化是新媒体良好生态的保障.也是建设具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要求。三、弹幕中存在的明显问题(一)弹幕干扰性强,影响观看完整性,并存在一 定的剧透现象越精彩的视频引发的讨论越多,弹幕最密集的地 方往往是视频最精彩的地方.但密集的弹幕会干扰观 众正常的观看,影响内容完整性,对那些真正想看视频 的人来说是不利的。另外,弹幕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剧 透现象剧透严重会降低视频的精彩程度.还会导致 弹幕“战争”。目前许多网站对剧透进行了限制和规定, 并且采取了针对剧透行为的惩治措施,但因为弹幕审 核麻烦以及语言的多义性、模糊性等,惩治较难实施。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O17SJB22O3;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K21541基金课题(二) 大量弹幕侵占视频画面,影响视频观感一般情况下,弹幕不会影响视频观感,但遮挡字 幕、恶意刷屏、语言低俗等情况,会侵占、污染视频画 面,影响受众观感。明显违背主流价值观的弹幕内容 不多,但刷屏以及发布与视频内容毫不相干的言论却 大量存在。这种行为有时可以理解为网友的狂欢,但 多数时候影响观感,并引发更多人效仿。弹幕语言低 俗以及对视频内容的遮扌半.确实减弱了受众的观看效 果。即时性的弹幕互动,经常引发观点的交锋,引发混 战,影响注意力以及观影效果。公众在观看弹幕视频 时,应自觉抵制一些恶俗的弹幕行为,提高自身媒介素 养,明辨是非,尽量吸收有益的信息,共同营造和谐的 网络环境。(三) 弹幕发布过于随意与主观,容易引发网络语 言暴力过于随意和主观的弹幕内容,因有失礼仪规范同 样让人反感。过于主观的弹幕容易引发大规模、无休止 的弹幕争吵,这种无意义的弹幕之争浪费的是有限的 屏幕资源,造成有意义的弹幕内容被淹没.同时影响视 频的观看效果。另外,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 性,人们在弹幕中的交流可能变得过于开放和激进,容 易引发网络语言暴力,弹幕发布也会过于随意、随性。(四) 弹幕中谣言和虚假信息较多,缺乏有效的监管 网络空间因为具有匿名性,且缺乏层层的把关审查和有针对性的管理,弹幕中的谣言和虚假信息有了 生存的土壤。另外,网站和平台缺乏有效的语言监管 手段,弹幕内容容易岀现违法和不健康内容,低俗、虚 假、色情等内容影响信息传播性质,给社会、公众特别 是青少年群体造成负面影响。虽然许多视频观看平台 都会设置一定的“弹幕礼仪”和管理规范,但因为参 与人数多、弹幕数量多,效果较为有限,并且这些弹幕 内容在表达上灵活多变,缩略性强,即使干预也防不胜 防。我国对于弹幕评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在完善中, 虽然许多直播平台要求用户实名注册认证,管理人员 也有随时禁用、禁言的权力,但执行往往滞后,执行之 前网络暴力已经造成了,并且这些方法并不会对用户 造成实质性的惩戒,用户大可重新注册再次进入。一 旦弹幕审查过于严格,又会流失大量用户,对网站的流 量和收益不利。如何从各方面合力对弹幕实施有效常 态监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四、“弹幕礼仪”的重要性“弹幕礼仪”这个词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 但显然,“弹幕礼仪”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多数网民 的媒介使用权利,从而建设文明有序的互联网生态。 从狭义上来说,“弹幕礼仪”是那些弹幕视频网站所 设置的一系列具体的弹幕礼仪规范。目前基本上各大 弹幕视频网站都设置了 “弹幕礼仪”,比如倡议的内 容、禁止的内容、不鼓励的内容等等。网友可以在注册 时就准确获知这些规范性内容。从广义上来说,“弹 幕礼仪”不仅仅是网站已经规定的内容,对于网络使 用者来说,它的范围更广,包括公民普遍的道德规范、 行为规范等等。对于一个对自身要求高、具备较高媒 介素养的人来说,“弹幕礼仪”涉及方方面面,人们在 日常社交中应有的礼仪、道德、规范等多数情况下也适 用于网络空间。作为一种公共领域中的个人行为,弹幕表达显然 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则。没有约束的自由是危险的 自由,言论自由的前提是尊重他人,不给他人造成伤 害。目前,用户或网民对“弹幕礼仪”的认知程度不一, 许多人对此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约束弹幕内容,而许
42多网站虽然设置了相应的“弹幕礼仪”,但流于形式, 用户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弹幕礼仪”、弹幕规范的重 要性。“弹幕礼仪”欠缺本质上还是媒介素养较低的 表现,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主动承担媒介素 养培育的责任。弹幕只是微小的语言,但“弹幕礼仪”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影响着用户个人、弹幕群体和整 个网络生态的发展.是和谐健康网络生态的重要保障。五、 针对“弹幕文化”发展的建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弹幕视频网站作为公共领域, 应该允许公民形成公开的、合理的辩论空间,但新媒体 时代下,这种合理、平等、理性的公共领域的形成,需要 各方的共同努力。首先,作为弹幕的使用者,弹幕用户应该成为弹幕 的爱护者、“弹幕礼仪”的维护者。在弹幕发布过程 中,坚守公民的基本伦理道德,自觉维护弹幕礼仪和规 范,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娱乐至死》中有这 样的警言:“有两种方法可以让娱乐精神枯萎:一种是 奥威尔式的一一文化成为一种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 式的——文化成为一种滑稽戏。”⑶在被无数信息包 围的当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不随波逐流,不 肓目追随,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基本责任。对于弹幕 用户来说,弹幕文化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其次,弹幕视频传播平台应该增强规范性,在弹幕 内容上加强管理,加大惩戒力度。目前,有些网站已经 有了相关的举措。例如,网站增加了筛选程序和网页 功能模块,受众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打开或关 闭弹幕,将弹幕数量、视频热度、播放量等作为标签.便 于受众参考、理性选择。网站以及所在平台应合力加 强监管,借助技术手段主动屏蔽负面内容,对网民的语 言进行长效监督,从而增强公民的语言责任感以及媒 介素諒能力。最后,“弹幕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健全的法律法 规的建设。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当下,须制定与完善 新媒体法律法规,加强新媒体法制化建设和管理,这对 弹幕伦理失范以及其他新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治理起 着绝对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和部门 规章多达70多部。这些法律法规为维护互联网安全发 挥了重要作用,为依法管理互联网提供了基本依据。 但新媒体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不能完全覆盖各方面, 某些失范行为找不到执法依据。如何让法律法规在新 媒体领域发挥常态长效作用,如何对新媒体平台进行 有效监管以及如何健全法律法规,是新媒体领域无法 回避的共同问题。六、 结语作为一种新型的评论载体和网络互动方式.弹幕 在实践性和效用上还需探讨。不过,不管弹幕如何发 展,网络文化、网络礼仪的讨论和推进都是重要且必要 的,我们期待互联网或新媒体空间同样能够拥有尊重 和理解,拥有规范和道德,当然也提倡品质和专业。参考文献:[1] 刘琛.该如何看待弹幕文化[N].广州日报,2018-11-13.[2] 李志清.“互联网+”时代弹幕视频的优势和局限性分
析[jj.新媒体研究,2017 (22):109-110.[3]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燕,译.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9:132.作者简介:王佳华(1985—),女,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主 要研究方向:新媒体,媒介与社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