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教师师德、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宝国老镇中心小学
教师的工作任务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而人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物,人的心理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事物。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有好多,而教师的言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从幼儿圆到大学的十几年里,学生都直接的受到老师有意或无意的影响。更何况这十几年时间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为规范老师的言行,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刨析,从而帮助广大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行为,以便使大家共同改进,共同提高。
一、教师师德、德育存在的问题
事实表明,我校当前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积极向上的追求,主流是好的。然而,师德建设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价值观念方面,部分教师表现出责任心不强、淡漠奉献、追求私利的问题。有的教师动摇了“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淡漠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丢掉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以功利主义态度对待工作。
第二,在敬业精神方面,少数教师存在着不求进取、职业怠倦现象严重和缺乏创新精神的现象。少数教师受消极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接受新事物,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落后,不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只是一味地用老一套的观念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教学效果不佳。
第三,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方面,部分教师存在着斤斤计较、敷衍塞责的现象,缺乏合作精神。有不少教师对于教书育人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他们没有把教书育人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角色意识淡化,道德理想迷失。很多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
第四,在师生关系方面, 少数教师存在着师生感情淡漠现象,对学生缺乏爱心。这些问题都具有极端性,做出种种违背原则和良心的事情。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有的教师则放任学生,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这些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学生缺乏爱的表现。一些教师把拉关系、走后门、重人情、搞交易等庸俗之举用到了师生关系上。
第五,在生活作风方面,少数教师存在着疏于修养、自律不严、生活散漫、不拘小节的现象。极少数教师平时疏于修养, 自律不严, 生活比较散漫, 说话粗俗, 不修边幅, 纪律性差,作风懒散,处事庸俗, 公德意识淡漠, 等等。教师不良的教育行为已严重阻碍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可见,提高师德至关重要,已达到刻不容缓的程度。
二、改进对策
1、制定方案,狠抓落实,深入开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师德教育方案和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按五步进行:
第一、召开师生座谈会,互相启发,共找师德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学生参与,教师就会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育无针对性,就会发生偏差。每位教师针对以上现象找到
自己在师德方面的不足之处,以便明确自己的方向,订出个人提高师德修养的计划。
第二、宣传发动,提高教职工的认识;具体做法是先做大会动员,宣讲师德教育的意义,纠正模糊认识。再由党支部给教职工上师德辅导课,努力提高教师们的认识。另外,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出板报,班报,手抄报和广播,大力宣传开展师德教育的意义和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师德教育氛围。
第三、结合师德存在问题,精选教育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做法是:
1、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教师行为规范》,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2、严格要求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师做到的事,领导首先做到。
3、加强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个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本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不准上无教案的课,不准羞辱体罚学生,如有违反,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姑息。
4、要求教师对照自身师德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观看录象,请优秀教师报告,写学习笔记,反思日记等形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树立正确教育观,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学习、工作、生活的关系。
5、结合教职工年度考核,总结师德体会,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在总结中要求教师谈收获,写体会,撰写发表师德论文。在总结基础上,再进行交流、民主评议,评出师德标
兵,树立师德楷模,让教职工在师德教育中,学有理论,习有目标,巩固发展成果,不断提高师德教育水平。
6、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师生关系的改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而首要教师要“目中有人”,要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师生关系多表现为“管理与被管理”和“教与学”的关系,但作为社会人,师生无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应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要尊重他们,不应有歧视的存在。其次要理解和信任学生,要善于心理换位,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希望老师做什么。要善于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武器”,发现和肯定他们的闪光点,以唤醒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另外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还不成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老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学会宽容学生,做到严而有情,严中有爱,宽严结合。最后要加强师生沟通,期望学生成功。马克思曾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呼声,允许学生发表议论,鼓励学生求同存异,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在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谈心、聊天,从他们身上发现许多优点和特长,用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点头,温暖的语言,呵护着学生,在这不经意间,学生会陡然增加对老师的依赖、信任和尊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7、加强自身修养,积累教育经验。教师对待学生非人道的表现,有时也与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个性修养和教育经验不足有关。从个性上说,如果教师缺乏良好修养,,性情急噪,就容易一遇不顺心的事便会心中有怨气,就容易迁怒于学生。从经验来说,有的教师经验不足,办法不多,遇事茫然不知所措,就容易采取粗暴的办法对付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注意内省慎独,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具有健康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总之,要杜绝不良教育行为的出现,我们就要确立正确的师生观,道德观,进行良好的个性修养,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耐心倾听学生不同的意见,同时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久而久之,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良好的教育行为所带来的效果,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注意良好教育行为的养成和提高。
2016年10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