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锐游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lO年第l6卷第20期IMHGN.October 2010,Vo1.16 No.20 ・护理研究・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 晚期大肠癌的观察与护理 朱泽君丁少冰程映娥 【摘要】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II)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 及毒副反应的护理。方法对3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FOLFIRI双周方案治疗,伊立替康180 mg/m ,静脉滴入90 nlin,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z静脉滴注,5一氟尿嘧啶400 mg/mz静脉推 注;于亚叶酸钙和5一氟尿嘧啶推注完后接人艾克孚泵,5一氟尿嘧啶2400 mg/m2通过艾克孚泵 持续静脉输注48 h;化疗前应用5一羟色胺拈抗剂止吐, 现急性胆碱能综合征的患者予阿托品 0.25 mg皮下注射。每2周为一周期,每二个周期评价疗效,并加强心理护理毒副反应观察及护 理。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完全缓解(CR)1例(3.1%),部分缓解 (PR)8例(25%),病情稳定(sD)l5例(46.9%),病情进展(PD)8例(25%),总有效率(CR+PR) 28.1%疾病控制率75%;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生活质量提高。全组32例毒副反应 主要是:迟发性腹泻,巾性粒细胞下降,胆碱能综合征及恶心呕吐等。结论加强伊立替康联 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观察及护理,尽早发现和处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能减少副反应,使化疗顺利进行,明显提高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护理 1资料与方法 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 静脉滴注,5一氟尿嘧 1.1临床资料我科白2007年5月一2010年5月 啶400 mg/m2静脉推注;于亚叶酸钙和5一氟尿嘧 收治晚期结直肠癌32例入组本研究,男23例,女 啶推注完后接人艾克孚泵,5一氟尿嘧啶2400 mg/ 9例,年龄27~65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病例 m2通过艾克孚泵持续静脉输注48 h;化疗前应用 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均未使用过伊立替康化 5一羟色胺拮抗剂止吐,出现急性胆碱能综合征 疗,1个月内未行放、化疗。Karnofsky评分>60 的患者予阿托品0.25 mg皮下注射。每2周为一周 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全组均经B超、CT检 期,每二个周期评价疗效。 查等证实有可客观评价疗效的病灶存在,查肝 1.3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价按WHO实体瘤客 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观疗效判定标准评定,分完全缓解(CR),部分 1.2治疗方法人选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伊 缓解,病情稳定(SD),病情进展(PD)。 立替康、5一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化疗,具 2护理 体如下:伊立替康180 mg/m ,静脉滴入90 rain, 2.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为晚期大肠癌因病 情较长且病情逐步加重,患者对治疗手段的恐 惧担忧、对自己命运前途把握不住、对治疗相关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0.20.031 作者单位:51 5031 汕头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 知识了解不多、对治疗信心不足使患者精神和 肉体承受痛苦;联合用药能使疗效增加,但毒副 2522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年第l6卷第2O期IMHGN,October 2010,Vo1.16 No.20 表1 32例晚期大肠癌采用FOLFIRI方案的毒副反应(例) 作用亦增加…,为治疗依从性带来难度。我们针 急性胆碱能症状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下次 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与患者深入交谈, 用药前应预见性使用阿托品。 尽量消除患者悲观情绪;并向其阐明治疗方案, 3.2粒细胞下降的护理治疗后引起白细胞减 用药方式及对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解除其思 少及中性粒细胞下降很常见,可予粒细胞集落 想包袱,使其有信心配合治疗,从而顺利完成治 刺激因子治疗。护理上:(1)预防感染,病房每天 疗计划。 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地板每天用消毒液湿 2.2艾克孚泵配制 根据医嘱正确选择艾克孚 拖2次。本组出现Ⅲ度骨髓抑制3例,予行保护 泵流速,在无菌操作台上按医嘱准确加入氟脲 性隔离,入住单人房,空气消毒机持续消毒。患 嘧啶及生理盐水至储液囊,加液时应排尽空气。 者每天更换清洁衣服,戴口罩,勤漱口,餐具消 加药完毕贴上制作的病人标签,备用。 毒,严密监测体温。(2)注意保持口腔卫生,皮 2.3 留置腔静脉导管在无菌操作下留置锁骨 肤清洁。(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各项消毒隔离 下静脉或PICC导管,能有效的预防化学药物引 制度防止交叉感染。(4)饮食上宜少量多餐,鼓 起的外周静脉炎。 励患者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 2.4药物输注的护理GPT—II不可静脉推注, 食,既可以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又可恢复血 静脉滴注不得少于30 min,也不得超过90 min而 象。