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 德 医 学 院 学 报 VOl_30 No.2 2013 of blood-brain barrier and white matter components after 329—339. cerebral ischemia[J].JNeurosci,2001,21(19):7724-7732. 【20】刘胜达.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MMP2、MMP9表达及其 [23】张释双,马静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脑缺血再 灌注损伤脑Caspase-3与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J】.中 国神经免疫学杂志,201l,18(4):269—272. [24】纪影实,曲极冰,李红,等.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 与脑水肿关系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 15(4):249—251. 【2l】刘瑛琳,包雪鹦.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 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 版),2008,34(4):590--593. [25】Berti R,Williams AJ,Moffett JR,et a1.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nalaysis ofinflammatory gene expression associated 志,2006,6(23):690-691. 【22】Ferrer I,Planas AM.Signaling of cell death and cell survival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life and death struggle wih tischemia-reperfusion brain injury[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2,22(9):1068—1079. in the penumbra[J].J Neuropathol Exp Neurol,2003,62(4): (收稿日期:2012-11-21)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蔡学斌,朱金香,林国钦,王益精,李华勇,周 盛 (莆田学院医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机制;临床特点;治疗 【中图分类号1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1004-6879(2013)02-0151-03 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可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和当今世界最 大的流行病川。危险因素越多,危险程度越严重,心血管病的 绝对危险就越高,治疗的力度应越大 。我国l8岁以上成人 高血压患病率为l8.8%,比20年前翻了一倍以上。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病患者,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每10 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高血压。高血压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衰竭,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 康的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病死亡者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40o/0 分为3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 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 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舒张压 ̄>ll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 ̄140nmaHg, 舒张压<90mmHg。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等 级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 收缩压水平分为l、2、3级。所谓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在 65岁及以上、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 以上,高血压病是首位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 一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 ̄>90mmHg。若 SBP≥140mmHg,DBP<90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 缩期高血压(ISH) 。据卫生部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 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其中ISH约d ̄60% 。 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删。血压越高,危险性越大。但高血压 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长期坚持治疗,对减少并发症和死亡 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特殊人群高血压有其特殊性, 应根据其特点,积极稳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选用适当的 降压药,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同时处理相关或并存的临床 疾患,才能较好地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高血压特殊 人群大多为心血管病发生的高危人群,老年高血压即是特 殊人群高血压中的一种。 2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老年高血压与老年动脉硬化、血管壁僵硬增加及血压 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有关,后者与神经系统(压力感受器、B 受体功能等)和激素血压调节机制(肾素—血压紧张素系统、 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前列腺素系统、肾多巴胺系统等) 1老年高血压的概念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凡正 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 于90mmHg,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 的增龄性改变相关。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器官和 功能潜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这直接影响老年高血压的病 理生理。因此,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策略 和预防都有其特殊性 。 91—94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 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或 3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老年高血压常于多种疾病并存,常并发冠心病、心力衰 ・15l・ 承 德 医 学 院 学 报 竭、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我国人群脑卒中发 生率远高于西方人群。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靶 器官损害。 3.1 收缩压增高与脉压增大ISH占高血压的6 。随着 年龄的增长, 、H的发生率也增加,同时脑卒中的发生率急 剧升高。老年人脉压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呈显著正相 关。 3.2血压波动大血压“晨峰”现象多,合并体位性低血压 和餐后低血压者增多。老年人血压急剧波动,可显著增加心 血管事件的危险。 3.3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 高,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0/o(t ̄勺型)或超过2 (超 勺型),导致J 、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增力玎【l叫。 3.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测量患者平N,lOmin血压和 站立3min后血压,站立后血压值低于平卧位,收缩压相差 >20mmHg和(或)舒张压相差>10mmHg,诊断为体位性低 血压。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并随年龄、神经功 能障碍、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早在1989年,Li ̄tz就提 出24%老年人存在体位性低血压,且常常无症 川。1/3老 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于体位突然发 生变化以后,血压突然下降。此外,老年人对血容量不足的 耐受性较差,任何导致失水过多的急性病、口服液体不足及 长期卧床的患者,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3.5并发症多且严重老年高血压病程越长,靶器官受损 机会越多,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易并发脑卒中 和心脏意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更多见。随着年龄的不断 增加,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宽的患者中,舒张压越低,危险越 大,常致使多脏器损害。 6 假性高血压增多袖带法所测高血压值高于动脉内 侧压值的现象(SBP高≥10mmHg或DBP高15mmHg),可 发生于正常高血压或老年高血压。 4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脑卒中发生率减少400/0,心 血管事件减少3 ;无论是收缩期或舒张期高血压,抑或是 ISH,降压治疗均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平 均降低10nmktg收缩压和4mmHg舒张压,卒中的危险降低 3O%,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降低13%,7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 脉压增大或存在, ̄qlll管合并症者获益更多 2J。我国完成的 Syst-Claina等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老年人 高血压可显著减少脑卒中发生风险。 4 1非药物治疗 适用于各级高血压患者。第l级高血 压,如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即以此为主要治疗。非药物方 法可通过干预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不同环节,使血压有一 ・l52・ VO1.30 No.2 2013 定程度的降低,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利。 4.1.1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以不超过 为宜;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限制饮酒。 