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阳山林场森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
杨小兰;吴国欣;刘志斌;谢素平
【摘 要】以2012年森林资源数据为基础,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采用综合多因子、多级序的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派阳山林场所经营的林地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以地貌、海拔、土壤、坡度、土层厚度等因子为主要依据,划分2个立地类型区,3个立地类型小区,3个立地类型组,7个立地类型。对立地质量评价结果,好、中、差类型分别占林地面积的53.3%,36.8%和9.9%。%Based on the data of forest resources of 2012 , following th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principles , and using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multi-factor , multi-stage order , Forest site type classific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state Paiyangshan Forest
Farm .Taking topogra-phy, soil, elevation, slope, soil thickness and other factors as the main basis , forest site has been divid-ed into 2 site regions, 3 site type districts, 3 groups of site type, 7 site types.Results of site quality eval-uation showed those good , medium and poor forest sites were accounted for 53.3%, 36.8%and 9.9%respectively . 【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13(000)006 【总页数】5页(P8-12)
【关键词】立地类型;立地质量评价;派阳山林场 【作 者】杨小兰;吴国欣;刘志斌;谢素平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1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1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1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1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714.4
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的基本单元,是相同立地条件的各个有林地和宜林地地段的总体。立地分类是林业用地立地条件和林地生产力的自然分类。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和预测。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是研究、掌握森林生长环境以及环境对于森林类型和生产力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组织林业生产,调查设计,制订营林、造林技术措施及提高林地生产力的基础。因此,林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工作实践形成了以植被因子、环境因子、综合多因子3种途径的森林立地类型分类和评价途径[1-4]。 1 研究区域概况
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以下简称“派阳山林场”)位于广西西南部宁明县境内,紧邻中越边境线,是广西唯一与越南接壤的自治区林业厅直属大型国有林场,总场设在宁明县县城。地处东经106°30'~107°15',北纬 21°15'~22°30'。林场现经营面积为3.85万 hm2,其中场内经营面积为2.36万hm2,场外经营面积为1.49万hm2。活立木总蓄积233.72万 m3,森林覆盖率92.1%。场外经营区域涉及南宁、柳州、梧州、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凭祥等市的28个县(市、区)。林场经营区域的自然条件概况详见表1。
表1 自然条件概况Tab.1 Overview of natural conditions自然条件 场内经营区 场外经营区地貌 丘陵、低山 中山、低山、丘陵、平原气候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文 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明江及其支流思陵河珠江水系,主要有红水河、右江、左江、桂江、柳江、浔江等土壤 赤红壤、红壤、黄壤、紫色土 红壤、赤红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和冲积土植被 天然植被:以热带季雨林为主,在人为的破坏下多成为次生林天然植被:以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在人为的破坏下多成为次生林人工植被: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人工植被:用材林
