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I 匐 似 (准)Z源逆变器直流链电压直接控制策略 A direct peak DC-link boost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in(quasi)Z-source inverter 秦臻,钟韬,魏文健,丁新平 QIN Zhen,ZHONG TaO,WEl Wen-jian,DING Xin-ping (青岛理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青岛266520)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直接控制阻抗源逆变器(z源逆变器和准z源逆变器)直流链电压最大值的 PID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使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具有优越的瞬态性能,提高抗干扰能力,包 括对输入电压纹波和负载电流的变化产生的干扰。对输入电压骤降有良好的承受(ride— throush)能力。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直流链电压最大值检测方法,构成直接控制器。简化了 控制器的设计,提高了瞬态响应,并减少了开关管的电压应力。本文提出的这种控制策略在 1 OkW的样机上进行了验证。实验得出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z源逆变器;准z源逆变器;升降压;PID控制器 中图分类号:TM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01 34(201 4)02(上)一O11 8-04 Ooi:1 0.3969/J.issn.1 009-01 34.2014.02(i-).34 0引言 Z源逆变器和准Z源逆变器因具有以下特性而 器的输出电压产生影响,导致输出电压畸变。而 直接调制直通占空比的传递函数Do/V 不能直接获 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I 。1)可以输出需要的交流 电压值。2)提高了逆变器的可靠性,因为在直通 状态下由于Z源逆变器的特殊结构使电磁干扰引起 得,这就增加了补偿器设计的难度还恶化了直流 链电压的瞬态响应。 的噪声不再对逆变器产生损坏,确保逆变器稳定 工作。图1所示为Z源逆变器和准z源逆变器的电路 结构,其工作原理已经在文献[1]和[2]中有详细论 述。 虽然Z源逆变器和准Z源逆变器在电压跟踪 (a)z一源逆变器 检测和干扰抑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是 (准)z源逆变器对直流链电压的反馈控制技术仍 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在直流链升压控制方面,Z源 逆变器和准Z源逆变器几乎相同,都是通过控制直 通占空比以实现直流链电压的升压功能。 传统的直流链电压采用的是间接控制技术。 由于直流链电压V 在直通状态下是以方波形式存 在的,而这种形式的电压难以直接检测和控制, 所以采用了检测电容电压V 用来控制直流链电 (b)准 源逆变器 图1 阻抗源逆变器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策略,该策略同时 适合于Z源逆变器和准Z源逆变器的直流链电压进 行调控。本文详细介绍了这种检测电路在直流链 压V 。的控制方式(被称为直流链电压的间接控 制),通过控制直通占空比D。可以保持V。恒定从 而达到控制直流链电压V 的目的,然而这样通过 电压最大值检测以及信号反馈中的工作原理。提 出了这种直接控制直流链电压的控制器理念,并 基于小信号模型设计了直流链电压最大值直接反 占空比间接控制直流链电压的方法无法使直流链 电压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该变化效应增加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可能对逆变 馈控制器。它提高了瞬态响应和抗干扰能力,并 收稿日期:2013-09-17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J10LG07) 作者简介:秦臻(1973一),男,河南安阳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变频节能、新能源发电和开关电源技术。 1118] 第36卷第2期2014—02(上) / w c / >/ / / / =豇 图2 V V。与Do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图 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 1直流链电压最大值直接控制策略 1.1直流链电压检测电路 由于直通状态使得直流链电压V 。