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黔西南州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研修班学习心得
黔西南州晴隆流中学 李定国
北京的冬天,寒气逼人。可是肌肤的寒冷遮挡不住内心的暖和。2014年12月18日,我们黔西南州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一行240人,飞赴首都,来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为期15天的培训学习。说来也怪,这15天,一直是艳阳高照,仿佛上天也在怜惜怕冷的南方人啊!作为一名少、边、穷地区的一线教师的我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学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针对我州教师实际设计个性化课程,以“基础教育改革宏观形势和要点”、“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智慧课堂的打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等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理论学习与教育考察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交流互动相结合、专家引领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培训。15天里,与各位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目睹了各位教育大家的风范,聆听了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心里一直暖融融的。现就学习所得略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首先,听取了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杰的《哲学的价值与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发展迅猛,需要我们用哲学的思维,思考这个世界的发展状态。时刻保持对教育的追问,这种永不中断的追问和解答便是哲学,只有不断的追问和解答才能获得教育的智慧。也才能达到教育的顶峰,成为专家型的教师,才能收获教育的成功。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叶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事例,充满激情的讲授,使学员听得如痴如醉。课堂评价不必追求高、大、上,要看其设计是否体现了应用语言行动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潜能,也就是使学生学习的角色从接受者成为体验着成为反思者成为发现者最后成为创造者。
南京市浦口行知小学校长、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全国十佳师德标兵杨瑞清的《并肩走在行知路上 携手创造精彩人生》。杨老师带领我们踏着名师的足迹探索教育的真谛,走进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杨老师也是把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真正运用于教育教学的代表人物。在陶先生的众多教育思想中,给我感悟最多最深的首先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思想,和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将永无止境。为了可能被淘汰的危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作为教师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只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教育学生。其次,陶先生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会学”、“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就“教、学、做”三者关系而言,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与学都以“做”这中心,“教学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学,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学。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而言,“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学是学,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学习。动手做对自己就是学,对他人就是教,手脑并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实行“教学做合一”,教师拿做来教,才能算是真教。学生实行“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才能求得
- 2 -
教育部法规司黄兴胜的《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北京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汪克良的《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与思考》;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杨东平的《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思考》;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李甲奎的《强化职业素质 探索教育创新-----教师素质的专业性与学校管理的现代性专题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于维涛《注重教学设计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长春六中校长、长春市政协委员、吉林市首批杰出校长杨天笑的《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与管理》;山东泰安市实验学校校长程和方、教导主任崔成林的教师讲坛《团队案例教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远程培训部主任郭磊的《当代社会变革中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著名青年书画家、儿童美术教育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罗一鸣的《借书画之法打开心的潜能》;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程红兵的《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
各位专家有各位专家的特点,各位大师有各位大师的特色。他们的讲座都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每场讲座都是陶冶情操,思想洗礼的文化盛宴。作为一名教师的我要像于维涛教授所说的“要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李甲奎教授所强调的教师职业素养方面做好“角色的示范性”。课堂教学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是基本的素质要求。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总的来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努力教好学生,真正达到既教又学,不教会学的境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未必是无用之事,某种层
面上都具有教育意义。在不经意间或许已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了一颗种子,只待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收获的或是一颗参天大树。教育不在高处,在低处;不在远处,在近处;不在大处,在小处。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