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探索
来源:锐游网
娥《粤 ̄4 { *t{ % ‘t t《 i t § | otionol { 2≮融“: 《t蚧l |%弛 Sum,No.1 32 201 5 No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 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探索 河北省黄骅市黄骅完全小学(0611O0)李桂兰 [摘要]发散思维,它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求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即向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发散思 维要求善于联想、思路宽阔;要求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导、灵活变通。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 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当问题存在着多种答案时,才能发生发散思维,它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 性。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散思维培养 1 培养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传统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学生习惯 于按照教材上写的或者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 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掌 握是完全必要的,但对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促进其智 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这种 集中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 们要充分注重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注意培养其创新意识,尤其是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越来越显得重要,发散思 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 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 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完全必要的。 2小学数学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训练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 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十 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 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小学数学老师要善于激发、 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由暂时兴趣发展为长期、稳 定的兴趣。利用、调动各种外部因素,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兴趣和 作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根据数学的特点,让学生从日 常生活中学习数学、体味、掌握并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通过课堂学习与实践结合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就不能从内心深处喜爱数 学,更不能在数学课上积极地思索问题,产生创造性思维。 2.2营造有利于建立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环境。教学过程中和 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触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 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给学生留下充分 表现和发挥个性的平台,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 新意识的一块肥沃的土壤。教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每一 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 都是创新。如何挖掘和提高这种潜能,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 程度,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 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 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 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 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 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 彳】圆⑥一致百觋代化 2-3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一题多解 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 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一题多解,体现在没有唯一 性、固定的模式,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 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启迪学生 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要求学生不满足于一种解法,从一个问 题出发,根据所给的条件,突破固有的解题思路,去寻找多种解 题方法,教师在讲述例题时,可多角度、多方面地变化问题的条 件或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4强化基础知识,为发散思维奠定有力基础。数学基础知识 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小学生的认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 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数学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就如 同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因此,创新教学首先要从强化基础知识 开始,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强化数学基本功, 渗透数学思想,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小学数学首先要从最 自然质朴的境界开始,在最利于学生数学基本素养发展的地方 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只有在不断地练习 中学习,学生的各项数学素质才能得以激发生成、跃进,进而解 决新的问题,教师能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确切了解学生对基础 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找到最适合每个学生的引导方式和学习 方法,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3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 过程,因此,教师应不拘于形式的进行,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 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 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 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 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 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的发散思维能 力得以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颖.论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J].考试周刊,2011(7). 【2] 邴起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_中小学电教, 2012(03). [3】韩玉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 友(小学版),2011(11). [4]段玺琴.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新课程, 201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