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装配工艺知识 教学课时 2 教学目的 了解装配的组织形式和工艺规程 掌握装配尺寸链含义 教学难点 装配尺寸链含义 教学重点 装配尺寸链含义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 教具准备 教材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回顾钻模的相关内容 课题导入 工序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基本环节,也是构成生产的基本单位.即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之为工序. 工序又可分成若干工步。加工表面不变、切削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中的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步 授课内容 一、装配的组织形式 装配的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装配过程的劳动量和产品的结构特点等因素。 目前,在柴油机制造中,装配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固定式装配和移动式装配。 1. 固定式装配 固定式装配是指全部工序都集中在一个工作地点(装配位置)进行。这时装配所需的零件和部件全部运送到该装配位置。 固定式装配又可分为按集中原则进行和分散原则进行两种方式。 ⑪按集中原则进行的固定式装配 全部装配工作都由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上完成。由于装配过程有各种不同的工作,所以这种组织形式要求有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人和较大的生产面积,装配周期一般也较长。因此,这种装配组织形式只适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大型柴油机、试制产品以及修理车间等的装配工作。 ⑫按分散原则进行的固定式装配 把装配过程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各个新课学习
部件分别由几组工人同时进行装配,而总装配则由另一组工人完成。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工作分散,允许有较多的工人同时进行装配,使用的专用工具较多,装配工人能得到合理分工,实现专业化,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容易提高。所以,装配周期可缩短,并能提高车间的生产率。因此,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条件下,也应尽可能地采用按分散原则进行的固定式装配。当生产批量大时,这种方式的装配过程可分成更细的装配工序,每个工序只需一组工人或一个工人来完成。这时工人只完成一个工序的同样工作,并可从一个装配台转移到另一个装配台。这种产品(或部件)固定在一个装配位置而工人流动的装配形式称为固定式流水装配,或称固定装配台的装配流水线。
固定式流水装配生产时装配台安排在一条线上,装配台的数目由装配工序数目来决定,装配时产品不动,装配所需的零件不断地运送到各个装配台。
固定装配台的装配流水线,是固定式装配的高级形式。由于装配过程的各个工序都采用了必要的工夹具,工人又实现了专业化工作,因此,产品的装配时间和工人的劳动量都有所减少,生产率得以显著提高。
这种装配方式在中、大功率柴油机的成批生产中已广泛采用。 2. 移动式装配
移动式装配是指所装配的产品(或部件)不断地从一个工作地点移到另一个工作地点,在每一个工作地点上重复地进行着某一固定的工序,在每一个工作地点都配备有专用的设备和工夹具;根据装配顺序,不断地将所需要的零件及部件运送到相应的工作地点。这种装配方式称为装配流水线。
根据产品移动方式不同,移动式装配又可分为下列两种形式: ⑪自由移动式装配
自由移动式装配的特点是,装配过程中产品是用手推动(通过小车或辊道)或用传送带和起重机来移动的,产品每移动一个位置,即完成某一工序的装配工作。
在拟定自由移动式装配工艺规程时,装配过程中的所有工序都按各个工作地点分开,并尽量使在各个工作地点所需的装配时间相等。
这种装配方式,在中型柴油机的成批生产中被广泛采用。 ⑫强制移动式装配
强制移动式装配的特点是,装配过程中产品由传送带或小车强制移动,产品的装配直接在传送带或小车上进行。它是装配流水线的一种主要形式。强制移动式装配在生产中又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连续运动的移动式装配,装配工作在产品移动过程中进行,另一种是周期运动的移动式装配,传送带按装配节拍的时间间隔定时地移动。
这种装配方式,在小型柴油机大量生产中被广泛采用。
除上述两种装配组织形式外,对大型低速柴油机的装配,还出现一种固定形式的分段装配法。这种装配方式的特点是,将柴油机连同管路附件、行走平台和扶梯等,分成若干个分段,如机座、曲轴、机架、气缸体、上、下部行走平台分段等,各分段可同时进行分装配,然后再将装好的分段运送到总装试车台上进行总装配。
这种装配方式的优点是:分段装配可平行地进行,缩短了装配时间,可实现装配工作专业化,避免长时间高空作业,提高总装试车台的周转率等。
二、装配工艺规程
机器装配工艺规程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样,是工厂在一定生产条件下
用以组织和指导生产的一种工艺文件。
1. 拟定装配工艺规程的依据和原始资料 ⑪拟定装配工艺规程的依据
拟定装配工艺规程时,必须考虑几个原则: ①产品质量应能满足装配技术要求;
②钳工修配工作量尽可能减到最少,以缩短装配周期; ③产品成本低;
