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IN ltlJ G AN BAOV 人墨交往中曲从知失囊曩I 口汤金洪 八际交往伴随着人的一生,或幸福、快乐、发 展、成功,或痛苦、烦恼、失败,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 有“第一把火”,没有“第二把火”、“第三把火”,班主 任必然失去威信。 二、光环效应 往。美国学者卡耐基说得好:事业的成功85%取决 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日本学者铃木健二的一项调查 也表明:凡是要求调动的工作人员中,95%是因为 人际关系问题而要求调动的。所以,成功的人际交 案例:某学生宿舍一度时期老是失窃,同学们 议论纷纷,关系紧张。一天上午,第二节课是体育 课,同学们到宿舍换衣服。一进宿舍,就看到先一步 跑进宿舍的学习委员把别人床上的一本书神速地 往是人们生活幸福,学业、事业有成的关键所在。 人人都需要人际交往,人人也都很重视人际交 压在自己的床垫下。同学们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 自己的眼睛。她长得眉清目秀,仪表端庄,学习成绩 一往。在生活实践中,每个人都积累了许多人际交往 的经验,如果不加分析地将个人在某些特定环境中 的人际交往经验用于指导发展变化中的人际交往 活动,往往会出现认知偏差或失真,从而影响交往 贯优秀,又是班干部,谁也想不到她会做出这种 事。同学们气愤地将此事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不 仅不信,反而责怪学生:“她成绩那么好,又是学习 委员,怎么会偷你们的书!”并告诫大家不要乱说, 的健康发展。 一、首因效应 以免损害他人和班级的名声。同学们气愤极了,当 着老师的面就嚷嚷:“老师,事实总归是事实,不信, 你自己去调查!”说罢,掉头就跑,从此师生关系很 不协调。 案例:某班是个乱班,纪律、卫生、学习状况都 很差。新任班主任血气方刚,雄心勃勃,决心改变班 级的落后面貌。上任第一天,就在班上烧了“第一把 火”——整顿纪律。他当众规定:上课不准迟到、不 准早退、不准插嘴。并表示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 若教师上课迟到,就引咎“辞职”。两星期后,班级纪 律起色很大,一个月后,班级纪律彻底变好了。新班 主任在同学们中产生了很好的第一印象。 班级纪律虽好了,但班级的卫生状况、学习自 觉性仍是老样子。同学们急切地盼望着班主任的 “第二把火”、“第三把火”到底什么时候“烧”,怎么 “烧”。可一等再等,班主任却没有任何动静。班主任 “一分析:班主任对学习委员偷书这个事实不相 信,从心理学角度看,也不无道理。这是光环效应造 成的。 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应,渊源于物理学的“晕 的光学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将知觉对象的某 种总体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大到其他具体方面的现 象,这种以点代面的偏见就叫做光环效应。在光环 效应状态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被扩大为光 环,那么这个人的其他优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环的背 后。“爱屋及乌”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说的就是 这种光环效应。 阵子”的工作热情,使学生们大失所望。结果,乱 分析:首因效应是指交往双方初次见面时形成 班面貌依旧,新班主任的威信也随之消失。 的第一印象。从认知角度看,认知效应主要是因为 光环效应其实就是一种认知上的偏差或失真, 师生人际关系中经常可见。如,对某人印象好,就认 为他十全十美;对其印象不好,则认为他一无是 处。一个学生成绩好,就认为他聪明友好、善良、有 创造性等等。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或失真。不仅造成 教师和学生双方行为上的偏差,还会严重阻碍人际 关系的健康发展。 光环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师掌握的信息 太少而又作出总体判断的结果。它使教师难以全面 地了解学生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克服光环效应的关 先接受的信患易受到更多的关注,后接受的信息易 受到忽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入为主”。所以,首 因效应在交往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首因效 应的巩固,要靠一个人一如既往、一以贯之的真实 表现和努力。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际效之闻仅有良好的第一印象,没有后续的第二 印象、第三印象……没有真诚到永远,首因效应的 作用就会烟消云散。