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六西格玛绿带考试试卷(三)A卷【含答案】
部门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 单选题(25题*2分=50分)
1. 在安装座椅头枕面套的过程中,面套有时会在接缝处撕裂。项目团队预备用DOE的试验方法对
其进行分析改善。假设下列衡量方式都可以实现的情况下,在确定输出变量Y时,你觉得应该优先使用下列哪种衡量方式( ) A.面套是否开裂,记录开裂比率 B.面套开裂的数量 C.面套开裂的长度
D.面套接缝处的拉力(线孔张力) 2. 以下可使用C图的是( )。
A.每周发货外箱标签上的打印缺陷数 B.每月全部销售合同的修改次数 C.月生产中脱离规格的零件数 D.每100件集烟罩压印数
3. 为了防止试验因子以外的未知影响因素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项目小组在设计试验运行方案时应
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 A.重复试验 B.随机化 C.增加中心点 D.区组化
4. 某流程类项目,通过分析和改进,找出了影响Y的关键因子并实施了改进对策,通过验证后发现
措施有效,达成了项目目标,进入到控制阶段后的主要工作应该是( ) A.控制X,控制Y C.控制X,监控Y
B.监控X,控制Y
D. 整理PPT并汇报项目工作
5. 为了达到甚至超过图书馆静音标准,设计中心正在开发一种新型油烟机风机系统,开展过程中围
绕的输出变量——风机系统工作噪音(单位:分贝)应属于( ) A.望小型 C.望目型
B.望大型 D.不能判断
6. 经过数据分析,影响PCB缺陷的因子有:焊接速度、预热温度、焊接深度、焊剂形态、焊剂比
重、传送速度、传送角度。为了进一步找出关键因子,可优先选用的工具是( ) A.部分因子设计 C.全因子设计
B.T检验 D.响应曲面设计
六西格玛推进办 Page 1 5/26/2015
7. 某个2K全因子试验运行次数为36次,因子的水平数均为2,每个组合下仿行数为2,中心点试
验次数为4,据此可知此次2K全因子试验所研究的因子数是( )。 A.3 C.5
B.4 D.6
8. 某解决消毒柜装配缝隙问题的项目团队正在想办法改进已验证的原因“操作人员用不同的组装顺
序组装产品对产品缝隙有影响”,你认为以下改进措施是有用且明确的是:( )。 A.改进与员工的沟通
B.在晨会上宣导组装顺序的重要性
C.将好的组装顺序列入SOP,并落实到岗位 D.加强成品检验,将缝隙问题列为重点检查项
9. 非生物质采购流程优化项目顺利通过结案评审了,那么这个项目应该做到( )
A.未按规划的改善方案实施,但项目指标有明显改善且达标 B.按规划的改善方案实施,且项目指标有明显改善或达标 C.未按规划的改善方案实施,且项目指标没有明显改善 D.按规划的改善方案实施,但项目指标没有明显改善
10. 在进行2K试验设计时,通常我们先要设计试验计划表,计划表是根据正交表的原则来安排试验的,
以下对正交表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两列中不同的搭配出现次数是相等,任一列各水平出现次数不相同; B.任一列各水平数出现的次数相同;
C.任两列中,不同的搭配出现的次数是不相等的; D.可以随意排列进行实验;
11. 为了提升做饭效率,开展了试验设计,因子及水平设定为:温度(低水平:100度,高水平:
140度)、压力(低水平:1.0,高水平:3.0),试验设计采用了代码化,分析得到的最佳设定是(温度:1,压力:0.5),实际最佳设定值是( )。 A.温度140,压力:2.0 C.温度140,压力:2.5
12. 下列行为不属于防错的是( )。
A.行人走在厂区斑马线上 C.冲压时砸伤手指及时送医院
B.每上班2个小时后的中间休息时间 D.上岗前的操作培训 B.温度100,压力:2.0 D.温度100,压力:2.5
13. 在做一般全因子试验时,因子A水平数为4,因子B和C水平数为3,因子D和E的水平数为2,在实
施全因子设计时需开展多少种组合的试验( ) A.288 C.72
B.144 D.21
14. 为了掌握Y与两个重要因子之间的关系,工程师实施了2K全因子试验,得到的回归方程(原始
数据): Y=2+5X1+100X2,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是( ) 。 A.X1对Y 的影响比X2对Y 的影响要显著得多
六西格玛推进办 Page 2 5/26/2015
B. X2对Y 的影响比X1对Y 的影响要显著得多 C. X1对Y 的影响比X2对Y 的影响相同 D.无法判定
15. 在4因子2水平的全因子试验中,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只有主效应C和交互效应A*B是显著的,
其余主效应(A、B、D)、二阶及二阶以上交互效应均不显著,则最终试验得到的回归模型中应包含( )。 A.主效应C
B.主效应C及交互效应A*B C.主效应A、B、C及交互效应A*B
