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世界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学习时养成了搜集图片解读历史现象的好习惯。据下列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
A.西方文明的兴起 B.工业文明的扩展 C.世界市场的出现 D.逐步缩小的世界
2.《新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还很短暂 B.工业时代时间短暂却成就辉煌 C.农耕时代创造了更多的文明成果 D.社会生产力水平已达到巅峰状态
3.(2015湖南株洲高三模拟)马克斯·勒纳在评价《国富论》时指出:“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了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据此,可知《国富论》诞生的主要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普遍确立 B.法国大革命席卷整个欧洲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完成
4.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恰逢大革命100周年,法国建造了当时世界最高建筑物埃菲尔铁塔以隆重庆祝。世博会期间,大批游客搭乘铁塔电梯鸟瞰巴黎,晚上铁塔的灯光成为都市浪漫生活的组成。此后铁塔被用作无线电发射站、航空通讯台、电台发射站。由此可知,埃菲尔铁塔成为现代法国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为法国大革命100周年、1889年巴黎世博会而建,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 B.曾是世界最高建筑,引领着现代建筑风潮 C.代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
1
D.被用作无线电发射站、航空通讯台、电台发射站
5.(2015湖北孝感高三一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 )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 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
6.法国享有“宪法试验场”之称。从1789年到1870年的81年间制定过11部宪法,这在世界各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有( )
①《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为法国第一部宪法 ②1791年宪法规定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③“宪法试验”是近代法国政治动荡的表现 ④直至第11部宪法法国的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7.如漫画所示,1890年,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是( )
《丢弃领航员》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B.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制
8.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
2
托着。”这主要说明( ) A.德国发展畸形,社会矛盾突出 B.普鲁士士兵所受的苦难最为深重 C.德国社会有着浓厚的军国主义倾向 D.德国的进步人士提出了统一的主张
9.(2015山东临沂一模)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无产阶级专政
10.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的政策,一些人就讥笑他抄袭了一本书,另一些人称他以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这“一本书”可能是( )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国富论》
D.《社会契约论》
11.“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可以毫无例外地随时撤换。”材料所描述的措施出自于 ( A.巴黎公社 B.人民公社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德意志帝国
12.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二、非选择题
13.(2015陕西宝鸡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
)
中国 西方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当作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古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的痛苦。他提出“美德即知识” 代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代的中国人, 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近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作终身幸福而奋现 斗, 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代 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问题:从材料中提取两项关于古代、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4.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起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
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4
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为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
——许纪霖等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
——摘编自[德]沃尔夫·勒佩尼斯
《何谓欧洲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
(2)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二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含义。
5
(3)列举15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的被广泛采纳的政治思想,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迷茫”“孤独”“抑郁”在文学上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知识分子与社会变革关系的理解。
6
6 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世界
1.B 解析:瓦特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早期电动机代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开平煤矿是在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企业,是中国引进西方技术,学习西方的典型代表;八幡制铁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最大的官营钢铁厂,是在明治维新期间兴办的企业。这四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工业文明的扩展,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能概括题干中四幅图的主题。
2.B 解析: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从采猎时代到农耕时代再到工业时代,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短暂的,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把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表示,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但成就辉煌,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时代,而不是农耕时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时代在整个人类社会文明中的地位,并没有说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3.C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本题的题眼为“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此时间段的结束标志是工业革命,机器生产是近代世界最根本的标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4.C 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电梯”“灯光”“无线电发射站、航空通讯台、电台发射站”等,这些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材料表明,虽然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仍居首位,但所占比例已经达不到垄断的程度,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已经占据主体地位,输出的工业制成品与输入的原料同步增长,说明落后国家已经在国际分工中沦落到从属地位,故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工业制成品的输出即世界市场的需求,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需求与生产的增长,说明世界各国间的联系增强,C项正确。
6.C 解析:法国第一部宪法是1791年宪法,故①错误;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符合史实,故②正确;1789年到1870年的81年间制定过11部宪法,体现了近代法国政治动荡,故③正确;1875年宪法的颁布,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7.B 解析: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没有弹劾宰相的权力,故A项错误;德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宪法规定皇帝掌握最高权力,可以任意罢免官员,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出
7
德国军国主义的信息,故C项错误;德国颁布了宪法,召开了议会,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故D项错误。
8.C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政体的特点。1871年德国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其特点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这体现了军事对德国社会的重要性,即军国主义。故本题答案为C项。
9.A 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1877年法国的“当前政体”应该是共和制,故A项正确;共和派已经战胜君主派,君主立宪制已经被取代,故B项错误;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已经废除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0.B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国家干预”“以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可知与社会主义有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故B项正确;而A、C、D三项均不主张社会主义,故均排除。
11.A 解析:题干材料中突出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并且强调了公职人员为工人阶级服务的主张,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2.A 解析:“火车的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大清帝国的衰落”反映出西方工业文明对落后地区的冲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的兴起,“逐渐缩小的世界”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可见,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
13.参考答案:信息一: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中国古代注重家庭美满、满足;西方古代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
说明:中国深受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影响,个人是宗族和家庭的从属,重视宗族利益,培养人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而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的影响,突出个人的价值。
信息二:从古代到近现代,西方社会幸福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追求精神享受到追求物质享受。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能结合材料从其他角度进行对比,得出信息并进行说明也可)
8
14.参考答案:(1)社会大裂变;宗法制的解体;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士阶层自身的优势。(任答两点即可)
(2)政治: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君主立宪制;救亡图存。经济: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思想文化: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传播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3)思想: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表现:现实主义文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现代主义文学表现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4)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起了重要作用;时势造英雄,知识分子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变革催生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推动着社会变革。(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