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课程体系研究

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课程体系研究

来源:锐游网


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概括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讨论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作用,分析军队信息化建设涉及的专业领域。在此基础上,从军队信息化建设概论、军事高科技与军事信息系统、高科技武器装备三个方面,说明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基本课程和课程体系设置。

关键词:军队信息化建设;军事高科技;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系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推进,我军制定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军信息化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军队院校也开始有针对性地举办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班(时间多为1个月左右),以期使学员通过培训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增强信息化意识,深化信息化知识,提高信息化素养,正确把握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进程。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该研究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分析相关的专业领域,概括学员需要了解的信息化知识,然后围绕这些知识构建培训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关的课程。

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军队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最高军事领率机关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发展过程[1-2]。其核心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发展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手段是广泛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军事高科技,目的是全面实现军队现代化。即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和发展信息化武器系统,提高军队的信息能力,进而增强打击能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军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不断探索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基本实现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军要加快质量建军的步伐,在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同时,努力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武装力量,具备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能力,打赢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现阶段我军信息化建设应着眼于提高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特别关注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的建设,因为它们直接服务于各种军事活动或作战行动,既是军队战斗力的必要保障,也是衡量军队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应作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一)信息系统

军队信息化建设构建的信息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军事用途且在军队内部使用的信息系统。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或信息交流形式,将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分发、共享、管理和应用等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军事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政治工作、教育训练和综合保障以及科研生产、管理控制和日常办公的信息平台。信息系统提高了指挥手段和武器平台的网

络化、一体化、精确化程度,延伸了军人对战场信息的感知能力、对武器平台的控制能力,对于我军形成和提高体系作战能力具有基础和支撑作用。

从功能和应用层面看,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指挥信息系统(过去称指挥自动化系统[3],现在也对应综合电子信息系统[4])。在军队指挥机构中,它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收集、传输和处理指挥与控制所需的各种作战信息,并为各级指挥员提供战场所需的各种军事情报和战场态势。

(二)信息化武器系统

信息化武器系统是指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具备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能对敌方直接杀伤和实施破坏的主要武器系统。它信息技术含量高、战术技术性能好、信息起主导作用、可组成联合作战系统,是军队遂行作战任务的物质基础[5],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1.信息化主战武器

信息化主战武器是指在作战中起主要杀伤和破坏作用的信息化武器/系统,包括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口径火炮、坦克、步兵战车、作战飞机、水面战斗舰艇、潜艇和导弹等。通常配备大量电子信息设备、传感器、探测器、计算机、精确制导弹药和导航定位设备等,能充分发挥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的技术性能,提高其战场部署、机动作战、火力打击和伪装防护等能力。信息化主战武器是形成军队作战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军队武器装备体系的主体。其技术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军队作战体系的先进程度,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

2.精确制导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具有较高命中精度或直接命中概率较高的火力打击武器。它能从复杂的背景中探测、识别、选择和跟踪目标,并对目标实施有效摧毁,具有命中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作战距离远、作战效率高和全天时、全天候作战等突出特点。它是信息化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直接体现,将对未来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将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火力,对战争的结局起决定作用,主要包括各类精确制导导弹和其他精确制导弹药(如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鱼雷和末敏弹等灵巧弹药)。[3][5]

3.数字化单兵系统

数字化单兵系统是指单兵在战术环境中穿戴、使用和消耗的所有装备品,集于单兵一身的单兵防护、单兵战斗武器和单兵通信器材的装备系统,包括头盔、防弹服、单兵枪械、“三防”装备、计算机、电台等从头到脚的整体装备[5]。数字化单兵系统是把单兵作为整个作战系统的一个武器平台或一个部分、从人—机—环境的整体考虑、统筹规划与设计的单兵武器系统。

4.新概念武器

由于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探索性强、存在伦理冲突等问题,其发展大都受技术、经济、需求、时间和道德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所以目前大多处于探索性研究或研制初期,基本上还未投入作战使用。然而,由于其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和高效性等特点,一旦真正成为武器装备并投入作战应用,往往能起到“杀手锏”武器的作用,发挥巨大的作战效能,并在军事理论、作战方式和体制编制等方面产生革命性变革,可能对战争胜负产生重大影响。新概念武器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和电磁脉冲武器三类。5.综合保障装备

综合保障装备是指军队组织实施作战行动/任务和作战训练需要的各类装备和器材的统称[5]。它是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信息化武器系统和电子信息装备发挥效能的重要物质条件。信息化战争强度大、任务重、节奏快、装备战损率高、物资消耗量大,综合保障装备关系到军队的打击能力、机动能力、生存能力、防护能力和恢复能力等,成为提高作战效能、保持部队持续作战能力和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军队完成作战行动和进行作战训练的物质基础,也是实施体系作战的重要支撑。按照保障对象不同,综合保障装备可分为作战保障装备和技术保障装备两大类:前者包括运输装备、工程装备、“三防”装备、气象装备和测绘装备,后者主要由维修保障装备组成。