D.主效应A、B、C及交互效应A*B、B*C、A*C
16. Y为连续型望大数据,为了准确找出4个因子中的关键因子以及实现Y的最佳化,项目组决定开
展2K全因子设计,项目组并不清楚4个因子与Y的关系是否符合线性关系,在开展试验前观察到在4个因子固定组合下响应变量Y的波动较大, 为了能够得到准确的回归模型,此时应优先选择下列哪种试验设计方案( ) 。 A.24 C.24+3
B.24×3 D.24×3+6
17. 在对Y的数据做控制图分析时,发下如下情况,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不用理会,只有1点超出控制限,偶尔出现波动是正常的; B.不用理会,虽然超出了控制限,但是没有超过规格限; C.需要调查,找到异常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异常再次发生; D.需要调查,异常点已经接近规格限,容易产生不良;
18. 下面是DOE实验全模型与删减模型效果比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全模型与删减模型效果比较 R-Sq R-Sq (调整) S 全模型 92.49% 83.11% 6.001 删减模型 89.68% 86.73% 5.31 A. 删减模型效果比全模型要好,因为R-Sq有所降低; B. 删减模型效果比全模型要差,因为R-Sq(调整)有所提升;
六西格玛推进办 Page 3 5/26/2015
C. 删减模型效果比全模型要好,因为R-Sq和R-Sq(调整)的差值减少; D.删减模型效果比全模型要差,因为s有所降低;
19. 从下述控制图中可以看出,因特殊原因造成过程输出发生明显偏移的有几处( )
A. 0 C . 2
B. 1 D. 3
20. 工程师研究发现,完成内胆拼焊工作需重点关注焊缝大小(0.2mm以下均可)、焊接电流
(1.0~2.4A)、焊接速度(1.2~4.0mm/s),为了尽可能提升焊接强度,应推荐工程师( ) A.每次改变一个因子的设定值,不断尝试,总会找到强度较大的参数设定 B.咨询工艺人员,或者现场员工来直接决定参数设定 C.建立强度和电流、速度的函数关系式,找出参数最佳设定 D. 找外部行业专家来决定参数设定值
21. 六西格玛分为DMAIC五个阶段,但是在实际项目开展过程中大家往往对C阶段重视度不够,认
为该阶段没有什么事情做,下列关于C阶段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C阶段要进行总结,制作PPT并完成汇报,决定项目最终能否通过,所以非常关键; B. C阶段要保证改善的持续有效性,只有做好维持工作才能持续改进,所以非常关键; C. C阶段只是项目的总结,项目成功的关键在改善阶段,所以不关键; D.C阶段是六西格玛DMAIC方法论中的一个标准环节,所以非常关键; 22. 下列关于控制限和规格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数据超出控制限,一定是不良品; B.数据在控制限内,一定是合格品; C.控制限的范围一定比规格限的范围窄; D.控制限的范围与规格限的范围没有关系;
23. EM集烟罩压印不良率改善项目顺利进入C阶段,为了监控压印不良率,每天收集了100~200
件产品(每天抽样数不能保证相同),应当使用以下哪种控制图 ( ) A. C图 C. nP图
B. U图 D. P图
24. 某车间希望分析A零件上孔的尺寸波动情况并进行过程控制。要求直径为10.0±0.1mm。在对
直径测量时,车间品质有两种意见:一是建议用塞规,测量结果为通过/不通过,每分钟可测 5 根;另一种意见是采用游标卡尺测出具体孔径,每分钟只能测1根轴。历史数据看,合格率为99%。若希望进行过程控制,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 ( )
六西格玛推进办 Page 4 5/26/2015
A.用塞规,每次检测5件作为一个样本,用p控制图 B.用塞规,每次检测100件作为一个样本,用p控制图 C.用游标卡尺,每次连续检测5根轴,用Xbar-R控制图 D.用游标卡尺,每次连续检测100根轴,用Xbar-R控制图
25. 为了了解过程量化输出变量的实际表现,采集了100个历史数据,发现过程不受控,短期波动太
大,平均值也低于目标值。对于这3方面问题的解决顺序应该是( )
A.首先分析找出过程未受控的原因,即找出影响过程的异常变异原因,使过程达到受控 B.首先分析找出标准差过大的原因,然后减小变异
C.首先分析找出平均值太低的原因,用最小代价及时调整好均值 D.以上步骤顺序不能肯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解决问题的途径
26. 车间要检查焊接产品的焊接强度,由于是破坏性检验,成本较高,每班从生产线上抽1个试验,
共连续监测40天,得到了80个数据。六西格玛团队中,王先生主张对这些数据画\"I-MR图\",梁先生主张将2个数据当作一组,对这40组数据作\"Xbar-R控制图\"。你认为应使用的控制图是( )
A.只能使用\"I-MR控制图\" B. 只能使用\"Xbar-R控制图\".