正如上例所述,新任班主任只 键是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Il『 心灵环保 ._1 LINGH-UANBAO 忌一叶障目。 现代社会,每位教 师都会感受到学生越来 越不听话,不好管。为什 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十 之八九都是由于学生的 逆反心理在作怪。什么是 逆反心理呢?通俗的讲, 就是引导对象本来是造 三、刻板印象 案例:开学初,为了便于班级开展工作,班主任 老师决定先组建一个临时班委会。谁来当班长呢?王 老师翻阅了学生档案,决定让张军同学当。王老师认 为,张军是男生,胆大、泼辣,有主见,又是城里的学 生,其父母又都是机关干部,见识肯定比农村的学生 广。于是,王老师的在班会课上宣布了任命决定。可 是,班主任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决定立即遭到许多学 生尤其是女生的反对。同学们一致认为,班级女生 口 多,占了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二,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 况,确定一名女生当班长更便于开展工作。王老师听 黄 西 成或是接受某一观点的, 但引导不适合(如态度、 健 耿 高 蝰 方式、情绪等),使得教育 对象产生排斥和抗拒的 心理。具体说来,大概有 以下几种类型: 了学生的意见后,觉得蛮有道理,但又觉得改变初衷 有损自己的脸面,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对自己宣布 的决定执意不改。临时班委会虽然建立起来了,但 是,同学们的心、师生的心却拧不到一起,“各吹各的 号,各唱各的调”,班级管理一盘散沙。 分析:王老师物色张军当班长的心理活动过 超限逆反。班会课 上,班主任如果对某一问 题反复强调七八遍,甚至 程,是典型的刻板印象的表现。王老师的做法具有 很大的普遍性。 更多,学生听了可能很厌 刻板印象是指人在长期的认识过程中所形成 的关于某类人的概括而笼统的固定印象。我们总是 习惯于对人分门别类,然后,用某个特征指代。比 如,商人见利忘义,女人的名字叫“软弱”,北方人豪 爽,南方人精明,等等。在学校里,教师观察学生也 同样会有意或无意地按照年龄、性别、家庭地位和 经济条件、居住地等特征,将学生归入某一类别,并 甚至故意与之作对。 烦。笔者也曾有过这样的 经验,班主任越是反复强 调某事是如何如何的重 要,学生越是充耳不闻, 对此,班主任做思想工作时一定要注意限度,尤 其要避免滔滔不绝的呆板说教,即使一些问题很重 要,也不可讲得超过恰当的时间和次数。否则,学生 的神经系统会发挥生理——心理自卫本能,从兴奋 状态转人抑制状态。 自主逆反。自主逆反是人格特征的一种逆反反 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固定模式来判断某类人的个 性。比如,看到男生,总认为其抽象思维能力强;看 到女生,会认为语言表达能力强;碰到农村的学生, 会认为老实巴交,智力水平不高;遇到城里的学生, 会认为聪明、活泼、伶俐等等。 刻板印象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定势,在一般情况 下,有助于教师概括地了解学生,但也常常导致认 知偏见或失真,对学生作出不正确的判断。所以,要 克服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既应把握学生所属群体 的一般特征,又应注意学生的特殊性,进行具体分 析,更要全面地、发展地、客观地看待学生。 上述首因效应、光环效应与刻板印象有十分密 应。青少年正处于独立人格的形成时期,自尊心很 强,成人意识萌芽,如果说服教育的态度、方法不合 适,都可能导致自主逆反。笔者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经 历:一位学生在数学课上看《作文精选集》,我一气之 下当众训斥他不遵守课堂纪律,并且没收了他的 书。我的原意是各门功课不可顾此失彼,但由于我的 教育方式不合适,导致这位学生的反感,在以后的数 学课上更加不认真听讲,甚至还故意影响其他同学 上课。后来,我把他找到面前,从生活小事谈起,并委 婉地表达自己的歉意,结果那位同学改变了态度,听 课非常认真。 切的联系,有时是共同起作用的。在人际交往中,其 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这些心理 效应,常常使我们误入歧途,导致认知偏差或失真, 对他人发生的错误评价,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师 生关系。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熟知这些心理效应的 作用规律,在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更要注 重防止和克服其消极的影响。 情绪逆反。在某所学校的毕业典礼上,一位德高 望重的校领导致词:“同学们,明天,你们将离开母 18 云南教育\ 2002年第19、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