根据《中国森林立地分类》,派阳山林场经营区域属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华南亚热带立地区域→西江山地立地区、粤桂沿海丘陵台地立地区→桂中山地立地亚区、桂中喀斯特立地亚区、桂东低山丘陵立地亚区和西部石灰岩丘陵台地立地亚区、东部沿海丘陵台地立地亚区。 2 立地类型划分 2.1 立地分类原则
1)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立地分类不仅要科学合理、客观反映立地自然特征及其在地域上的分异规律,而且必须适应目前派阳山林场经营水平,划分方法简单、直观,划分的立地类型粗细适当,便于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掌握和野外识别,分类结果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 2)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原则
地域分异是由自然界热量、水分分配差异决定的,是立地分类的理论基础。立地分类要考虑自然综合体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变化规律,真实客观地反映地域分异。立地分类的各级单元都是地域分异的结果。 3)综合多因子并突出主导因子原则
影响立地生产潜力的因子很多,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因此,进行立地分类时,要分析各项自然因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各因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以及它们作用的大小;分析其相似和差异程度,反映其自然规律。在综合考虑多个
因子的综合作用时,抓住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探讨立地条件变化的规律,划分立地类型。
4)多级序和分区分类的原则
在我国林业调查设计中,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常采用四级分类,即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亚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5]。派阳山林场立地分类,在立地类型区和立地类型组之间无立地类型亚区,只划分立地类型小区一级,是为了更全面地表达林场经营区域立地分类的分异规律和序级特点。立地类型区是宏观控制的一级,它应与广西林业区划的一级区相衔接;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的基本单元,应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
5)有林地与无林地相统一的原则
有林地和无林地只是林业经营中的不同阶段,无林地造林后转化为有林地,有林地采伐后又转化为待更新的无林地。因此,应对有林地和无林地采用同一种分类方法,纳入统一的立地分类系统,以保持分类单元的相对稳定,不因经营对象、生产阶段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2.2 立地分类系统及依据
派阳山林场经营区域的立地分类系统是依据广西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区划方法,并结合派阳山林场经营区域的自然特点,在多级序原则上划分,不同层次反映地域分异变化的规律。林场立地分类系统分4级: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
1)立地类型区(site region)
立地类型区是立地一级分类单位。立地类型区内的分异是以表现影响水热状况再分配的中地貌因素划分。地貌类型参考《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法》的森林垂直分布区划标准。地貌类型为山地、丘陵、平原。就其海拔高度的不同,山地可分为中山、低山[6]。
2)立地类型小区(site type district)
立地类型小区是立地二级分类单位。以立地类型区的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进一步细分。地貌类型为中山、低山、丘陵、平原。 3)立地类型组(group of site type)
立地类型组是立地三级分类单位。是具有相似生态条件、水热条件的立地类型的组合,主要依据影响林木生长或植被类型变化的物质基础——成土母岩划分。成土母岩分砂岩类、岩浆岩、硅质岩、泥岩、石灰岩、紫色岩。 4)立地类型(site type)
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的基本单位,就是把地域上不相连接,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林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地段组合起来,并占据一定面积,能体现在森林经营上的差异。依据林地生产潜力、森林经营培育的适宜程度及限制性方面的显著差别划分[6]。通常在相对一致的气候条件下,土壤肥力是引起林木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因素,土层厚度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之一,也是影响森林生长的显著因子。坡度往往与土层厚度呈相关性,共同影响林地质量和林木生长。因此,立地类型划分主要依据土壤因子中的腐殖质厚度(表土层厚度)、土层厚度及坡度级三个因子。