C.两者都可以使用,以\"Xbar-R控制图\"的效果更好 D.两者都可以使用,而以\"I-MR控制图\"的效果更好.
27. 在控制阶段要对项目结果进行过评估,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DOE的预测功能,看最终有没有达成目标 B.绘制控制图对比改善前后情况;
C.比较项目指标改善前、中、后的变化以及目标完成情况; D.过程能力分析对比改善前后情况;
二、 多选题(15题*2分=30分,多选/错选/单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 28. 改进阶段的任务包括是( )。
A.提出改进方案 C.实施并验证改进方案
A. 驾驶员未系上安全带时汽车会报警 B.电梯超重时不工作 C.打印机卡纸后不工作 D.微波炉在门打开时不工作
30. 为了保证改善措施持续有效,可以采用防错技术。防错技术从源头上预防或纠正错误,下列工具
中哪些可以用来找出引起缺陷的错误原因( ) A.五个“为什么” C.控制图
B.过程能力分析 D.因果分析
B.评估并选择改进方案 D.维持改善效果
29. 在下列项目中,属于防错设计(Poka-Yoke)的是( )
31. 关于试验设计,说法正确的是( )
六西格玛推进办 Page 5 5/26/2015
A.DOE试验方法能减少试验成本 B.能缩短产品开发时间 C.能确定过程关键影响变量 D.能寻找最佳的生产条件
32. 在进行试验设计时,为了准确评估误差的大小,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
A.增加仿行的次数 B.区组化设计 C.顺序随机化 D.增加中心点次数
33. 下面是一张主效果图,从中可以看出( )
A.运输速度取值越小,良率越高
C.相对来看,运输速度是其中对不良率影响最大的 D.图中的三个因子都不是显著因子
B.运输速度相对于响应变量不良率的影响显著,而预热温度2和焊接温度相对是不显著的
34. 下面是对不良率进行DOE分析中的一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主效应是显著的 B.响应变量有明显弯曲趋势
六西格玛推进办 Page 6 5/26/2015
C.响应变量的拟合有明显失拟
D.我们所选定的模型总的效果是显著的、有效的 35. 下列因子中属于不可控因子的是( ) 。
A.市场需求数量
C.板材型号(如:1mm、2mm) A.验证改进方案有效性 C.制定并实施控制系统计划 ( ) A.连续型可控因子 C.离散型可控因子
B.不可控的噪声因子 D.对策方案因子
B.房地产市场变化 D.大气温度 B.将改进方案标准化 D.计算财务收益
36. 六西格玛项目控制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
37. 过程输出变量为连续型数据,当影响它的因子属于下列哪些情况时,适合使用2K全因子试验?
