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布置合理错距的研究

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布置合理错距的研究

来源:锐游网
第24卷第11期 2015年11月 中 国 矿 业 CHINA MINING MAGAZINE Vo1.24,No.11 NOV. 2Ol5 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 布置合理错距的研究 元永国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吉林辽源136201) 摘要: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某煤矿极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回采后下煤层回采巷道内 错式布置的合理错距,通过理论计算确定该矿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式布置的合理错距为大于6.3lm;运用 数值计算分析上煤层回采后下煤层顶板应力分布规律及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布置在不同位置时巷道的受 力情况。确定了该矿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式布置的合理错距为大于等于6m。 关键词: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巷道;合理错距 中图分类号:TD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5)ll一01O4一O4 Research into the reasonable offsets of the ultra—close multiple seams of coal mine YUAN Yong guo (Liaoyu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Liaoyuan 1362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ultra—close multiple seams of coal mine,determining the reasonable offsets in type arrangement of the ultra—close multiple seams after the higher coal seam mined for more than 6.31m by theoretical analysis;using the numerical tO seam roof stress distribution condition after the higher coal seam mined and the analysis of forces of the different distances between the mining roadway and coal seam edge. Determining the reasonable offsets in type arrangement of the ultra—close multiple seams after the higher coal seam mined iS 6m. Key words:ultra—close multiple seams;lower coal seam;the mining roadway;reasonable offsets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时,由于层间距较小,上煤 层的开采对下煤层开采影响严重,这种极近距离煤 层在我国广泛分布口 ]。由于上煤层的开采破坏了 下部煤层顶板的完整性,且上部煤层回采后煤体边 缘集中应力向底板传递I3 ,使得下煤层回采巷道位 置的布置成为一个难题。大量理论分析认为,下煤 层的回采巷道内错布置在上煤层采空区下方的应 力降低区内为好[4。],但下煤层回采巷道具体布置在 什么位置需要根据实际的开采条件而定。本文根 据某煤矿层间距为5.32m极近距离煤层实际地质 条件,采用理论计算确定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位 置,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在 不同位置时的巷道受力情况,确定极近距离下煤层 回采巷道内错布置的合理错距。 1工作面地质条件 该煤矿极近距离煤层平均层间距为5.32m,上 煤层平均厚度为1.12m,直接顶为K2灰岩,底板为 泥岩、砂质泥岩,该煤层为稳定全区可采煤层;下煤 层平均厚度为4.23m,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 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该煤层为井田稳定可采 煤层。 2理论计算分析 内错式布置是指下部煤层回采巷道位于上部煤 层采空区内,但在距上部煤层采空侧边缘一定范围内 收稿日期:2O15一O4—1O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型煤炭基地难采资源高回 收率开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资助(编号:2012BAB13B04) 作者简介:元永国(1979一),朝鲜族,吉林四平人,讲师,硕士研究 生,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从事采矿、通风安全教学、科研研究 工作。E—mail:5021 76104@qq.com。 的应力仍高于原岩应力,对下煤层回采巷道的稳定有 一定的影响。一般认为下煤层回采巷道应布置在采 空区内的应力降低区。借鉴土力学中地基的计算方 法和采场矿压理论_8],建立极近距离煤层下回采巷道 内错式布置合理错距计算模型(图1)。 