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
一、梅江区残疾人人口概况
梅江区现有残疾人1.9万名,占全区总人口的5.9%,持证残疾人4881名,占残疾人总数的25%,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3256名(肢体残疾人2179名、听力语言残疾人328名、视力残疾人246名、智障残疾人235名、精神残疾人268名),这些需康复的残疾人呈现出贫困残疾人多、重度残疾人多、功能训练任务重、急需康复救助等特点。
二、梅江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
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近年来,我区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协调、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新格局,具体表现在:
1、积极完善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2010年梅江区新成立了梅江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完善了区、镇、村(社区)三级康复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了以梅江区中医院、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为主,各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医疗站为康复指导站、点的三级医疗康复指导服务体系;残疾人康复救助纳入我区重点民生保障工程,重度和贫困的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部由财政部门负担,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就医的残疾人免收挂号费,大型设备检查和手术费减收20%,大部分残疾人康复治疗费用如精神病人住院费、脑瘫儿童康复等,纳入城镇居民(农村合
作)医疗保险范围,残疾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使我区残疾人康复需求得到基本保障。
2、加大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力度。我区依托梅江区慢性病防治站,扎实开展了精神病社区防治工作,每月定点、定时为到精防点就医的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送医送药,使全区精神病人得到了治疗或有效监护;积极筹集资金,对住院的重症精神病人给予补助;与各镇办配合,对全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有暴力倾向的予以特别监控,并先后组织10余名重症患者到大埔县精神病院免费住院治疗。
3、加强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工作。2009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加强智障、自闭症儿童训练班的硬件建设,购置了一批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器材,并认真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加强规范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从而保证智障儿童训练部的各项建设得到全面提升,为智障、自闭症儿童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现在我区智障班有教师8人,长期接受免费训练的智障儿童有30人,自闭症儿童8人。
4、扎实开展其他各项康复工作。5年来,通过发动社会热心人士资助和残联补助的方式,帮助6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术,帮助100多名低视力残疾人配备了眼镜等康复器具,帮助40多名脑瘫儿童和13名肢体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为600多位残疾人免费供应轮椅等辅助物品用具。
三、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建议
当前残疾人康复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梅州城区范围缺少特殊机构以及医院的治疗和一些专业机构的康
复支持;二是社区康复工作服务职责和活动内容不完善不规范;三是由于各级组织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科学、长期、规范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致使康复人员及康复工作经费明显不足。建议在今后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我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现在无办公地点,现与区残联机关合署办公,场地狭小,不符合上级残联组织“五个一工程”建设及我区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要求。我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和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已经纳入我区十二五规划和重大民生工程项目,现在正在进行规划选址。请求省残联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帮助我区建设梅州市梅江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和托养中心。
2、要不断完善康复工作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不断加大专业人员如特殊教育老师等培训力度,整合医疗康复资源和人才资源,增加残疾人康复工作专业技术和医务人员,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专业技术保障;增加经费投入,为今后进一步发挥康复技术指导及服务机构与专业人员的作用提供资金保障。
3、社区康复和特殊教育方面如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训练缺乏专业人才,更加缺乏管理经验和规范程序,建议制定特殊教育教材,完善规范社区康复服务职责和活动内容,使之康复教育训练形式规范化、程序系统化、技巧专业化、标准国际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