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王宏建艺术概论3、4章小结

王宏建艺术概论3、4章小结

来源:锐游网
第三章 艺术发展论

1 为什么说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

答:(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创作的主体—— 人,为艺术发生提供了前提。

(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

(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

(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2 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

1.纯粹的实用品。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2.即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准艺术”的发生。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3.“准艺术”的繁荣。大约在七千年到五千年之间,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生活方式由游牧渐趋稳定。是“准艺术”的繁荣时期。

4. 约四、五千年前,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石器工具衰落了,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准艺术”的衰落。随着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真正

的艺术破土而生,纯粹的艺术品

3 艺术发展的模式论

第一、 认为“草创——繁荣——衰之”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古今中外,一切艺术,概莫能外。

第二、 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第三、 认为“两级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视觉的”“触觉的”)

4 什么是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么样制约和推动者艺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条:

(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②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③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④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因为政治是经济集中的表现,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政治要求艺术为自己服务,用物质的精神的力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政治既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

(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即宗教对艺术否定;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③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

(4)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

(5)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②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5 为什么说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直接的、重大的?

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直接的,因为在上层建筑内部政治与艺术是直接联系的,艺术就像晴雨表一样灵敏的对政治作出反应。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阶级大搏斗直接促进了艺术的繁荣,绚丽的艺术之花生长在用鲜血浇灌的苦难之中。这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史表明:创造艺术在动荡搏杀的苦难时代,欣赏艺术是在和平宁静的幸福时代。

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重大的,因为整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政治既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

6 为什么说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

宗教之所以否定艺术,是因为宗教与艺术确实存在根本的对立方面

第一,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扭曲的反应,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

第二,宗教要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

第三,宗教的对象是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人们在神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艺术面前感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和美。

第四,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劝人到彼岸世界去寻求精神的慰藉,它是对人的心灵的麻醉,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鼓舞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它是对人心灵的净化。

第五,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实存在,而艺术却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7 为什么说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宗教与艺术有很多共同点。第一,宗教与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第二,艺术与宗教都蕴含了感情与幻想的成分。艺术与宗教不仅有强烈的情感,而且把这种精神追求置于眼前物质利益追求之上。第三,艺术与宗教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第四,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

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表现在:第一,宗教促使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从而得到发展。第二,宗教为艺术提供题材。 第三,宗教往往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

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宗教对艺术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阻碍,否定的一面,又有促进肯定的一面。正如双刃剑是无法分开的一样,宗教对艺术的肯定与否定、促进与阻碍、

这两方面的作用也是无法分开的。

8 艺术与哲学的区别?(07年简答)

(1) 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这一点上,哲学与艺术相同或相似。

(2) 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与艺术迥异,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哲学用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体系反映社会生活。

(3) 哲学与艺术的区别还在于:哲学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理智,以理服人,通过方法论音像社会生活,而艺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以情感人,通过情感的感染影响人的行动进而影响社会生活,给人以审美享受。

9 什么是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10 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试述艺术发展历史继承性的表现、原则、条件和类型

表现.

(1)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继承

(2)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

(3)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离开了继承就没有任何新的艺术种类的产生。

原因: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1)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2)由艺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3)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艺术的任务是表现生活。

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继承遗产的批判原则, 反对\"肯定一切\"(表现为复古主义)与\"否定一切\"(表现为虚无主义)

艺术继承的条件是艺术风格的相似性。艺术继承的条件决定了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

类型:第一、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 第二、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

11 为什么说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一,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所决定的。艺术的任务是反映生活。生活是发展的,因此,反映生活的艺术也是发展的,这是艺术革新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革新是艺术的本性所决定的。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 第三,革新是欣赏着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第四,革新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决定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的独特性决定了艺术革新的必然性。

12 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有哪些?

1)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

2)从艺术家角度说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自我的超越

3)从革新程度看,革新可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风格中的革新。

13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的统一。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离开革新的继承是复古主义,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继承②继承是革新的基础。离开继承的革新是虚无主义,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

14 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在艺术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内容是否具有民族特征,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

15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表现、条件以及过程有哪些?

表现:

1 民族艺术思想内同上仍相互影响

2 民族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3 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创作方法以及艺术技巧、手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

条件:

1 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类似性 2 民族交往的可能性,不同民族之间政治上经济上或者文化上的联系,是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必要前提。

过程:

1 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 2 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抛弃糟粕

3 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16 世界艺术的特征?