第11期 元永国: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布置合理错距的研究 1O5 图1 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距理论模型 图中工区为主动应力区, CAB与 CBA表 达式及关系见式(1)。 f /'CAB一 CBA=45。+ (1) 厶 式中: 表示内摩擦角。 Ⅱ区为过渡区,CD是以B为原点的对数螺线, 其方程见式(2)。 r—r0・e “ (2) 式中:r为以B为原点与r。成 角处的螺线半径; BC长度r0;r与r0夹角a。 Ⅲ区为被动应力区, DBE与 DEB表达式及 关系见式(3)。 』 DBE一 DEB一45。一姜 厶 (3) BF长度为底板过渡区的边界长度,由图可知 BF段底板应力下煤层回采巷道影响较大。鉴于此, 内错式布置巷道应避开BF段。 根据上述模型,极近距离煤层开采下煤层回采 巷道内错式布置合理错距见式(4)。 XFmi 一LBF+Mcot8 (4) 同样根据已有极限平衡区宽度z。,利用式 (1)~(3)。可以得出求解BF段长度的方程组,见 式(5)。解析解见式(6)。 L胙===r肋・c。s(45。一要) rBD—rn。eaCBD。t 呻 一 (5) sin(45。十要) in 。o。一 丌 aCBD一 一 一 菊 q…‰ n m.sin(45。+姜) x 一———————— .P ̄.tan … 4f.sin(45。一 ) 1ln —K—————; ————T——一 yH -FC ̄cot ̄4-———『_Mcot3IV/cotO" (7) , £L/ cotp 取煤层内摩擦角 为30。;内聚力C 为 2.3MPa,岩层移动角 为50。;应力集中系数K为 2;煤岩层面间的摩擦系数厂为0.3;上覆岩层平均 体积力y 25kN/m。;两煤层平均层间距为5.32m;煤 层平均埋深H取值为300m;9号煤层采高m取 1.12m。将各参数代入减压区布置错距理论公式 (式(7))中得到以下结果。 0n0 1.12×sin(45。+ otJ) XF一—————————— ×P号 。 …4×0.3×sin(45。一 ) 、,,2×25×10。×300+2.3×10 ×cot30。 n— 一 —————■— 八厶・0八1V A GU L u +5.32×cot50。≈6.31in 故该矿极近距离煤层开采下煤层回采巷道内 错式布置合理错距为大于6.3lm。 3数值模拟研究 3.1数值模型 数值模拟采用FLAC∞,采用莫尔一库伦准则以 某矿极近煤层具体开采条件为背景,建立数值模 型。上煤层平均埋深300m,下煤层距上煤层 5.32m,模拟煤岩层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模拟模型上煤层厚度、顶板厚度及底板厚度 分别为1.12m、42.09m、31.49m、之和为74.7m 在工作面推进方向始末端各留30m实体煤,工作 面推进长度为200m,则模型的长度为260m;模拟 上煤层工作面长度为150m,由于对称性取工作面 长度75m,在模型两端留30m煤柱,模型宽度为 210m。约束模型四个侧面的水平位移,约束模型 底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模型上部加载的均布 荷载,按岩层平均容重2.5MPa/1()0m及模拟埋深 300m计算。 3.2模拟过程 模型建好后,首先计算初始应力场至平衡,接 着开挖上煤层工作面,计算平衡后,调取数据分析 下煤层沿工作面长度方向顶板应力分布情况;再开 挖下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尺寸为宽×高一4m× 3.6m,并支护,计算平衡后,分析上煤层采空区下方 下煤层回采巷道分别距上煤层煤体边缘水平距离 5m、6m、8m、12m、15m时巷道的受力情况。 106 中国矿业 第24卷 砂岩 砂质泥岩 石灰岩 上煤层层 砂质泥岩 下煤层 砂质泥岩 煤 3.3模拟结果分析 一错距5m一错距6m一错距8m一错距12m—一错距15m 3.3.1 上煤层回采后下煤层顶板应力分布规律 图2给出了上煤层回采后下部煤层顶板应力在 工作面长度方向上的分布曲线。由图2可以看出: 上煤层回采后在煤体侧或煤柱正下方底板煤岩层 中形成了应力升高区,且随着远离上部煤层垂直应 20 —15 1O 一5 O 5 1O 15 2O 力逐渐降低,直至恢复到原岩应力。而在采空侧距 上部煤体边缘2m以外内形成了应力降低区,在距 采空侧距上部煤体边缘6~15m范围内垂直应力变 一距巷道中心线的距离,m (a)垂直应力 错距5m一错距6m一错距8m一错距1 2m一错距15m 水 / ̄L.TJ/l.vlt'a 化不大,比较稳定;水平应力在采空侧先升高后降 低,在采空侧距上部煤体边缘15m以外水平应力变 l0 化平缓逐渐恢复到原岩应力。 垂且  ̄J/Mt'a 、 0{  厂 一 距巷道中心线的距离/m (b)水平应力 …一../ 7 6 5 一/10 一一一一3O 50  70 图3距煤体边缘不同距离时巷道 两帮腰线处受力分布曲线 70 —50 —30 —1O 距采空侧煤壁的距离,m (a)垂直应力 Il 受力不平衡,可能导致巷道支护困难,而巷道布置 在6m及6m以外的地方,巷道受力基本相同,与距 煤体边缘的距离远近关系不大。 4 结 论 1O 9 6 . . . . . 1)借鉴土力学中地基的计算方法和采场矿压 理论,建立极近距离煤层下回采巷道内错式布置合 一l0 10 30 50 70 一70 —5O 一30 距采空侧煤壁的距离/m (b)水平应力 图2上煤层回采后下煤层顶板沿应力分布曲线 理错距计算模型,计算得该矿极近距离煤层开采下 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式布置合理错距为大于6.31m。 2)数值计算结果分析可知,该矿极近距离煤层 上煤层回采后,下煤层巷道在距煤体边缘5m处巷 3.3.2下煤层回采巷道距煤体边缘不同距离时巷 分析道受力 图3给出了距煤体边缘不同距离时巷道两帮腰 线处距巷道中心线20m范围内的受力分布曲线,由 图3可知:巷道在距煤体边缘5m处巷道两帮腰线 处的垂直应力峰值不同,水平应力分布一样,巷道 道两帮腰线处的垂直应力峰值不同,水平应力分布 一样,巷道受力不平衡,可能导致巷道支护困难,而 同,与距煤体边缘的距离远近关系不大,下煤层回 巷道布置在6m及6m以外的地方,巷道受力基本相 采巷道内错式布置合理错距为大于等于6m。 I (下转第l3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