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兰
【摘 要】介绍了巴拿马运河的航运和地理位置,运河对通航船舶的吃水限制和尺度限制,以及运河对通航船舶视线和布置的要求等,并简要介绍了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同时通过驾驶室视线图送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更清晰地阐明了规范要求.对规范规则的解读,以期给巴拿马级船舶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船舶》 【年(卷),期】2011(022)006 【总页数】5页(P1-5)
【关键词】巴拿马运河;吃水和尺度限制;驾驶室和视线要求;引水员平台和遮蔽物;运河扩建
【作 者】陈胜兰
【作者单位】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20012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U697.2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横穿巴拿马地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1914年在美国占领并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情况下,运河正式通航。1999年底,美国正式把运河主权归还给巴拿马当局。运河全长81.3 km、水深13~15m不等、河宽150~204 m,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小时,可以通行约76 000载重吨级的船舶。
我厂在前几年设计并交付了大量巴拿马级散货轮,近年来巴拿马级散货轮的新订单也纷至沓来。基于设计的要求以及船厂有时需协助船舶通行巴拿马运河等情况,所以设计者需了解运河的通行规则,并将其体现在图纸设计中,同时在船舶通行运河遇到困难时给予船东一定的帮助。
目前,已有占全球贸易运输量5%的货物通过该运河被送往世界各地。美国、日本和中国是巴拿马运河最大的3个使用国[1]。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航行路线为:自巴尔博亚港(Balboa)起,经过米拉弗洛雷斯船闸(Miraflores Lock两级)和皮德罗米古尔船闸(Pdero Moguel Lock一级)进入盖亚尔水道(Gaillard Cut);然后经过加丘恩湖(GatunLake)、来到加丘恩船闸(Gatun Lock三级)、抵达克里斯托巴尔港(Cristobal)进入大西洋。所经路线如图1。
巴拿马运河允许通行船舶的淡水吃水为12.04m,运河淡水密度是0.995 4 t/m3。运河当局根据船舶的舭部半径提供了一份吃水限制表格,见表1。由表1可以根据设计的船舶舭部半径得到该船通行运河的最大限制吃水,该吃水显然小于最大吃水12.04m,故船舶通行巴拿马运河的最大淡水吃水应取12.04m和根据舭部半径所得最大吃水以及船级社授权的结构吃水中的最小者。同时运河也规定了最小海水吃水限制,即压载吃水,如表2。
运河对通行船舶的尺寸限制也有相应的规定,除客船和集装箱的最大船长限制为294.13 m外,其他船舶的限制总长为289.6 m、最大限制船宽为32.31 m、最大限制高度从水线面到最高点为57.91 m。
对于第一次通行运河且船长超过274.32 m的新造船舶,运河规定相关图纸应提前送审巴拿马当局,以检查船舶的设计和布置是否满足通行要求,否则将会被拒绝通行。这些图纸包括:总布置图(体现登船设施、蓝色指引灯以及引水员平台和遮雨棚)、系泊布置图(体现导缆器和系缆桩尺寸以及最大安全工作承载能力)、驾驶室布置图(显示有助于航行的设备,如指示器、刮水器、雷达等)、驾驶室视线图
(体现满足当局的最小视线要求),且图纸需巴拿马当局认可。同时当局还规定提供下列图纸作参考:中横剖面图、机舱布置图、国际吨位证书(ITC69)、国际载重量证书。上述认可图和参考图要求至少提供2份,最多提供4份。
第一次通行的船舶需向运河丈量部提供国际吨位证书(ITC69),对挂巴拿马旗船舶的ITC 69吨位证书需巴拿马当局签字授权[3]。对通行的船舶,当局还要求提前将型线图、中横剖面图、总布置图、舱容图、国际吨位证书、国际载重量证书等船舶资料证书及图纸寄给代理,由代理转交运河丈量部。船抵港后,运河丈量部门将上船免费进行丈量核对。正式巴拿马吨位证书将在下一航次抵巴时,由运河登轮官员送交船上。当巴拿马吨位证书办妥后,图纸及证书资料交还代理,由代理退还船公司。
目前,由于运河当局建立了船舶档案资料数据库,船上是否持有运河吨位证书已不重要。巴拿马根据ITC69中的总容积,用公式计算出巴拿马运河净吨位(PC/UMS)。确定巴拿马运河净吨位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确定船舶使用运河所征收的费用[4]。
船厂常常收到船东的邮件关于巴拿马运河当局要求提供该船的型线图,对此船厂都予以回绝。因为线型是一艘船的重要信息,船厂不希望在非保密情况下提供给任何机构。此时船厂会协助船东告之运河当局,船上的结构图纸等也有型线图的基本信息,故可以参照结构图纸。经过这样的解释协商后,运河当局往往会理解,并同意船舶通行。这也是设计人员应该注意的问题。
巴拿马当局规定,基于如下情况的船舶,将被拒绝通行:
(1)当船舶最大浸没点吃水超过了通过舭部半径得到的授权吃水; (2)当船舶最大浸没点吃水超过了最大淡水吃水12.04 m;
(3)当船舶平均吃水超过了载重量证书中规定的最大允许的平均吃水; (4)当船舶总长超过巴拿马运河要求的船舶限制总长;
(5)当最大宽度超过了限制宽度;
(6)当船舶有突出物,该突出物干扰船舶的安全通行或者对运河的结构有所危害; (7)当船舶的横倾角超过10°;
