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锐游网
学羁 2014年第8期 程建军 f甘肃省会宁县太平中学 730700)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 更要重视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因为德育 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灵魂。目前.在中学德育 ◆教学研究◆ 麓析中掌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代的学生有自己看待问题的方法.也有自己 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人生有自己的追求.看待 世界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局限在一隅.他们的 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德育工作 跟上学生发展的步伐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 们对学生的情感与需求关注度不够.教学仍 了。这不仅是家长的难题.也是学校德育工作 所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 五、德育目标与学生心理及年龄发展脱节 工作中.有一些问题日益突出.使得我们的德 育工作实效性较低.工作的开展遇到了很大 在确立德育目标时.教师大部分会有一 定的理想化.这样.在无意识之中就将学生 的道德水平“拔高”了。而实际上,受年龄限 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 工作经验.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请 各位同仁进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中学德育问题困境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全民素 质。为了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均衡发展.我 们必须对学生在性格形成与终身发展相关的 各个方面进行帮助与指导.以促进他们的思 想、文化、技能、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林崇 德教授曾经说过:“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 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 育工作的基础 ”由此可见.德育是所有教育 的根本与灵魂所在.我们必须加强认识.促进 德育工作更好地展开 对于德育工作存在的 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难以达到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各行各业带来了腾飞.同 时也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 在新的思 想文化与我国固有的思想文化的碰撞与冲击 下.国人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随之对中 学生产生了各种影响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不 是以人员的数量来决定的.而是需要大量的 高素质人才才能完成。其中.人才的道德素质 是最重要的一环。目前.整个社会都存在着重 视成绩轻视道德的倾向.这种现象在学校中 尤其严重。很多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本 质上仍然是在进行应试教育 因为社会上对 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 绩为准.导致了教师和学校领导不得不降低 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率.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 都用习题和补习填满 这样做.很难帮助学生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会使 学生易受腐朽思想的侵害.不能脚踏实地.没 有理想和奉献精神.很容易形成拜金主义与 个人享乐主义 二、德育学习与学生的需求脱节 目前.我国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过去 那种只强调学生的社会价值而忽略个人价值 的德育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了 新时 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照着教材讲授.不去 为学生拓展.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当学生 产生问题时.有的教师会以“你长大了就懂了” “以后会学到的”等理由来搪塞 这种现象说 明了教师对教学的定位产生了错误.他们没 有能够将学生的思想活动作为教学的出发 点.所授知识也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与实 际需求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德育课感到无 趣.教学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且,一味 地灌输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德育手段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脱节 目前.在中学的德育教学中.存在着很严 重的专门化、知识化倾向.大部分教师都是将 政治课教学处于封闭的状态中 这样.就很容 易形成说教式教学.也会使教学模式变得单 一、枯燥,德育也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中变得 和其他的学科的知识学习没有区别了 当道德 学习变成了林林总总的条目.脱离了学生的生 活.道德对于学生来说也成了一个与生活无关 的客观对象 学生对其没有兴趣.也没有学习 的动机.想让他们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也就成 了一句空话了 这种教育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道德观念也 不会在教师的灌输下产生任何改变。 四、德育教育与社会、家庭脱离 中学生不是单纯地在学校.他们还需要 在社会中生存,扮演一定的角色。尤其是在家 庭中.这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地.是社会环境 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依赖家庭以生存.也在 家庭中受到早期的、深刻的教育。目前.大部 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 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地顺从.又舍不得 让孩子吃一丁点苦。当孩子不想劳动时.家长 就包办了孩子的一切.那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也不让他们干.不仅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同 步.也使学生难以得到全面发展,阻碍了学生 独立能力的形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 心理推动下.很多家长只要求孩子的学习成 绩好.其余的全都不放在心上.但当孩子出现 “学优德差”的现象时.再想扭转就极其困难 制.中学生的心理并不成熟.他们也很难理 解那些德育活动,就算有理解,也是很肤浅、 唯心的 当学生的内心深处难以产生认同感 时,就很容易催生他们的逆反心理。如果教 师设立了过高的目标.给了学生过重的负 担.我们的德育教学就会变得宽泛却不务 实。如在学校德育中引导学生向董存瑞、 黄继光等革命英雄人物学习 这些革命英雄 人物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不具有时代的 特色.也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 征.无法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实践和影响人 生观。这样的道德教育就变成了道德说教. 最后导致个体道德的滑坡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觉悟程度、认识能 力、道德水平和境界存在着不同的层次.要求 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程度和水平.显然是 不切实际和不合时宜的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 下.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我们在 德育工作中应积极倡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引导师生自觉抵制各 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在具体的德育实践 中.我们应建立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德育系 统;发挥学科渗透德育的功能;开展丰富多彩 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优化德育小气候: 努力构筑良好的大环境:形成师生参与的全 员德育管理网络;协调课内外、校内外的影 响,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从而走出困境.提高 中学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 【2]石鸥.德育困境中病理性说服教育及其 诊治原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4). [3]刘铁芳.人、世界和教育:意义的失落与 追寻.教育研究.1997(8). [4]金一呜.教育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责编 张宇) 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