以方波形式 存在,如图3所示。在非直通状态下,直流链电压 V 。为其峰值,而在直通状态下其值为零,这样直 流链电压V 就不能保持恒定,而在(准)z一源逆变 器中要直接控制直流链电压V 对这种方波形式 的电压检测就变得尤为重要。 图3直通状态引起的直流链方波电压 图4(a)所示为这种方波电压检测电路,可以应 用于Z源逆变器和准Z源逆变器中,本文以Z源逆变 器为例。当Z源逆变器工作在其非直通状态,直流 链电压V 。通过二极管D和电阻R:为电容器C。和C 充电,而在直通状态,电容器C 和C 则通过R 和R 缓慢放电,而放电的时间间隔是取决于整个电路 的元件参数值。根据式子还必须确定电容C 充放 电时间,以及充放电的时间常数。在充电期间, s域内的检测电路示意图如图4(a)所示,根据网 孔电路法则,按照图8中环路电流I 和I:为顺时针方 向,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 两个方程: =S ÷‘(Sk.,1 )一÷,2 ( ) (1) T 1 1 ‘玄 +R2)12( )一言11( )。。 (2) 由(1)和(2)可得: lI5 化 :(R2C2s+1)u ( ) (3) 因此,电容器C:的响应电压可表示为: 了Us一 lds (4) 1 , . 、 在时域中,可化为: glc(f):Usf)= e(t)一g~)一g/ 甜 = z 甜 :u,e(t)一e一)一e “ “ (5) + 1 ( ) 图4直流链电压最大值检测电路 当直流链电压降低时,电容器c。,nc:放电。 在临界条件下,直流链电压降低为零,检测电路 简化为如图4(b)所示。电流I。和I:为逆时针方 向,根据网孔电流法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我们 得到: (击+ 1,+R2) )一击 。 (6) .A o-)—=(、击+ G …一 ∽一 G… ~ 1 G ) (7) 由式(6)和式(7)可得: 1 )= 素 丽㈣ ( ): 一 /2( ) (9 一—Ss( ̄v2s +Lfl+ T2 + 。J +lJ : TlT2S +( +等 1 2+ ) + 骞 泣 訇 化 频率fc足够的小,这样就可以保持足够的相位裕 和零点的频率应按照如下方式选择: —扰动的抑制作用使输入电压骤降时直流链电 逆变器与间接直流链电压控制器相比对电压骤降 一曼 启 曼 度。为了尽快得到频率补偿器的超前相位,极点 压几乎保持恒定。带有这种新型PID控制器的Z源 fc√ ’ √ (16) 应。 具有很好的过度能力,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动态响 取fc=1kHz,0=61。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补偿 器极点和零点频率为fl=267Hz,fn=3.3lkHz。这样 就可以得到如图6所示的PID控制器,图12表示的 就是这种带有直接控制直流链电压PID控制器的补 偿环路增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0 =61。交叉频 率fc=1kHz这样就可以保持足够的相位裕度使系统 稳定。 图8回路增益的幅值和相位的渐近线。 2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结果,证实了直接控制直流链电压 PID控制器工作原理的可行性,其系统参数如表2 所示。图9(a)~(C)所示的是输入电压突然变 化(电压骤降),从额定电压(510V)骤变 ̄11460 V的情况。在所设计的控制器作用下,直流链电压 最大值保持恒定,抑制了电网电压跌落的影响。 输出交流电压保持恒定,几乎没有收电压跌落的 影响,控制器性能优良。电容电压有所跌落,符 合理论分析结果。图9(d)所示为系统对负载扰 动的抑制作用,在负载从60Q变到30Q后,输出电 压基本保持恒定,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表2实验时的系统参数 Parameter Value Parameter Value (V) 5l0 ESRl(Q) 0.O3 C F) 500 ESR2(Q) 0.25 Cl=C2 F) 500 . (V) 220 L1=L H) 500 O.17 f,(Hz) 10 M 0.85 l一一 :竺 ,. 罟_——■ —■ cH’ 埯 舌 CH1 200mV CH2 20OV M 256mI (a)输入电压骤降(电压骤降6%)时直流链电压最大值变化波形 曼 言 l 舌 ‘ 2o v cH2 i00v M 25 s (b)输入电压骤降(电压骤降6%)时直流链电容电压变化波形 CH1 200mV CH2 200V M 25.6ms (C)输入电压骤降(电压骤降6%)时输出相电压变化波形 ■P CHI+200mV CH2+200mV州10.Oms (d)负载变化(从60n到30f1)输出相电压Va和电流la的波形 图9实验波形 3结论 在Z一源逆变器中直接对直流链电压检测的PID 补偿控制器可实现其控制功能。使用这种技术的 直流链电压具有出色的瞬态性能,并增强了抑制 干扰的能力(包括对输入电压纹波和负载电流的 第36卷第2期2014—02(上) I1211 I造 匐 化 变化带来的干扰),同时对电压骤降具有良好承 【3】P.C.Loh,D,M.Vilathgamuwa,C.J.Gajanayake,Y.R. 