分类系统各级单位的命名根据划分的主导因子而定[7-8]。各立地分类主导因子详见表2,各立地类型分类系统详见表3。 2.3 立地类型划分结果
根据上述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派阳山林场经营区域共划分2个立地类型区,3个立地类型小区,3个立地类型组,7个立地类型。立地类型表及各立地类型面积详见表4所示,现有森林按林种分各类立地类型面积详见表5所示。 3 立地质量评价 3.1 立地质量评价方法
1)评价依据
根据林地类型不同,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①对林分小班,采用广西各树种地位指数表确定,一般阔叶树林分小班查杂木地位指数表确定。②对幼龄林或没有地位指数表的阔叶树小班,采用林分生长类型或立地类型确定。③对无立木林地、荒地小班,主要依据小班的立地类型确定。 2)相关因子评定标准 相关因子评定标准详见表6。 3.2 立地质量评价结果
根据立地质量等级评定类目表的评定标准[9-10],派阳山林场经营区域林地质量为Ⅰ级(好)、Ⅱ级(中)、Ⅲ级(差)3个等级,其中Ⅰ级林地20 524.5 hm2,占总林地的 53.3%;Ⅱ级林地14 170.5 hm2,占 36.8%;Ⅲ级林地3 835.7 hm2,占9.9%,详见表7。
表2 立地分类主导因子Tab.2 Site classification of dominant factor分类单元 主导因子 类目划分立地类型区 地貌山地 中山:海拔≥1000 m,2 km范围内相对高差500 m左右低山:海拔<1000 m,2 km范围内相对高差200~500 m丘陵 海拔<500 m,相对高差<100 m平原 海拔<500 m;10~50 km范围内地形漫平,相对高差<50 m立地类型小区 地貌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立地类型组 成土母岩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砂岩、砂页岩硅质岩:硅质砂岩、紫色泥岩泥岩:泥岩、页岩、板岩石灰岩:石灰岩、白云岩紫色岩:紫色砂岩、紫色泥岩土层厚度厚:≥80 cm中:50~79 cm薄:<50cm立地类型 腐殖质厚度(表土层厚度)厚:≥5.0cm中:2.0~4.9cm薄:<2.0cm坡度级Ⅰ级:平坡(0 ~5°)Ⅱ级:缓坡(6~15°)Ⅲ级:斜坡(16°~25°)Ⅳ级:陡坡(26°以上,含急险坡)
表3 立地分类系统Tab.3 Site classification system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小区 类型组 立地类型 类型立地代码山地中山 砂岩、岩浆岩 中坡(全坡)薄腐中(厚)土层 Ⅰ
-1下坡中腐厚(中)土层 Ⅱ-1低山 砂岩、硅质岩、石灰岩 中坡薄腐中(厚)土层 Ⅱ-2上坡薄腐中土层 Ⅱ-3下坡薄腐厚(中)土层 Ⅲ-1丘陵(或平原)丘陵(或平原)砂岩、硅质岩 中 坡 薄 腐 中(厚)土层 Ⅲ-2上坡薄腐薄土层 Ⅱ-3
表4 立地类型Tab.4 Site Type立地类型代码 地形和环境 土壤 植物种类 经营利用意见 培育目标林地面积/hm2Ⅰ-1Ⅱ-1海拔 1000~1200 m,坡度35°左右,环境温凉,潮湿,光照适中海拔1000 m以下的山坡下部,坡脚,沟谷冲头及落窝地,坡度35°以下,环境静风,潮湿山地黄红壤,红壤,土层厚度65~85 cm,表土层厚度<2.0 cm山地红壤、黄红壤、赤红壤,土层厚度≥40 cm以上,表土层厚度2.0~4.9 cm乔木:荷木、米椎等;灌木:映山红、杜鹃等;草本:野枯草、五节芒等乔木:荷木、马尾松等;灌木:胡枝子、盐肤木;草本:五节芒、蕨类、蔓生莠竹等发展用材林;适生树种:桉树、马尾松发展用材林;适生树种:桐棉松、其它松类、桉树、八角经济林等中小径材为主大径、中小径材或经济林为主1271.3 4670.4Ⅱ-2Ⅱ-3Ⅲ-1海拔1000 m以下的山坡中部,坡度35°以下,环境温凉,潮湿,光照适中海拔1000 m以下的山坡上部,较开阔,多常风,光照较强海拔高在500 m以下,坡度≤30°,小环境气候较湿润山地赤红壤、黄红壤,土层厚度≥40 cm,表土层厚度<2.0 cm山地赤红壤,黄红壤、石灰土,土层厚度40~79 cm,表土层厚度<2.0 cm红壤,土层厚度≥70 cm、表土层<2.0 cm乔木:红椎、荷木、马尾松;灌木:胡枝子、盐肤木;草本:五节芒、蕨类、蔓生莠竹等乔木:马尾松、栲树等;灌木:盐肤木、胡枝子;草本:纤毛鸭嘴草、蕨类、金茅等乔木:马尾松、荷木等;灌木:野牡丹、桃金娘、盐肤木、白背桐;草本:五节芒、黄茅草等发展用材林;适生树种:桐棉松、其它松类、桉树、杉木、八角经济林、乡土阔叶树种等发展用材林、水源涵养林;适生树种:松类、桉树、八角经济林、乡土阔叶树种等发展用材林;适生树种:桐棉松、其他松类、桉树、乡土阔叶树种等中小径材或经济林 13313.7中小径材或经济林 6591.2中小径材为主 1784.9Ⅲ-2 海拔高在500 m以下,光照强,较干旱
红壤、赤红壤,土层厚度≥40 cm,表土层<2.0 cm乔木:马尾松、荷木;灌木:桃金娘、余甘子;草本:铁芒箕、五节芒、纤毛鸭嘴草等发展用材林;适生树种:桐棉松、桉树、乡土阔叶树种等中小径材为主 6768.1Ⅲ-3 海拔高在500 m以下,光照强,较干旱红壤、赤红壤,土层厚度 <40cm,表 土层<2.0cm乔木:马尾松、荷木;灌木:桃金娘、余甘子、铁芒箕;草本:五节芒、纤毛鸭嘴草等发展用材林;适生树种:桐棉松、桉树、其他松类中小径材为主4131.1
表5 森林面积按林种各类立地类型面积Tab.5 Forest area by forest site type hm2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 合计 防护林 特用林 用材林 经济林35477.9 1341.1 5397.0 27464.1 1275.7中山 小计 723.0 723.0Ⅰ -1 723.0 723.0合计低山小计 22650.6 1272.2 4898.1 15316.4 1163.9Ⅱ -1 4317.5 552.8 1479.3 2077.0 208.4Ⅱ -2 12368.2 494.6 2283.6 8956.8 633.2Ⅱ -3 5964.9 224.8 1135.2 4282.6 322.3丘陵(平原)小计 12104.3 68.9 498.9 11424.7 111.8Ⅲ -1 1602.0 8.0 252.3 1299.9 41.8Ⅲ -2 6428.9 46.4 143.7 6177.6 61.2Ⅲ -3 4073.4 14.5 102.9 3947.2 8.8