必要时予静脉补充营养。多饮水促进药物分 增加药物毒性。在滴注前应严格遵照药物外渗 解后毒性产物的排除、减轻肝肾功能负担。 护理单评估患者血管,经锁骨下静脉或外周静 3.3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口腔黏 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启用防外渗警示牌,滴注 膜炎主要是5一氟尿嘧啶的副作用。本组3例出 时加强巡视、调节滴速,确保药物按时按量输 现不同程度胃肠道反应予加强止呕,镇静。化疗 人,最后接人配制5一氟脲嘧啶的艾克孚泵,妥 前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分散注意力,为患者创造 善固定,随时观察。 舒适进餐环境。 2.5健康教育自用药之日起,指导每天餐前、 3.4迟发性腹泻为剂量限制性毒性【21,出现首 餐后温水漱口,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睡觉前后 次稀便或水样便后,应遵医嘱立即开始口服易 用软牙刷刷牙,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鼓励多饮 蒙停首次4 mg(2粒),随后每2 h口服2 mg,直 水,促进毒素的排泄;密切注意口腔情况,有溃 至最后一次稀便结束后1 2 h,中途不得更改剂 疡倾向者给予朵贝氏液含漱。 量。本组出现Ⅲ一Ⅳ腹泻3例遵医嘱予善宁(奥 3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曲肽)1 mg皮下注射,同时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1 急性胆碱能综合征的护理患者常于给药 口服双枝杆菌三联活菌调节菌群。症状无缓解 后即刻或24 h内出现腹泄腹部绞痛、出汗流涎、 予生长抑素持续灌注,同时肌注山莨菪碱10 mg 视力模糊等全身不适症状。为使患者顺利完成 每6 h一次,流质饮食,静脉补液,定时监测血 化疗,在护理上应注重化疗前的健康教育,提高 生化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避免 预见性护理;给药前12 h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 刺激性饮食,多饮水,进食少渣富含蛋白质、钾 饮食减轻患者对该症状的焦虑和担心;患者在 和高热量饮食。记录腹泻次数、量、气味、粘稠 输液过程中出现出汗流涎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 程度。保持身体用物及床单位整洁舒适。皮肤清 师,立刻遵医嘱予皮下注射阿托品0.25 mg可缓 洁,便后用温水擦洗,便后肛周涂芦荟软膏,有 解。用药后出现口干者嘱多饮水。本组6例出现 效缓解皮肤不适,防止交叉感染。卧床休息,腹 2523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OlO年第16卷第2O期IMHGN,October 2010,Vo1.16 No.20 部保暖。48 h后病人症状缓解,3~5天后病人排 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但迟发性腹 便恢复正常,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泻和粒细胞减少为其剂量限制性毒性,因此更 4结果 要注重护理,在护理上做到严格执行医嘱、密切 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观察该药毒副作用、积极采取护理措施,能减少 完全缓解(CR)1例(3.1%1,部分缓解(PR)8例 副反应,协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提高患者的生 (25%),病情稳定(SD)l5例(46.9%),病情进展 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PD)8例(25%),总有效率(CR+PR)28.1%疾病 控制率75%;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参考文献 生活质量提高。32例患者毒副反应评价见表1。 [1】郑守华,等.临床肿瘤护理学.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粒细胞下降(m—iv 3例占 2008:1—280. 9.4%),恶心呕吐(Ⅲ一iv 1例占3.1%),迟发性 [2】李秀英,等.伊立替康在治疗肠癌和肺癌中的观察及 腹泻(IlI—IV 2例占6.2%),胆碱能综合征均为 护理.中国厂矿医学,2009,22(6 735—736. I一Ⅱ级,无因毒副反应致死或中止治疗者。 [3】陈爱云,等.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及 5体会 护理体会.黑龙江医学,2007,3 1(7):540—550. [4]付国权,等.伊立替康治疗直肠癌肺转移35例.医药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近30 导报,2008,27(12):1477. 年其发病率在全球发达国家呈明显上升趋势l 4】, 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 (收稿日期:2010—07—26) 已跃居常见肿瘤第4位。依立替康是水溶性喜数 (责任校对:成观星) 碱性衍生物,为细胞S期特异性药物I 3】。我科采 用的伊立替康联合5一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双周 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的几种处理方法及 预防措施 谭艳艳 【摘要】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拔管困难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根据导 尿管的结构,分析原因采用打破气囊,膀胱冲洗溶解尿垢,剪断导尿管,或手术取出的方法。结 果20例病人导尿管能顺利拔出。结论 留置导尿管期间应进行预防,且选择适当的、由正规 厂家生产的导尿管,保证产品的质量;插管前应检查气囊与尿管的是否通畅,并定期更换导尿管 与气囊内液体,防止过度牵拉,做好预防逆性感染的措施。 【关键词】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处理方法;预防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0.20.032 作者单位:51 0220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 25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