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联网中标签持续到达的RFID防碰撞算法思路构建

物联网中标签持续到达的RFID防碰撞算法思路构建

来源:锐游网
Network World●网络天地 物联网中标签持续到达的RFID防碰撞算法思路构建 针对目前无线射频识别标签 防碰撞算法中存在的识别效率在 标签持续到达时的下降问题,本 文提供了在给出标签到达与识别 过程模型的前提下、支持标签持 续到达的防碰撞算法的思路。本 思路使用标签到达与识别的过程 模型,所构造出来的算法能够对 阅读器识别区域内的标签数量进 行准确的估算。同时该算法使用 排队论,对标签到达率的最大值 进行了研究,确保了算法运行的 稳定。 【关键词】物联网标签RIFD防碰撞算法思 路 “物联网”一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通 -_j 一信技术以及智能嵌入技术等的不断进步而频繁 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所谓物联网,即指物物 相连的互联网。总共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其基 础及核心依然是互联网。也就是说,物联网是 互联网的扩展及延伸;二是客户端之间的信息 交换延伸至任意的物品与物品之间。 1网联网及RIFD概述 物联网的宗旨是使万物之间的信息传递 更加方便快捷。要实现这一宗旨,要重要的就 是要对物联网中的事物进行有效识别,这也是 物联网的基础。在现今的技术手段下,自动识 空一别技术是将物联网中的物和网进行有效连接的 基本方式。 在物联网众多的自动识别技术中,RFID 技术是一种实时、准确、快速的非接触式自动 识别技术。RFID,即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利用射频信号以及空间耦合传输的特性, 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以此来获取所需的 中 信息。由于RFID对物联网的需求具有很强的 适应性,因此在物联网的物品自动识别技术中, 它是最重要的识别技术。RFID具有的最突出 的优势是能够对多目标进行识别及读取,刚好 与物联网的全面感知及海量存储的要求不谋而 合。 2问题的提出 RIFD系统分别由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组 成。在标签较多时容易发生碰撞,因此降低其 碰撞率是非常必要的,常使用的方法是防碰撞 算法。 文/刘忠群 Fi F t 图1:标签到达与识别过程 在RFID中,系统识别效率的高低与否取 分来决定,一是上一帧没有识别标签的数量, 决于标签防碰撞算法的优劣。标签防碰撞算法 二是新到达标签的数量。该算法能够有效解决 又能对RFID在现实中的普及程度产生影响。 标签持续到达时系统的效率下降问题。 在学术界,根据长期以来对相关理论及技术的 研究,已经对RFID中的多目标碰撞识别算法 3新算法的基本模型 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体系。 在帧时隙ALOHA系统中,识别周期P 碰撞协议主要有两种:时隙ALOHA类协 是由许多帧F。组成的,而则由多个时隙t, 组 议和树类协议。前一种协议的优势在于实现比 成,Fi= U=1,…,n ,},其中n。为帧长。 较容易,因此在RFID系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识另0周期P={F.jlcngth(F,)=n。,n。∈Z }, 后一种协议的优势在于能够对阅读器识别区域 F。未识别的标签数量为ri(ri>0,0 i u一1)。 内的所有标签进行识别,但缺陷是延迟的时间 而帧F,内每个时隙所到达标签的平均值为 较长。 Mo <1)。当 =0时,表示识别过程中没 当标签的数量帧内的时隙数一致时,时 有标签到达。现有算法对这种静态环境进行了 隙ALOHA类协的议识别效率也会达到最高。 研究;本文则是对O< <1时的动态环境进行 现有的相关研究也主要是集中于使二者的数值 研究。 相等。但标签数量会在识别过程中发生一定的 帧F.中的标签数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 变化,因此需要一种动态协议。由此出现了 未开始识别时启动时间T内到达的标签数量, 与之相适应的动态帧时隙ALOHA协议,简称 二是新到的标签数量。识别前标签的到达率 DFSA。DFsA在设置时将帧的长度与标签的 为 ,标签数为ro=T ̄o;新到标签数为 n。。 数量设为一致,使得即使标签数量发生变化, 因此帧内的标签总数即为m,(m。>0)即由未 识别效率依然最高。在标签数量不断变化的前 识别的标签数l'i_1(1兰i5u)和新到的标签数 提下,准确估计标签数量是保证识别效率最高 组成。