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枳椇子的生药鉴定与研究

枳椇子的生药鉴定与研究

来源:锐游网
北方药学2011年第8卷第12期 5 枳棋子的生药鉴定与研究 文U以霞(江苏省射阳县中医院盐城224300) 摘要:目的:对枳棋子进行鉴定,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枳棋子药材醇提物 进行了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结果:含量测定中,槲皮素在1.31—5.26 ̄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99.78%。RSD= 1.08%。结论:T 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简便快速,可用于枳棋子生药鉴定的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枳楔子槲皮素生药学鉴定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1)12—0005—02 枳棋子为鼠李科(Rhamnaceae)拐枣属(Hovenia)植物枳棋 酸乙酯一甲酸(5.5:2:0-3)为展开剂,展至约10cm,取出,晾干, (Hovenia dulcis Thunb)的带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具有止渴 除烦、解酒毒、镇惊、利尿之功效,用于醉酒、烦热、口渴、二便 不利。枳棋子作为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本课题组研究发 现:枳棋子醇提取物能提高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还原型谷胱甘 肽(GSH)氧化功能,增强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催化的 GSH结合反应,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拮抗乙醇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75%乙醇提取物具有 明确抗肝纤维化作用ll I。已从枳棋子中分离得到含有槲皮素 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其药效有效成分。目前关于枳棋 子的质量标准的报道尚未见到。本文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 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枳棋子进行质 量控制,为枳棋子开发成中药的新药奠定基础。 1材料 1.1实验材料 采自江苏盐城药业有限公司经盐城市药品检验所鉴定为 枳棋子的种子。 1.2仪器 Leica—Mps60生物显微镜。 性状鉴别:枳棋种子扁平圆形,背面稍隆起,腹面较平坦, 直径3 ̄5mm,厚1~1.5mm。表面红棕色、棕黑色或绿棕色,有光 泽,于扩大镜下观察可见散在凹点,基部凹陷处有点状淡色种 脐,顶端有微凹的合点,腹面有纵行隆起的种脊。种皮坚硬,胚 乳白色,子叶淡黄色,肥厚,均富油质。气微,味微涩。 1.3仪器与试药 HHS精密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坛市医疗仪器厂);5200H 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RE一52CS型旋 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 泵(鄂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YXJ一1型离心机(深圳天南海 北实业有限公司);Agilentl 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 器。薄层板为以羧甲基纤维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预制板。水为 双蒸水,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槲皮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 用,批号081—9003);枳棋子药材购自江苏盐城药业有限公司, 经盐城市药品检验所鉴定为鼠李科植物枳棋(Hovenia dulcis Thunb)的种子。 2方法与结果 2.1 TIE鉴别 取3批枳棋子粗粉各O.5g,分别以75%乙醇为溶剂,索氏 提取3.2h,提取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热水分散,放 冷,石油醚(60—90℃)脱脂3次,水液浓缩,80 ̄C干燥制成干浸 膏,粉碎成细粉。加醋酸乙酯回流提取2次,每次15min,每次 15IIll。合并醋酸乙酯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 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索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 0.3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 2005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10txl,分别 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先以醋酸乙酯一甲酸一水(8:1:0.8) 为展开剂,饱和10min,展至约4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一甲 喷以I%A1C1,乙醇溶液,待乙醇挥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 颜色的荧光斑点。 2.2含量测定 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器 中干燥至恒重的槲皮素对照品16.5rag于25ml量瓶中,加甲醇 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定容,摇匀,即得660 ̄zg/ml的对照品溶液。 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枳棋子粗粉O.5g,按2.1项下同法 操作至“粉碎成细粉”。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 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25w,频率40kHz) 15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 过,续滤液过0.451. ̄m微孔滤膜,即得。 2.2.3色谱条件:色谱柱:ZOPBAX SB—C】8(4.6mmx250mm, 5 m);流动相:乙腈一0.02mo]fl KH2PO (35:65),用磷酸调节pH 值为4.1;检测波长:256nm;流速:1.0ml/min;柱温:30℃;理论 塔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不低于2500。在该条件下槲皮素与其 他组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对照品在槲皮素色谱峰的保留时 间处无干扰。 2.2.4线性关系的考察: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1.5、2.0…2 5 3.0、3.5、4.0w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摇匀,分 别取各浓度对照品进样201z,l,按上述色谱条件依序进样测定。 以槲皮素对照品浓度(wg/m])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建立回归方程:A=19.22+792.01C,r=0.9999,结 果表明,槲皮素浓度在1.31—5.271x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 关系良好。 