表6 立地质量等级评定类目Tab.6 Site quality rating categories林地类型 评定因子立地质量等级Ⅰ级(好)Ⅱ级(中)Ⅲ级(差)松、杉 地位指数 ≥18 12~16 ≤10阔叶树 地位指数 ≥18 12~15 ≤9幼龄林或没有地位指数表的阔叶树生长类型 好 中 差无立木林地、荒地 立地类型Ⅰ -1、Ⅱ -1、Ⅲ-1Ⅱ -2、Ⅲ-2Ⅱ -3、Ⅲ-3表土层厚/cm ≥10 3~9 <3土层厚度/cm ≥80 50~79 <50土壤肥力 丰富 中等 贫乏石砾含量 ≤15% 16% ~30% >30%
续表注:地位指数:参照《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手册》;土层厚度、石砾含量、坡度、坡位参照《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法》划分标准,并结合《广西森林》、《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对各项因子的宜林程度进行分等。林地类型 评定因子 立地质量等级Ⅰ级(好)Ⅱ级(中)Ⅲ级(差)干旱坡位 下部 中部 上部及脊
部坡度 ≤15° 16~25° >25°小环境气候 潮湿、湿润 较湿润 较干旱、
表7 立地质量面积分级统计Tab.7 Statistic of site quality area classification hm2立地等级 立地类型 合计 公益林 商品林合计38530.7 6882.2 31648.5Ⅰ级(好)小计 20524.5 3420.6 17103.9Ⅰ-1 58.0 0.0 58.0Ⅱ-1 1993.9 828.2 1165.7Ⅱ-2 6692.8 1398.6 5294.2Ⅱ-3 3533.0 849.2 2683.8Ⅲ-1 1097.5 125.8 971.7Ⅲ-2 4086.2 109.7 3976.5Ⅲ-3 3063.1 109.1 2954.0Ⅱ级(中)小计 14170.5 3104.8 11065.7Ⅰ-1 283.0 0.0 283.0Ⅱ-1 2300.1 1126.9 1173.2Ⅱ-2 5136.6 1287.4 3849.2Ⅱ-3 2653.2 476.4 2176.8Ⅲ-1 606.1 125.6 480.5Ⅲ-2 2249.6 79.2 2170.4Ⅲ-3 941.9 9.3 932.6
续表立地等级 立地类型 合计 公益林 商品林小计3835.7 356.8 3478.9Ⅲ级(差)Ⅰ-1 930.3 0.0 930.3Ⅱ-1 376.4 95.7 280.7Ⅱ-2 1484.3 153.4 1330.9Ⅱ-3 405.0 97.6 307.4Ⅲ-1 81.3 8.9 72.4Ⅲ-2 432.3 1.2 431.1Ⅲ-3 126.1 0.0 126.1 4 结语
科学实用地进行森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并应用于开展森林调查设计、营造林规划、组织造林营林、科学研究等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对提高派阳山林场经营区域的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滕维超,万文生,王凌晖.森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9(8):1110-1114.
[2]吴非.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研究综述[J].林业科技情报,2010(1):12-14.
[3]史敏华.石灰岩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树种选择[J].防护林科技,2002(1):8-11.
[4]詹昭宁,王国祥,李芬兰,等.中国森林立地类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141-1158.
[5]北京林业大学.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6]杨继镐,汪炳根,唐俊,等.广西南部林地土壤与适生树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7-10.
[7]马麟英.东兰县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及退耕还林树种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8):1862-1865.
[8]顾云春,李永武,杨承栋.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立地要素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5-96.
[9]张志云,蔡学林,欧阳勋志,等.江西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系统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19(6):62-72.
[10]范金顺,高兆蔚,蔡元晃,等.福建省森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12(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