识别过程见图1。 的关键。目前的标签估计方法有很多。例如 由上述内容可以得出,帧长取决于前一 Schoute估计法、Cha估计法、vogt法、Wen. 帧F 未识别的标签数量和新到标签的到达率 Tzu Chen估计法等。以Cha估计法和为例, 。在帧F,没有开启的情况下,对 进行估计 估计的标签数量n满足: 是在标签持续到达的前提下,防碰撞算法对标 1 “ 签进行有效识别的核心和关键。在绝大多数情 l一(1一j) (1+≠ )。其中l为帧长。而 况下,标签的到达率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使用 Wen—Tzu Chen估计法在所有算法中所产生的 固定的到达率进行标签数量的计算,很明显不 误差最小,平均大约为5%。上述方法均给定 合理。因此进行标签数量估计的基本要求是对 了标签,标签的数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如 标签的到达率进行动态估计。由图1可知,帧 果在识别时有外部标签进入,那么识别的误差 F 内的标签数量估算值为r.+s。=ri.1+ n.。进一 就会加大,降低识别效率。换句话说,上述方 步说,如果F.内的成功识别时隙数为S,,空闲 法在阅读器无标签持续到达的静态情况下能够 时隙数为ki,碰撞时的时隙数为 ,那么可以 确定帧长,但如果是在标签持续到达的工厂自 得出,ni=s +lq+g。。 动化生产线上,则无法确定。本次研究针对这 对于识别周期P的系统效率Ep,不同文 一问题,构建了一种能够支持标签持续到达的 献有不同记载,本文中所指的是周期P以内总 RFID防碰撞算法。在该算法中,帧长由两部 成功时隙数与总时隙数的比值, Electronic Technology&Software Engineering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9  ~ 网络天地·Network World riEp ( ) ∑f_l i=1 。个标签在F 内的平均到达率为 = .。/n。。 转为表示标签已经识别成功的静默状态, Tag =Tagi一{S}。对循环激活状态的标签q与 tr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相等,则向阅读器传送 。 u~十一吞吐率thp:  P ‘,slot, 。其中t。 为时隙的时长。F 的帧效率tl1i的定义 根据帧F。未识别标签数的估计值计算公式, 能够得出 一l=2.39g_.1,因此2.39gH/n + =1。 此外,由F;阅读器周围标签的平均到达率计 为帧内标签的成功识别时隙数与帧长的比值, th,=Si/ni。假设标签的数量和帧长的数量相 等时碰撞的时隙标签数为2.39,那么未识别标 签的数量rl的估计值即为 =2.39xg 。x个标签 被分配于n个时隙的帧内,帧效率在x=n的条 件下达到最优,为O.368。 其ID 值,uq uq+1;与其不相等部分的标签 m{m∈Tag ,m≠sJtm≠q l,u =um+1。对 于外部新到的标签部分万,在到达时隙时立刻 算公式可知 丑 由此证明本式的正确性。 定理3:外部新到标签的平均到达率 <O.368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 向阅读器传送ID,那么帧F。中参与识别过程 证明:标签的识别过程结束后,离开是 读器可以被当做这一排队系统的服务器,标 定理1及其证明过程可以得出,标签的到达 的标签数量就会增加:Tag =Tagf+{万}, (10)在订的后半段时,阅读器对标签 得到正确的 那么R =IDq,且S。=S。+1:若 在离散间隙内,形成了离散时间排队系统。阅 标签万转为不断激活状态。 签被当做客户,离去规则为随机离去。根据 是否识别成功进行检查。如果已经识别成功且 4 CDFSA算法 根据之前所论述的计算方法,会使帧的 长度小于标签数,从而使系统的效率与最优值 间隔为几何状,到达概率为 ,也就是说标签 相比较小。本文提出的是一种对标签持续到达 的平均到达速度为 。帧效率在时隙ALOHA 的过程进行分析的CDFSA算法。 算法中的最大值为0.368,也可以认为是在时 4.1对标签持续到达及识别过程的分析 隙内以O.368的概率对每一个标签进行识别, 也就是说rt=0.368,同时服务时间的间隔也是 根据上述所提到的效率最优原理,在 几何状的,因此这一离散排队系统为Geom/ CDFSA算法中,确定效率最优时的时长的关 Geom/1。根据该系统的稳定条件P= / <1 键是对下一帧的标签数量进行估计,也就是说 可知,当 O.368时,k<0.368;L>0.368时, 要对新到标签的到达率进行估计。本文以定理 p>l,此时系统不稳定,帧的长度也会不断变长。 的形式将结论呈现出来,同时对其进行证明。 在阅读器的服务效率有限的情况下,会造成标 定理l:帧F 内的未识别标签在帧F,中 签的相关信息遗失。