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教师 杜兰芬 课题 课型 教 学 目 标 今夜无人入睡 新授 任教 音乐 科目 任教 班级 课时 2 授课 教师 杜兰芬 授课 班级 1、 通过本课,使学生认识、了解歌剧及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并能对此艺术形式产生兴趣和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了解相关的歌剧及音乐剧知识,知道它们由哪些艺术形式构成。 3、能够分清歌剧及音乐剧的不同之处。 教学 重点 1、了解相关的歌剧及音乐剧知识,知道它们由哪些艺术形式构成。 2、能够分清歌剧及音乐剧的不同之处。 教学 难点 分清歌剧及其音乐剧的不同之处 突破重、难点的 表演法、听赏法、情境教学法、设问法、分析法、归纳法 手段 对比法,参与体验法 教法 1 与 学法 -
教学手段与 媒体 PPT.、多媒体。 教师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 2016 年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含设计意图) 1、【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知道的音乐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2、【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歌剧的相关知识,引领学生走入歌剧之门】 3、【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抓特点,帮助学生分清歌剧与音乐剧的不同之处】 4、【设计意图:学生自学激发学习积极性,共同表演展现小组合作成果】 授课教师 二次备课 一、 (一)音乐导入,引出主题。 【阶段目标:直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提问:请你听一段音乐,你知道这段旋律的相关知识么?(播放《茉莉花》片断) 预设答案:这是《茉莉花》,旋律被用在《图兰朵》这部歌剧中…… 过渡语:这段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旋律被音乐家普契尼用在了这部著名的歌剧中,这部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歌剧为人们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歌剧之门,去了解这个高雅的艺术形式。 (二)通过活动,了解歌剧 【阶段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 提前安排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 1、知识介绍 过渡语:课前老师请你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老师有几个问题需要你给大家来解读,希望你们不要完全用书面语言来说,最好用自己的话,能让大家听懂的语言来为大家解读。(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指导。) 2
-
问题:什么是歌剧? 歌剧中的声乐样式有哪些?你能用简单的话说说这些声乐样式是什么意思么? 过渡语:通过这些同学的回答,你对歌剧有一些了解了么?能记住么?那我们来做个简单的知识竞答,考考你们。 2、知识竞答 对第一环节的问题,进行抽查,检测学生自学的成果。 过渡语:老师还有一些问题要问你,考察你们课下学习的情况。有奖品哦! 问题:世界上被称为第一部歌剧的是? 中国第一部歌剧是哪部? 被称为世界十大歌剧的是哪些? 你能说出一些歌剧中的著名唱段么? 过渡语:同学们课下还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刚才同学们提到了那么多歌剧中的著名唱段,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两段吧。 3、名段欣赏 欣赏曲目:《今夜无人入睡》、《北风吹》 选曲目的:《今夜无人入睡》选自《图兰朵》,这部歌剧学生之前了解一些,容易接受,且这段音乐学生或许在平时的电视中听过,会感觉比较亲切。 《北风吹》这段音乐学生或许在平时的电视中听过,但是不一定知道它就是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中的著名唱段。 请学生介绍这两段知识背景,教师补充。 4、名段竞猜 过渡语:刚才我们只是欣赏了两首著名的唱段,其实歌剧中耳熟能详的唱段太多了,不知道你们在课下是否也听了一些呢?我们来个“名段竞猜”,看看你们知道多少著名的歌剧唱段。我3
-
来播放音乐片段,知道的举手抢答,有奖竞猜哦! (三)区别歌剧与音乐剧 【阶段目标:通过讨论、对比,帮助学生区别歌剧与音乐剧】 过渡语:前段时间北京有一个演出听说非常的火爆,叫做《妈妈米呀》你们知道么?这个演出中也是有唱、有舞台布景等等,好像跟歌剧的形式差不多。 预设答案:那个演出叫做音乐剧。 过渡语:看来你们了解的不少呢,那谁来为我们解读一下什么是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再次强调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 提问:音乐剧也有许多的经典剧目,你知道么? 预设学生回答:《猫》、《歌剧魅影》…… (四)课后拓展 【阶段目标:让学生学习一小段歌剧著名唱段,进一步感受歌剧的魅力】 过渡语:听了一些歌剧中的著名唱段,你们最喜欢哪个?咱们不妨学上一小段,分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唱段,可以只唱两三句,以小组形式来给大家展示你们学习的成果。 组织学生互相听、评各组的演唱。 (五)小结: 【阶段目标: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提问:今天学的知识记住了么?考考你们吧! 歌剧是 。 4
-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再次提问本课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印象】 • • 0 评价与 总结》 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签名: 时间: 2016年 月 日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