二、军队信息化建设涉及的专业领域

作为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从构成来看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主要涉及与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与处理、传感、自动化、仿真、微电子、控制、驱动、能源、制造、材料以及通信、侦察、探测、隐身、导航、制导、生化、气象、水文、环境、保障、空中空间、信息安全、信息对抗等众多技术领域。从应用范围和特点出发,可将这些技术大致划分为两个层次或两种类型的技术[3]。一种是支撑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的通用性基础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控制、微电子、光电子、新能源与动力、新材料、先进制造、纳米、生物、仿生、海洋和仿真等技术。另一种是直接用于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并使之具备所需要特定功能的专用性专业技术,主要包括通信与网络、侦察监视、预警探测、导航定位、精确制导、航空航天、指挥控制、综合保障、信息对抗、伪装与隐身、核生化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等技术。通用性基础技术和专业性专业技术共同构成了军事高科技/高技术的技术体系。

无论是军事高科技中的通用性基础技术还是专用性专业技术,其绝大部分或大部分都处于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都属于信息技术或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因此都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尤其是专用性专业技术中的侦察监视、精确制导、信息对抗和指挥控制技术,被称为是推动新军事变革进程的四大主导性技术,是形成信息化武器系统的重要基础,极大地影响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技战术性能,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特别突出,必须加以关注。

三、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它们都涉及军事高科技中的通用性基础技术和专用性专业技术。因此,现阶段我军信息化建设培训的课程体系首先应该包括围绕这些技术和相应军事信息系统所设置一些军事高科技课程,尤其是体现专业性专业技术的这部分课程。其次,应包括探讨含信息化武器装备在内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及其作战应用方面的课程。除此之外,为加深对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为培训打下基础,在培训开始还应设置介绍信息化基本概念、说明我军信息化建设历程与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课程。以这些方面的课程作为基本课程,就可形成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一)军队信息化建设概论

军队信息化建设概论部分是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基础内容,能强化学员对我军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了解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历史、现状、经验和未来发展要求,明确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为统一认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信息化知识奠定基础。这部分主要回顾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说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地位作用和战略目标,探讨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功能、特点、组成和分类,所以应该分别围绕军队信息化建设历史与发展、军事高科技与新军事变革、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体系作战能力等主题设置课程。

(二)军事高科技与军事信息系统

军事高科技是形成各类军事信息系统(如上所阐述的信息系统以及通信、侦察监视、预警探测、导航定位、指挥控制等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撑,而军事信息系统是军队通信联络、获取情报、发现目标并报警、提供时空基准信息、对兵力兵器指挥控制、实施综合保障、进行日常办公的信息平台,因此它们应该作为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首要内容,主要研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些军事高科技及其应用与发展,探讨典型的军事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组成、应用与未来发展。这部分首先应该分别围绕侦察监视、精确制导、信息对抗和指挥控制等技术及其相应系统等主题构设课程,然后可分别以计算机与网络、军事通信与数据链、导航定位、军事航天、模拟仿真、武器毁伤、打击效果评估、伪装与隐身、军用新材料等等技术或相应系统为主题构设课程。此外还可根据培训时间和要求适当增加一些课程,比如分别围绕先进制造、生物与仿生、信息融合和大数据等技术设置的课程。

(三)高科技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包括在高科技武器系统/装备中[5]。高科技武器装备如今已经成为高科技战争中军队实施作战和保障作战的基本手段和物质基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其作用和地位十分突出,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特别关注。因此,应该作为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不同军兵种使用的一些典型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及其特点、构成、关键技术、技战术性能和

作战运用与未来发展。这部分可分别围绕精确制导武器、数字化单兵武器、水面(水下)武器、航天航空装备、新概念武器、核生化武器和综合保障装备等主题构设课程。

四、结语

为更好地满足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军队院校在开展针对性培训时应该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和设置课程内容。培训课程一方面要注重信息化基本知识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也要体现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等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突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科技及其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通过培训增强信息化意识,深化信息化知识,提高信息化素养,正确把握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进程。

参考文献

[1]徐小岩.军队信息化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2]张训才.军队信息化建设理论新探[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3]沈永平.军事高技术基础[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4]总装电子信息基础部.信息系统——构建体系作战能力的基石[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5]匡兴华.高技术武器装备与应用[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