2.2.5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6601.zg/ml槲皮素对照品2.0ml,重 复进样5次,测得13内RSD=I.30%,隔日再重复进样5次,测 得日间RSD=2.1%。 2.2.6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次枳棋子粗粉按2.2.2项下制备供 试品溶液5份,依序进样测定槲皮素含量,结果平均含量为 2.671xg/ml,RSD=I.6%o 2.2.7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 8、12、24h进样,依法测定,由峰面积积分值统计结果,可见样 品溶液在24h内保持稳定,RSD=2.7%。 2.2.8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定已知槲皮素含量的枳棋子粉 末适量,共5份,分别以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准确加人一定 量的槲皮素对照品,按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和色谱条件 进行测定并计算回收率。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 1.08%。结果见表1。 表1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n=5) 6 jE方药学2011年第8卷第12期  2.2.9样品的含量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 256nm为检测波长。在枳棋子槲皮素含量测定条件中,磷酸的加入作用有二: 液201-d,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依法测定,结果见表2。经过对 3批枳棋子药材的含量测定并经统计学处理,规定枳棋子药材 其一,流动相中加人磷酸,可抑制黄酮苷酚羟基的电离,改善分 离效果,防止拖尾,使峰形尖锐、对称,缩短分离时间;其二,流动 中槲皮素含量不得少于0.702mg/g。 表2槲皮素含量测定结果{ ±s,n=3) 相的pH值对测定影响显著,采用磷酸调节一系列不同pH值 的缓冲溶液进样检测,结果发现,pH值偏大或偏小,分离效果不 样品 槲皮素含量(mg/g) 好,拖尾现象较严重,因此,优选pH=-4.1,分离效果好。 1 0.879 ̄0.003 本实验组研究发现,枳棋子的种子在75%乙醇提取物具有 2 0.873 ̄0.007 抗脂质过氧化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通过对枳棋子有效部位的初 3 0.876 ̄0.o05 步研究,总黄酮可能是其药效部分,因此,对枳棋子黄酮化合物 3讨论 中槲皮素含量测定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结果表明,该方法 枳棋子中总黄酮常用的提取溶剂有水、不同浓度的乙醇 简便可行,准确可靠,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该药物的质量。 等,提取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索氏提取法、回流法等,总体 参考文献 分为冷提和热提两种方式。故用不同溶剂、不同方法进行提 [1]徐亚军,郭华春.黄山药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取,以干浸膏得率和槲皮素含量为指标,并结合药效学实验结 2005,21(2):94. 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枳棋子提取方法以75%乙醇为 [2]胡志林,刘文娜,张永军.枳棋子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 .提取溶剂,索氏提取法最佳。 中成药,2004,26(12):1065. 对槲皮素对照品溶液进行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结果 f3降克明,任丽娟.枳棋子化学成分研究、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 在360nm和256nm处均有较大吸收,比较相同色谱条件下 鉴定fJ1冲草药,1999,30(增刊):60—60. 360nm和256nm波长下的色谱图,检测波长为256nm时的色 [4]张洪,叶丽萍,张如洪,等.枳棋子有效部位的初步研究【J].广 谱图具有分离度好、灵敏度高、杂质干扰少的优点,因此。采用 东药学院学报,2003,19(2):111. ・经验交流・ 基层医院如何防范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邹 群(湖北省松滋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松滋434200) 关键词:基层医院剖宫产术子宫切口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B 文蕈编号:1672—8351(2011)12—0008—01 随着剖宫产技术在基础医院的普及和近年来剖宫产率的 淋巴管的暴露、缝合后切口处凝血和血供减少等诸多因素都 感染。而子宫切口感染是导致子宫切口愈合 升高,子宫切口预后不良已成为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最多见 可导致子宫切VI的原因。如何防范,着重谈以下几点体会。 1提高认识,及早发现 1.1晚期产后出血是子宫切口预后不良的主要表现 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术后长时间阴道流血,流血量多时可 不良的主要原因。胎膜早破、产前多次肛诊及阴道检查等术前 感染诱因可增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性。 2.2子宫下段横切口位置选择不当 ①切口位置过低:子宫下段由子宫峡部扩展而来,组织和 伴有晕厥、休克和贫血。感染明显者可有发热,腹痛甚至盆腔 宫体部组织相似,80%是平滑肌,愈合能力强。切口位置过低 脓肿。多数患者阴道流血发生在术后2周左右,子宫切口溃疡 时,可能切到或靠近宫颈组织,而子宫颈是以结缔组织为主, 或窦道形成所致的阴道出血时间晚于子宫切口裂开,有的可 平滑肌组织占10~15%,血供差,不易愈合;且切El过低容易撕 长达数月。 裂,靠近阴道易导致感染,均不利子宫切口愈合。②切I=1位置 过高:切口选择在子宫体与子宫下段交界处,切口上下缘厚薄 1.2 B超检查时重要的辅助检查 剖宫产子宫切口最初粘合是由胶原纤维束和纤维蛋白柬 不一,缝合时不易对合,产后子宫收缩,两切缘发生错位,导致 构成。这些胶原纤维、纤维蛋白及周围结缔组织之间声阻抗的 切口愈合不佳。③切151大小不当:妊娠晚期子宫右旋,切口往 改变不同,故超声回波成像也就不同。有报道剖宫产术后7—8 往偏左,致左侧血管受损、撕裂;娩头时用力不当或胎位异常 天左右,愈合良好的切口声像图呈一边界清晰的平或弧形强光 致子宫切口下段撕裂,组织回缩,造成漏缝,止血不彻底形成 带,若愈合不良,则上述强回声光带中可见周边毛糙、不规则并 血肿,或盲目过多的缝合止血造成子宫切口缺血、坏死,致子 与周围形成强弱不等的混合性光团。剖宫产术后4周左右,愈 宫切口愈合不良。 合良好的子宫切IZl,浆膜面完整光滑,子宫肌层回声均匀,无强 2.3缝合技术不当 回声光斑、光带及低回声,缝线未完全吸收肌层内可见强回声 缝合时切口创面对合不整齐、断裂血管缝扎不紧、切口两 光斑。如浆膜面不光滑,向膀胱突出,子宫切口处肌壁回声不 侧角未将回缩血管缝扎形成血肿、缝扎组织过多过密致切口 均,可见强回声光斑及低回声暗区,则提示子宫切VI愈合不良。 缺血坏死等均可导致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现多数学者主张子 2明确病因 宫切口单层缝合更利于局部循环及子宫切VI愈合。选择缝合 子宫肌层和子宫内膜层全层缝合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子宫切121 2.1子宫下段切VI感染 寄生在下生殖道的细菌上行、手术时子宫切口处血管和 愈合不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