(8)当驾驶室视线不满足最小视线要求并将导致危害。船舶的横倾角超过10°。 巴拿马运河当局要求驾驶室的窗户应有足够的尺寸和数量并提供清晰的视野,玻璃应安全且干净,有色玻璃应可移动,并在驾驶室正中央设置一个中心窗户,在指挥操舵点前的窗户上应安装有雨刷。对于驾驶室两端的翼桥,当局规定应延伸到最大船宽,并至少宽1.2 m。如果不能延伸到船宽,则应提供能延伸到船的最大宽度并能容纳2人的便携式平台。
驾驶室的指挥操舵点应满足巴拿马运河规定的驾驶室最小视线要求。视线要求即盲区要求,从驾驶室指挥操舵点通过船首最高点看到的水面点至船首的距离即为盲区。 对于指挥操舵点也有相应的定义,通常船上的操舵设备布置在驾驶室的正中央,故视线的控制点为驾驶室中心线上距离驾驶室窗户0.75 m处,即身高1.8m的人,眼睛通过正前方的窗户看到船舶首部最高点后产生的盲区。通过运河的最小视线规则如下:
(1)若船舶是装载状态,则从控制点观察到的最近水面点到船首的盲区不能超过1倍船舶总长。
通过我们和运河审图机构多次沟通,过往船舶允许平吃水通行,不允许有首尾倾,故按照巴拿马当局规定的最大淡水吃水12.04m的平吃水来校核装载状态下的视线是否满足要求。这里也要注意,IMO规定:当从驾驶室指挥操舵控制点到首楼上的挡浪板左右范围的角度小于5°时,可以把首部最高点降低到挡浪板之下首楼甲板的最高点[5],见图2。但此规定对巴拿马视线不适用,这里注意不要混淆。 (2)如果船舶是压载状态,从控制点观察到的最近水面点到船首的盲区不能超过1.5倍的船舶总长。
按照以上规定绘制视线图,如图3。图中可以反映在装载和压载状态下,船舶的视线是否满足最小视线要求。
巴拿马运河规定:当船宽超过30.48m、船长超过274.32m时,将会安排2名及以上引水员引导船舶通过运河。在引导船舶通行运河的关键地方,总指挥引水员将安排协助引水员一起参与,这些协助引水员将位于以下有引水员平台的位置: (1)当桥楼在船的尾部时,协助引水员平台将被布置在船首方向; (2)当桥楼在船的首部时,协助引水员平台将被布置在船尾方向; (3)这些要求适用于集装箱船长超过213.36m。
运河当局规定,这些平台必须提供遮蔽物以避免引水员淋到雨水和太阳的照射。遮蔽平台的甲板是由木头或其他表面不滑的材料制成的,以保持立脚点干燥。对于桥楼布置在船尾的船舶,引水员平台应直立地设置在水线上船舶最大横剖面船首方向的极限处,且距离外板不能大于0.15 m;如果桥楼布置在船首,则引水员平台应直立地设置在船尾方向最大横剖面极限处。被当局接受的平台外观简图如图4所示。
运河当局同时规定,对船宽超过24.28m的船舶,在桥楼的两翼应设置驾驶室侧翼遮蔽平台,这些平台上的遮蔽物应由合适的材料制成,以防雨水和太阳。其外观及简图如图5所示。
巴拿马运河当局规定,船舶应为引水员提供合适的卫生设施,包括准备引水员房间,是否有卫生间,是否有毛巾、香皂等;引水员登、离舰的软梯、电动舷梯是否牢固、安全,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安全绳索是否安全、可靠等。
对于船上污水的问题,当局规定船上必须布置下列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 (1)具有形式认可的污水处理装置,并满足Resolution MEPC.2(VI)要求; (2)具有一套当局认可的污水分割和消毒系统;
(3)布置一个污水收集柜,能满足船上污水的收集并得到当局的认可。
污水的排放被运河当局严格禁止。当船舶通行运河时,当局要求船上的污水排放口应显著地标注并安全锁紧。这些排放口应保持这种状态直到离开运河。
2006年10月22日,巴拿马以公民投票方式通过了运河拓宽方案;2007年9月3日,运河拓宽工程正式开始,计划耗资52.5亿美元,整个扩建工程将于2014年巴拿马运河建成100周年时竣工[6]。拓宽后的运河允许通行的船舶最大尺寸为:船长366m、船宽49 m、最大淡水吃水为15.2 m,扩建后的运河将可以通行现行的超巴拿马集装箱船、苏伊士液货船、好望角型干散货船、大型的液化天然气船以及大型客船等。
扩建工程不仅进一步提升巴拿马运河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是对世界航运市场最新发展态势作出的积极反映,必将对未来世界航运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而运河船闸尺寸的增大,也必将对各主要船型产生影响,有利于船舶大型化趋势的发展,促进新船型的研发,从此将产生新的“巴拿马型船”。
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运河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运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交流。船舶设计和航运人员应对通行运河的相关规则和设计要求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巴拿马级船舶的设计,使其便捷地通行。
【相关文献】
[1]Panama Canal Authority.Panama Canal Traffic[R].Transit Statistics,2010. [2]Panama Canal Authority.Notice to shipping 01-2011[R].Vessel Requirements,2011.
[3]中国船级社.营运入级处(2008年)通函第003号总第315号[S].2008.
[4]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设计实用手册(总体分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5]IMO Resolution A.708(17)[Z].Navigation Bridge Visibility and Functions(adopted on 6 November 1991).
[6]蔡梅江.巴拿马运河扩建及对世界航运的影响[J].中国远洋航务,2008(2):69-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