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学之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漫谈
五年级数学教学之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漫谈
作者:杨家琼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7年第04期
摘要: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激发他爱好学问的兴趣,并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之际,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往往受到其兴趣的支配,如果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将会倍加努力投身于数学知识的探索之中。本文以西师版五年级数学教学为例,分析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希望对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能产生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五年级数学;学习兴趣;西师版;激发策略
想让学生轻松愉快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以及教学需要,从兴趣激发方面下功夫。在长期开展五年级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本人尝试了多种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节选了一些典型的兴趣激发策略与诸位数学教师分享,具体分析如下:
一、疑问激趣
创设疑问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之时,这种欲望很快会转化成为学习兴趣,进而成为驱使他们参与数学探索活动的动力。正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尝试创设疑问情境,全面激发学生参与下一步课堂活动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过程中,我随机将一枚硬币向上抛出,随后用手盖住,请学生猜测硬币的哪一面朝上?这个问题可把不少学生难住了,他们有人认为应该是正面朝上,有人认为是反面朝上,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毫不相让。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他们好奇地问:老师,究竟是哪一面朝上,能不能让我们看一下?揭示结果之后我正式导入课题: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例如抛出的硬币究竟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这个事件就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之前对这个话题就比较感兴趣,因此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演示激趣
从思维认识特点上来说,五年级学生仍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如何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直观演示对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降低数学概念理解难度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当学生发现生活当中一件平凡的物品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时,他们会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激起认知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于体积的认识,我准备了一盆水,接着将一块石头放进水里面,要求学生观察所发生的变化,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个实物演示的方法带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睁大了眼睛认真观察。当看到石头放进水里之后有水溢出来,有学生说道:石头放进水里面占据了一定空间,所以就有水从装满了的盆子里面溢出来了。根据学生的观察,我总结道: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称作这个物体的体积。由于是亲眼观察之后得出的结论,因此学生对于体积概念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反复阅读教材上面的定义,兴高采烈投入到了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之中。 三、生活激趣
不少学生反映数学课程过于严肃枯燥,学起来没有意思,提不起兴趣。这实则暴露了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必须对此进行教学创新。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句话充分阐述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意义,对于当下的五年级数学教学活动具有借鉴意义。归根结底,数学是研究生活中数量关系以及空间位置形式的学科,联系生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还能极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美好情感,进而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组织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采用生活教学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全面增强课堂教学质量。
五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时,我事先准备了几组图片,通过图片导入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很好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首先,我出示了一张迪拜旋转大楼的图片,学生感到惊叹极了,非常好奇这座大楼究竟是怎么样建成的,我则趁此时机导入了旋转的概念。接着,我又出示了时钟图片,请学生观察时钟的指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描述秒针从1到30的旋转过程。最后,我分别出示线段OA旋转后的4幅图片,引导学生明白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中心,然后找到这个图形的对应点,最后连线。这些联系生活现象的图片层层递进阐明了旋转的概念以及意义,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学生顺利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这样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觉到有趣。”只有全面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本文简要分析了五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阐明了兴趣激发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引起诸位数学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36):109—110.
[2]张薇薇.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0(29):34—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