4.1.2适量饮茶: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4.1.3减轻体重:体重增高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患 者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 肥厚均有益。 4.1.4运动:运动不仅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约 6-7mmHg),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 4.1.if其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减少精神压力和抑郁、 戒烟等对高血压患者均十分重要。 4.2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理想的降压药物应符合以 下条件:(1)平稳、有效;(2)安全,不良反应少;(3)服药简便, 依从性好。目前常用降压药爿勿I 可归纳为六大类: 4.2.1利尿剂:使细胞外液容量减低、心排血量降低,并通 过利钠作用使血压下降,降压作用缓和,服药2—3周后作用 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 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用,并更适宜与 其它类降压药合用。 4.2.2 p受体阻滞剂:降压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血管p受 体阻滞剂可使 受体作用相对增强,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不 利于降压,但p受体阻滞后可使心排血量降低,抑制肾素释 放,并通过交感神经突触前膜阻滞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从 而使血压降低。p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缓慢,1-2周内起作 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 或合并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患者。常用制剂不下 十余种。 4.2.3钙通道阻滞 ̄O(CCB):由一大组不同类型化学结构 的药物所组成,其共同特点是阻滞钙离子L型通道,抑制血 管平滑肌及心肌钙离子内流,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心肌 收缩力降低,使血压下降。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迅速,作用稳 定,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尤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 高血压。 4.2.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近年来进展最为迅速 的一类药物。降压作用是通过抑制ACE使血管紧张素Ⅱ生 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环激肽降解减少,两者均有利 于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ACE抑制剂对各种程度高血压均 有一定降压作用,对伴有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心肌后、糖耐 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的患者尤为适宜。高 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干 咳,可发生于l0%一20%患者中,停用后即可消失。引起干咳 原因可能与体内缓激肽增多有关。 4.2.5血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通过对血管紧张素II受体 承 德 医 学 院 学 报 的阻滞,可较ACE抑制剂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对 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及细胞增生等不利作用。适应证与ACE 抑制剂相同,但不引起咳嗽反应为其特点。血管紧张素Ⅱ受 体阻滞剂降压作用平稳,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包括 ACE抑制剂)。 4.2.6 O【受体阻滞剂:本类药物降压作用明确,对血糖、 血脂代谢无副作用为其优点,但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耐 药性,使应用受到限制。 以上常用的6类降压药物均可以选用。对于合并前列 腺肥大或使用其它降压药而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a受 体阻滞剂亦可以应用,同时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 用 。对于合并双侧颈动脉狭窄>I70%,并有脑缺血症状的 患者,降压治疗应慎重,不应过快、过度降低血 。收缩 压高而舒张压不高甚至低的 沁患者治疗有一定难度,如 何处理,目前没有明确的方法,但可参考如下建 “ :当 DBP<60mmI-Ig,如SBP<150mmHg则观察,可不用药物; 如SBP在150-179mmHg之间,谨慎用小剂量降压药;如 sBP≥180mmHg,则用小剂量降压药,降压药可使用小剂量 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ACⅡ等,用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3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不仅 要随时监测,还要有一定的目标值,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治疗 目的,也可防止过度、过快降低血压等造成的不良反应。老年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值应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 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对于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 的降压的目标值为<150/90mmHgf191o但目前尚不清楚老年 高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是否有更大获益,有待进一 步验证。老年患者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应避免 过度降低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 压<60mmHg时应谨慎降压和密切观察病情;在能耐受降 压治疗的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应避免过度、过快降压;对 于降压耐受性良好的患者,应积极进行降压治 删。 5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器官和功 能潜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这直接影响老年高血压的病理 生理。因此,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策略和 预防都有其特殊性,应根据其特点,制定所要达到的治疗目 标,积极稳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选用适当的降压药,平 稳有效地控制血压,同时处理相关或并存的临床疾患,以预 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治疗过程中还应随时监测血压, 避免过快、过低降压,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药 量,这样才能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 V01.30 No.2 20l3 【参考文献】 【l】钟南山,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第七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 1.251. [2】钟南山,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第七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5-256. 【3】王文.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研究杂 志,2012,41(05):3. [4】唐其柱,张永珍,刘昌慧.临床老年心脏病学[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71-272。 [5】陈云,董均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进展[J].河北联 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04):561. 【6】 何青.老年人高血压有关问题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 志,2005,24(40):245. [7】许树青,李红虹,刘红利等.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 治疗策略[J].临床急诊杂志,2012,13(40):287-288. [8】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 志,2011,19(08):721-722. [9 蹇在金.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9】J].中华老年医学杂 志,2005,24(04):317-319. [10】马坚,马竹仙,任海赢.动态血压128例临床观察[J]_临 床医学,2007,27(12):52-53. 【ll】Lipsitz LA.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n the elderly[J].N Engl J Me ̄1989,321(14):952—957. [1 2】Bulpitt C,Fletcher A,Becke ̄N,et a1.Hypertension ni hte ve Elderly Trial(HYVET):protocol for the main trial[J].Drags Aging,2001,18(3):151-164. [13】蒋玲.老年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 国实用医学,2012,07(07):239-240. [14】黄桂梅.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 报,2011,08(13):13-15. [15】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委员会.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 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心脏血管病杂志,2008,10(09):643— 647. [16】李娟,孙宁玲.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 志,2005,10(40):312-313. [17】吴锡桂,段秀芳,黄广勇,等.我国老年人群单纯性收 缩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3, 31(06):456-459. [18】郭艺芳,刘琪.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01):36-38. 【19】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m压杂 志,201l,19(08):721-729. 【20】王娟,阚全程,刘旭.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选择降 压药[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7(09):79—80. (收稿日期:2012-10—30) ・l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