受能力。系统在所设计控制器的作用下,改善了 Lim and C.W.Teo.Transient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直流链电压的瞬态响应,并减少了开关管的电压 Pulse—Width Modulated Z.Source inverter.IEEE IAS 2005:2782—2789. 应力。文中提出的方法已经在10kW的样机上进行 【4】Xinping Ding,Zhaoming Qian,Shuitao Yang,Bin Cui, 了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Fangzheng Peng.A PID Control Strategy for DC—link Boost 参考文献: Voltage in Z.Source Inverter.Twenty—second Annual 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l1 F.Z.Peng.Z—Source Inverter.IEEE Transaction on Industry APEC‘07.March 2007.APEC 07:1145—1148. Application,2003,39(2):504—5 10. 【5】田国胜,田艳兵,丁新平,张民.z源逆变器光伏并网系统模 【2】J.Anderson,F.Z.Peng.Four Quasi—z—source inverters.in 型及电路参数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9,43(4):58—60. Proc.IEEE PESC’08.Rhodes.Greece,June 2008. 出{ { { {缸出{ { { 茈‘ { { {缸{ {画‘ 岛I{ { { 出‘ 蠡‘{出‘ 【上接第117页】 采取一斗一放的模式控制水料的下落,这样 内的一瞬间,漏斗振动,加快物料下料速度,而 即使一斗料全部同时落到码头皮带上,压停皮 又不需要人为去操作舱壁振动器。 带,清料时间也会大大缩短。当然也需要保证物 料不洒落到沿线,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那么当 5结束语 抓斗往漏斗里放料时,不要一次把抓斗完全打 桥式抓斗机卸船取料模式控制系统在曹妃甸 开,而是把抓斗打开一点,放一会物料,然后再 实业港务有限公司调试完毕后,于2012年5月正式 开一点,这样一点一点地控制,直到物料放完为 投入使用。在同样的物料情况下,每斗的循环时 止,这样可以比较好的控制物料下放速度。在司 间没有变化,但每斗的满斗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机室增加一个抓斗开按钮,每按一下按钮,抓斗 对于比重比较小的料,每斗至少多抓5吨左右,每 打开命令动作5秒钟,这样避免了一斗物料同时涌 小时至少提高300吨左右。使平均生产效率达到了 到皮带上的状况。 l800t/h~2o00t/h。结果表明,桥式抓斗卸船机取 印粉也需要一斗一放,如果两三斗料积到一 料模式符合实际工况,能够有效提高卸船效率, 起,漏斗就会堵死,流动性十分不好。需要舱壁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振动器投入使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把物料震落, 参考文献: 但仍然会出现堵斗的现象。经实际调研,发现在 [1】上海振华.曹妃甸矿石码头抓斗式卸船机使用手册 开斗瞬间,启动舱壁振动器,效果会好很多。 【Z】.2005. 漏斗壁上三个振动电机同时控制,分叉上电 [2]廖常初.S7—300/400PLC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 机走哪条皮带,就启动哪个。司机室或者漏斗操 版社,2007. 作站控制后,电机空开不跳闸,舱壁振动电机运 [3】刘华波,张赘宁.基于SIMATC s7的高级编程[MI.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行允许,满足上述条件后,在舱壁振动电机运行 【4]徐晓光,李永胜,孙驷洲.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 请求命令下,电机接触器得电吸合,电机运行。 [M】.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8. 其中每按一次,电机运行8秒。当选择在司机室作 [5】罗红福.Profibus-DP现场总线工程应用实例解析[MI.北 业时,选择印粉模式,当抓斗打开时,舱壁振动 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器自动得电运行8秒。这样可以实现物料落到漏斗 11221 第36卷第2期2014-0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