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至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

1 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

2 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

3 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17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18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社会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艺术的开放性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1.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答:[关系]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并且这些印记中

显示出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及其每个艺术作品的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质来

为什么:

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他对这个社会环境的特点、优点和缺陷等也会了解得比较清楚和透彻,会产生强烈的如何发扬其优点,吸取世界其他名族的长处和改变其不足与缺陷,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愿望。艺术家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起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献身的伟大抱负。

2.为什么说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所谓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意思?

答:为什么:

因为艺术家是怀着崇高的艺术理想和艺术兴趣而满腔热情的在原有的艺术心理定势的的指向下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构思艺术意象和将艺术意象物化为艺术作品等三个大的艺术创作阶段中,都充分表现出艺术家主体的决定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产品命运的主宰作用。

什么意思:

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可替代性。只有这样,才能令人预约满足和赞赏。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独创性。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由多方面因素决定:①艺术家所处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艺术思想、不同艺术表现形式②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所包含的各个层

次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知识、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能;③艺术家所凭借的社会生活素材,所选用的艺术语言的组合,艺术主体,意象、艺术形象等等;④艺术家主观意识上的独创性。而这一切便是构成一件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带性的原因所在,也是艺术作品经久不衰、世代相传的深层根底。

3 艺术修养

[新]所谓艺术修养,是指艺术家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作品时所应具备的思想,人化、生活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和什么感受力,以及把生活转变为充满艺术意蕴的艺术形象时所应具备的审美创造力。也就是说,艺术创作体现的是艺术家全部的智慧,修养和能力。艺术家是按照“学问要博、生活要广、认识要深、情感要真、立意要新、想想要丰富敏锐、意象要包含意蕴形象要栩栩传神”的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进行创作的。

[旧]所谓艺术修养,是指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如果能达到他所处的时代的历史应有的艺术高度,那就成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艺术家了。

4 艺术心理定势

所谓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5 艺术家应当具有哪些方面的修养?艺术心理定势有哪些奇异功能?为什么说不断优

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答;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②深厚的文化素养:一般文化、姐妹艺术文化、专业文化; ③丰富的生活积累;④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⑤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一个具有雄厚艺术心理定势和艺术创作激情的艺术家往往遇到某个生活的具体事物或景物时,便会产生超常的艺术直觉,既无需经过认识的全过程和逻辑的分析,便能认识和把握对象的特点,性质和功用等内容。

艺术心理定势贯穿创作的全过程,艺术家的心理定势的强弱和优化程度决定着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深度、艺术思维和艺术想像力的强度,奠定了他的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力的强度,准备了运用艺术语言熟练的创作出艺术形像的技能和技巧,所以要不断优化它。

6 艺术家必须努力使自己具备哪些独特的思维艺术能力?

1 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 2 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艺术想象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创造性,创造性想象力的丰富与贫乏是一个艺术家艺术才华高低的标志 3 独特的记忆力

7 艺术直觉?它的特点是什么?

所谓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直接面对观察的事物和对其认识不经过惯常的逻辑思考的认识的瞬间性。它标志着艺术家艺术素养的超长水平。

8 艺术创作活动

就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诸多表象做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胎儿——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9 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哪些基本阶段

(1)“准备阶段”生活体验。分为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两种。

(2)“中心环节”艺术构思:①艺术胚胎萌发和孕育阶段; ②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

(3)“完成阶段”意象物化: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10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进而在头脑中孕育成一个全新的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

11 典型

典型,或称典型形象,是指塑造的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鲜明独特,丰满个

性特征,又具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即个性鲜明独特又具有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集中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发现和什么理想。

12 典型化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是什么

1 选区生活中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物作为骨干材料,从而在此基础上加以虚构、概括和理想化 2 取各种人于一身,或取各种事于一物。 3 在构思中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造生活中完全没有的艺术意象

13 意象物化

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14 艺术语言符号的运用究竟有哪些活动规律可循呢?(08年简答)

1. 特定艺术语言和特定艺术类别互制律。

2. 艺术语言和艺术思维的互彰律。

3. 内部艺术语言和外部艺术语言的转换律。

4. 自觉运用艺术语言与非自觉运用艺术语言的同一律。

5. 诸种艺术语言交递运用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