这对RFID系统来说是不 任意选择帧时隙的过程以及新到标签任意到达 能出现的,因此可将这一数据作为对标签速度 帧F.内的时隙的过程皆可看做泊松到达过程, 进行控制的根据。 且两个过程相互独立。 4.2具体算法 证明:在帧时隙算法中,帧F...内未识别 的ri.。个标签在F;内被识别时是任意选择时隙 本文所提出的CDFSA算法的基本过程如 的,某一个时隙被选中的概率为1与时隙的比 下: 值。也就是说在11.时隙内到达的标签数量为 (1)对参数T及 进行初始化。 ri.个。而帧内标签一般较多,帧长也较大, (2)将帧F 的长度设置为T 。取整数: 那么某一时隙被选中的概率相对而言就会很 nl=round( ),而且g0= 。 小。根据概率的相关理论可知,时隙被选中的 (3)帧计数器i=l。 概率很小而到达标签数量较多时,帧F 内的 (4)阅读器帧i长度的计算: t一 个未识别标签在帧F.内任意选择时隙tii的 过程与泊松到达过程较为接近。新到标签到达 n:i round ( )l。 .1 帧Fj的过程与这一过程类似,因此也可被认 (5)当n :O时结束;n1≠0时继续。 为是泊松到达过程。将单位时隙的平均标签数 (6)阅读器对还没有识别的标签进行防 作为两个过程泊松到达的参数,用五 和 分别 碰撞控制,使其处于不断被激活的状态。所有 表示。根据标签持续到达的过程可以得知,未 标签所构成的集合Tagi形成参与帧F。识别的 识别标签任意选择时隙的过程与外部标签随机 标签集合。在进行防碰撞控制的同时,还对 到达帧内时隙的过程相互独立。 循环时隙数也就是帧长I1i进行控制。将时隙 定理2:帧F.的帧长的计算公式为 计数器tr设置为1,碰撞时隙计算器gi=O,成 功的时隙计数器Si=0,将记录识别成功标签的 n-一roun R【D清空。 证明:按照上文中提到的帧效率最优原 (7)对区域内处于不断激活状态的标签 理,F.中参与识别过程的标签数量与帧长相同, k进行识别,同时对时隙tii进行随机识别,时 也就是说F 没有识别的标签数ri一。与F,内新 隙计数器uk=1。 到达识别区域的标签数加起来为 ,帧效率能 (8)阅读器在时隙仃这一位置上发送包 够达到O.368。由此可知,实现帧效率最高的 括tr目前的数值以及被成功识别标签的R。。值 条件是F.中参与识别过程的标签在 个时隙 在内的时隙同步命令c 。 分布的泊松过程的参数为l。参与识别过程的 (9)对处于不断激活状态的标签 标签是由两个泊松过程产生的,且二者互相独 s(s∈Tag }的ID 在时隙tr中是否与C 中 立。根据泊松叠加原理可知,五 +^ =1。F...的 的R 相等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相等,则 10·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Software Engineering 碰撞,那么gf=g。+l;tr=tr+1。 (11)阅读器对仃=n,进行检查看是否成 立。如果成立,那么转入下一步骤,如果不成 立,则转入步骤8。 (12)阅读器对本帧外部标签的额到达 率 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 : ~ !墨!: : ! n. 。然后转入步骤4。 5结束语 针对目前的防碰撞算法中存在的在标签 持续到达时识别效率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 一种在标签持续到达时能够进行有效识别的 CDFSA模型及具体算法。该算法具有计算量 小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赵曦,张有光.一种新颖的RFID多标签 防碰撞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 报,2008,(3). [2】刘冬生,邹雪城,李泳生等.射频识别系 统中的防碰撞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6,(9). [3]刘子龙,纪金水,刘彩虹等.基于连续碰 撞位探测的防碰撞算法研究[J].电子学 报,2O1 3,(11). [4】王雪,钱志鸿,胡正超等.基于二叉树的 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J】.通信学报, 2010,(06). [5】李志坚,赖顺桥.一种基于碰撞住指示的 射频识别标签防碰撞算法[J].电子与信 息学报,2 014,(i2). 作者简介 刘忠群(1981-),男,江苏省丰县人,大学本 科学历。现为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讲 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徐州市 221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