38. 以下对X改善措施,不符合防错原理的是( )
A.为解决员工不能随手关门问题,门上安装自动关门的机构 B.为减少A员投稿的文章上错字数量,减少A员工文章采纳数量 C.涂装车间为防止员工职业危害,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 D.因员工经常误操作导致产品不良发生,该班组加严了员工的考核 39. 项目改进后需要实施标准化,其优点是( ) 。
A.消除了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浪费,成本得以降低和控制 B.所有员工做法相同,产品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C.实施标准化后项目指标肯定还会有大幅度提高 D.为持续改进奠定了基础
40. 电脑板车间为了监测焊接好的电脑板上缺陷点数量,每天抽8块电脑板检查其缺陷点个数,需要
选择控制图,可以选择的控制图有( ) A.C图 C.nP图
B.U图 D.P图
六西格玛推进办 Page 7 5/26/2015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5届六西格玛绿带培训考试(三)A卷
部门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 单选题(27题*2分=54分)
二、 多选题(13题*2分=26分,多选/错选/单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1 21 31 2 12 22 32 3 13 23 33 4 14 24 34 5 15 25 35 6 16 26 36 7 17 27 37 8 18 28 38 9 19 29 39 10 20 30 40 三、 问答题(20分) 1. 烧碱纯度直接关系着其销售价格,所以公司安排了专项改善团队来提升烧碱纯度,潜在重要因子
有温度和压力,以下是项目团队的试验计划表及收集到的纯度数据,请根据下述问题给出答案。标准序 1 2 3 4 5 6 7
试验设计类型:2k全因子试验 仿行数:1
有无中线点:有,3个 有无随机化:有
运行序 5 3 2 6 7 1 4 中心点 1 1 1 1 0 0 0 区组 1 1 1 1 1 1 1 压力 50 60 50 60 55 55 55 温度 260 260 320 320 290 290 290 纯度 98.08 95.38 97.28 94.65 97.82 97.54 97.98 a. 请说明该试验的类型,并说明试验仿行数、有无中心点、有无随机化。(4分) 六西格玛推进办 Page 8 5/26/2015
b. 请根据试验分析过程给出的信息,给出你对试验的判断。(3分)
标准化效应的 Pareto 图(响应为 纯度,Alpha = .05)3.182百分比因子AB名称压力温度纯度 残差图正态概率图99900.55010-0.51-2-10残差12959697拟合值98991.0与拟合值残差A0.0项B4直方图1.00.5与顺序频率21残差-0.50-0.250.000.25残差0.500.751.00AB30.0-0.50.00.51.01.52.0标准化效应2.53.03.5012345观测值顺序67纯度 的效应和系数的估计(已编码单位) 项 效应 系数 系数标准误 T P 常量 96.961 0.4150 233.63 0.000 压力 -2.665 -1.332 0.5490 -2.43 0.094 温度 -0.765 -0.382 0.5490 -0.70 0.536 压力*温度 0.035 0.018 0.5490 0.03 0.977 S = 1.09803 PRESS = 134.203
R-Sq = 68.01% R-Sq(预测) = 0.00% R-Sq(调整) = 36.01% 对于 纯度 方差分析(已编码单位)
来源 自由度 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主效应 2 7.6874 7.68745 3.84372 3.19 0.181 2因子交互作用 1 0.0012 0.00123 0.00123 0.00 0.977 残差误差 3 3.6170 3.61701 1.20567
弯曲 1 3.5178 3.51781 3.51781 70.92 0.014 纯误差 2 0.0992 0.09920 0.04960 合计 6 11.3057
弯曲项,p值为0.014<0.05,说明有模型弯曲,且在四合一残差图中也可以看到弯曲现象,说明模型无效;
c. 如果需要进一步开展试验设计来分析2个因子,你将如何打算。(3分)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模型有弯曲,下一步可以用响应曲面设计来分析;
六西格玛推进办 Page 9 5/26/2015
2. 某项目团队在A阶段验证得到4个因子对焊接裂纹数(一米内出现的条数较多),分别是:
电流(工艺设定是20~28A,工厂内供电不稳定,经常导致电流设定超出范围,预计最高达到过33,最低达到18,超出时出现了一些不良品)
焊棒厂家(国产和进口) 冷却方法(常温冷却和水冷)
时间(工艺设定7s-10s,有时为赶工,调整到到5s,未出现问题) 请根据以上情况进行试验设计。
a. 请分别写出4个因子及其高、低水平设置。(6分) 低水平 高水平 电流(A) 18 33 焊棒厂家 国产 进口 冷却方法 常温 水冷 时间 (S) 5 10
b. 固定组合下焊接裂纹数的发生率比较稳定,试验过程需要投入较大成本,车间经理只允许25
次试验,请根据以上情况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案。(4分)
因为试验结果比较稳定,所以这边无需仿行,直接加中心点就可以来估计误差; 选用2k全因子试验的方法,因子数为4,其中2个因子为文本型的; 表达为24+C,
其中,C为3时,需要在中心点上有12次的试验, 共试验28次,但是超出25次试验要求; 故这边选用C为2,需要在中心点上有8次的试验,总共试验次数为24次,符合要求
六西格玛推进办 Page 10 5/26/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