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来源:锐游网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22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年第6卷第60期2019Vol.6No.60

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陈洪平,周文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目的 探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静脉采血患者3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7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晕针程度及采血前焦虑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晕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静脉采血患者,通过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其焦虑心理,减少晕针发生。

【关键词】检验科;静脉采血;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0.122.02

静脉采血是常规检查项目,采血后围绕血液所开展的各项检查,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可靠依据,但静脉采血有侵袭性,除了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外,还会产生诸如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易出现晕针等并发症。本文针对来本院检验科采血的患者,开展全面的心里护理干预,效果突出,现对此作一探讨。

导。(3)将采血后护理工作做好。完成采血后,护士需指导患者用棉签按压采血口,并用食指对穿刺血管近心端进行按压,中等用力,时间为5 min;在此同时,需做好观察工作,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情况,待其身心放松后,叮嘱其回病房休息。

1.3 观察指标采用数字评分法对两组采血前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估,若没有焦虑,即0分,十分焦虑为10分。记录晕针情况,并对晕针程度进行评定[1]:若患者出现心悸无力、目眩、头晕等症状,即轻度晕针;若患者除了有上述症状外,还出现休克症状(意识恍惚不清、面色发白等),即中度晕针;如果患者除有轻、中度症状表现外,还有口唇发绀、四肢抽搐症状,即重度晕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静脉采血患者356例作为研究对象,意识清晰,思维、言语能力正常,排除抑郁症等精神病症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78例,其中,对照组男101例,女77例,年龄21~75岁,平均(45.5±11.3)岁;观察组男100例,女78例,年龄21~74岁,平均(45.1±1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来采血,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即指导患者将皮肤正确暴露出来等;观察组将静脉采血分为3个阶段,即采血前、中、后,分别开展心理护理:(1)构建优质的护患关系。于采血前3~5 min内,与患者交谈,就其对静脉采血的实际认知情况进行询问,并观察并询问患者有无焦虑、紧张感,将静脉采血的方法、目的讲解于患者,强化其对此操作的正确理解与认识。此外,将采血所用器材展示于患者,向其告知此些器材无菌、安全且正规,指导患者将肘部皮肤正确暴露出来。采血过程中,护士应保持微笑,多与患者交谈,内容可以是患者比较感兴趣或能让其轻松愉悦的话题,转移其对采血的注意力;对于患者心理想法,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2)对患者心理进行客观评价。在交谈过程中,对患者诸如受教育程度、年龄等情况加以了解,察觉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找出原因,及时引

2 结 果

2.1 两组采血前焦虑评分对比

观察组焦虑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采血前焦虑评分对比(x±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n178178

焦虑评分2.64±0.574.04±0.733.78<0.05

2.2 两组晕针情况对比

观察组晕针发生率较对照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晕针情况对比[n(%)]

轻度2(1.12)8(4.49)6.47<0.05

中度1(0.56)5(2.81)

重度0(0.00)2(1.12)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x2P

n178178

3 讨 论

静脉采血是一项基础性的检查检验项目,部分患者在

心理上对此持厌烦、排斥心理,这非常容易出现晕针等并发症。晕针多指的是在采血时,瞬间出现的血管抑制性晕

2019年第6卷第60期2019Vol.6No.6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123

快速康复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孔莹莹,张静艳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四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 研究了快速康复护理对于胃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化护理模式,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以及肠道排气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肠道排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大幅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同时缩短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胃癌患者;术后康复;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0.123.02

胃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具有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的特征,手术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由于手术经常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为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术后还需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此提升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1]。快速康复护理术一种现代化先进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缩短了其肠道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于常规化护理模式,临床效果显著,具体阐述如下。

情况制定出针对性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多食新鲜蔬果,禁止辛辣刺激食物。此外,还可引导患者适当摄入蜂蜜、香蕉等有助于润滑肠道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

1.2.2 环境护理

要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疗养环境,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合理控制病房的温度和湿度。病房内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走动和打闹,以免影响患者睡眠和休息。

1.2.3 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注意事项、方法、病因等,使其对疾病有所认识,同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针对于患者现存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可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疏解。

1.2.4 社会支持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其能够在生活和物质上给予患者支持,使其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逐渐树立起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决心,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2.5 不良反应护理

胃癌患者在术后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此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针对于各种不良反应都要有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为进一步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研究组女42例,男38例,年龄25~75岁;对照组女39例,男41例,年龄24~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2.1 生理护理

确保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同时结合其实际

厥情况,在临床当中,症状多表现为四肢乏力、心悸、一过性头晕眼花等,一般持续3~5 min[2]。有报道指出[3],造成患者静脉采血时出现晕针情况的因素有很多,如体位、年龄、心理及机体等,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心理因素。当患者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会使机体持续处于迷走神经兴奋状态,各脏器血管异常扩张,造成脑供血不足,最终出现晕针情况。所以,需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患者患者焦虑、紧张等心理,减少晕针情况的发生。本文针对此情况,分别于采血前、中、后三阶段,实施心理护理,效

果显著:观察组焦虑评分及晕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由此表明,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静脉采血患者,能减少晕针发生,减轻其焦虑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2]

苏端治.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115-116.

夏旭峰.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269-270.

本文编辑:刘欣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