④单位车间面积的生产率最高; ⑤充分使用先进的设备和工具。 ⑫拟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拟定装配工艺规程时,必须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生产规模和工厂具体情况来进行,不能脱离实际。因此,必须掌握足够的原始资料,主要的原始资料是: ①产品的总装图、部件装配图以及主要零件的工作图(施工图); ②产品验收技术条件; ③所有零件的明细表;
④工厂生产规模和现有生产条件;
⑤同类型产品工艺文件或标准工艺等参考资料。
通过对产品总装图、部装图和主要零件图的分析,可以了解产品每一部分的结构特点、用途和工作性能,了解各零件的工作条件以及零件间的配合要求,从而在装配工艺规程拟定时,采用必要措施,使之完全达到图纸要求。分析装配图还可以发现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产品设计的意见。
产品的验收技术条件是机器装配中必须保证的。熟悉验收技术条件,是为了更好地采取措施,使拟定的装配工艺规程,达到预定的装配质量要求。
生产规模和工厂条件,决定了装配组织形式和装配方法以及采用的装配工具。 2. 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及其拟定步骤 ⑪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
如前所述,装配工艺规程是组织和指导装配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也是工人进行装配工作的依据。因此,它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①合理的装配顺序和装配方法; ②装配组织形式;
③划分装配工序和规定工序内容;
④选择装配过程中必需的设备和工夹具; ⑤规定质量检查方法及使用的检验工具; ⑥确定必需的工人等级和工时定额。 ⑫装配工艺规程的拟定步骤
掌握了必要的原始资料后,就可以着手进行装配工艺规程的拟定工作。拟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大致如下。
①分析研究装配图及技术要求。从中了解机器的结构特点,查明尺寸链和确定装配方法(即选择解尺寸链的方法)。
②确定装配的组织形式。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的结构特点,就可以确定装配组织形式。例如:大批生产的中、小型柴油机,可采用移动式装配流水线,小批量生产的中型柴油机,可采用固定装配流水线。
③确定装配顺序(即装配过程)。装配顺序基本上是由机器的结构特点和装配形式决定的。装配顺序总是先确定一个零件作为基准件,然后将其他零件依次
地装到基准件上去。例如,柴油机的总装顺序总是以机座为基准件,其他零件(或部件)逐次往上装。可以按照由下部到上部、由固定件→运动件→固定件、由内部到外部等规律来安排装配顺序。
④划分工序和确定工序内容。在划分工序时必须注意:前一工序的活动应保证后一工序能顺利地进行,应避免有妨碍后一工序进行的情况,采用移动式流水线装配时,工序的划分必须符合装配节拍的要求。
⑤选择装配工艺所需的设备和工夹具。应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和生产规模,尽可能地选用最先进的合适的装配工夹具和设备。
⑥确定装配质量的检验方法及检验工具。
⑦确定工人等级及工时定额。应根据工厂具体情况和实际经验及统计资料来确定工人等级和制定工时定额。
⑧确定产品、部件和零件在装配过程中的起重运输方法。
⑨编写装配工艺文件。装配工艺文件有过程卡(装配工序卡)和操作指导卡等。过程卡是为整台机器编写的,它包括完成装配工艺过程所必须的一切资料。操作指导卡是专为某一个较复杂的装配工序或检验工序而编写的,它包括完成此工序的详细操作指示。
⑩确定产品的试验方法并拟定试验大纲。
补充设计
装配精度
船舶柴油机制造时,不仅要求保证各组成零件具有规定的精度,而且还要求保证机器装配后能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即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柴油机的装配精度既与各组成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有关,也与各组成部件和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有关。尤其是作为装配基准面的加工精度,对装配精度的影响最大。 例如,为了保证机器在使用中工作可靠,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以及尽量减少磨损,应使装配间隙在满足机器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这就要求提高装配精度,即要求配合件的规定尺寸参数同装配技术要求的规定参数尽可能相符合。此外,形状和位置精度也尽可能同装配技术要求中所规定的各项参数相符合。 为了提高装配精度,必须采取一些措施: ⑪提高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
⑫提高柴油机各部件的装配精度;
⑬改善零件的结构,使配合面尽量减少; ⑭采用合理的装配方法和装配工艺过程。
柴油机及其部件中的各个零件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制造公差。为了在装配时能保证各部件和整台柴油机达到规定的最终精度(即各部分的装配技术要求),这就有必要利用尺寸链的原理来确定柴油机及其部件中各零件的尺寸和表面位置的公差。根据尺寸链的分析,可以确定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装配方法和工艺措施。
1. 装配组织形式 课堂小结 2. 装配工艺规程 3. 装配精度 布置作业 上机晚自习去晚上查询机械装配图纸的形式 装配组织形式内容比较多,而且内容比较繁杂,由于课时原因只对其做了简单介绍,但整个流程以后工作比较常接触,所以在强调其重要教学反思 性之后,考虑让学生晚自习上机时间,多查查装配图纸和工艺路线新闻相关内容,加深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