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4·荆门二模)下列是某生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若用秋水仙素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的时期是 ( )
【解析】选C。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有丝的前期,结合图像可知,C代表的细胞应处于有丝的前期。
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蓝藻细胞内不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故增殖方式为无丝 B.干细胞是能够持续的细胞,其全能性较高
C.精细胞、神经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
D.人体细胞的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能分解细胞中的大分子,其产物可能被细胞再利用
【解析】选A。无丝是真核细胞的方式之一,而蓝藻属于原核细胞,A项错误。干细胞能连续增殖分化形成多种功能细胞,其全能性较高,B项正确。连续增殖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精细胞、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但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C项正确。某些
- 1 -
衰老的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分解,形成的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D项正确。
3.图示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中三种物质的数量关系,其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分子,那么图中数量关系正确的个数有 ( )
A.0 B.1 C.2 D.3
【解析】选C。在有丝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之比为1∶2∶2。染色体复制之前以及染色体的着丝粒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时,染色体数、DNA分子数之比为1∶1,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因而图示中正确的有甲和丙两个。
【方法技巧】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的关系无论有丝还是减数
(1)只要有染色单体存在时,DNA分子数就和染色单体数相等。 (2)无染色单体时,即只有染色体存在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相等。 4.右图是某实验小组观察1 000个处于期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而做出的统计图。据图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 A.洋葱根尖细胞大多数处在细胞周期的期
- 2 -
B.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各时期相对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前期>末期>中期>后期
C.图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时期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D.细胞有丝过程中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最多的时期是后期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关键要明确:
(1)处于有丝各时期的细胞数目和细胞经历该时期所用的时间呈正相关。
(2)处于相应时期的细胞数目越多,说明该时期在细胞过程中经历时间越长。
【解析】选B。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期,间期相对持续时间最长,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题图没给出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A项错误。由题图可以看出,图中有丝各时期细胞数目前期>末期>中期>后期,故在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相对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前期>末期>中期>后期,B项正确。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前期,图示为有丝,C项错误。有丝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姐妹染色单体消失,D项错误。 5.(2014·衢州二模)下列关于有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赤道面是细胞有丝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 B.有丝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 C.染色单体形成于细胞前期,消失于后期 D.有丝中期和后期,染色体数相同,DNA分子数不同
【解析】选B。赤道面是一个虚拟结构,A项错误。有丝间期DNA
- 3 -
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B项正确。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出现于细胞前期,消失于后期,C项错误。有丝中期和后期,染色体数不同,DNA分子数相同,D项错误。
6.下列是某哺乳动物细胞的图像,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甲、乙 B.对应丁图中CD段的是甲图所在的时期 C.一般会发生基因重组的是乙、丙图所在的时期 D.该动物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
【解析】选B。甲、乙、丙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分别是4、2、1,故A项错误。丁图中CD段和甲图都可以表示着丝粒的,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故B项正确。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如乙细胞,而丙细胞表示的是减数第二次,故C项错误。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由乙图细胞质的不均
- 4 -
等分配可知该动物是雌性的,所以其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X,故D项错误。
7.(能力挑战题)(2014·丽水质检)图甲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所示为形成配子时某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图丙为该个体减数不同时期每个细胞内相关物质含量变化柱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B.图乙细胞减数完成后,若形成Da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Da、dA、dA
C.图丙中a、b、c依次可代表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D.图甲与图乙可分别对应图丙中的Ⅰ与Ⅲ时期
【解析】选C。图甲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细胞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着丝粒没,染色体数量没变,A项错误。图乙细胞减数完成后,若形成Da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da、dA、
- 5 -
dA,B项错误。图丙中a、b、c可依次代表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染色单体要么没有,要么和DNA分子数相等,C项正确。图甲对应图丙中的Ⅰ时期,图乙处于四分体时期,对应图丙的Ⅱ时期,D项错误。
8.(2014·金华十校联考)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若正常的果蝇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
B.某植物细胞后期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则该细胞的方式一定为减数
C.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正常的细胞内基因A和A正在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后期 D.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将子代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液中让细胞再一次,结果是具有放射性的细胞至少有1个 【解析】选A。正常的果蝇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说明染色体已经完成复制,且染色单体分离,所以应该处于有丝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后期,所以该细胞一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故A项正确。若正常植物细胞后期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可能是体细胞中含有10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后期;或者是体细胞中含有5条染色体的单倍体,细胞正处于有丝的后期,故B项错误。若细胞内基因A与A正在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说明着丝粒已,分开的子染色体正在向两极移动,可能为有丝后期或减数
- 6 -
第二次后期,故C项错误。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该根尖细胞进行有丝,经过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均含有放射性,且一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将产生的子细胞放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液中让细胞再一次,结果是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2个、3个或4个,故D项错误。
9.(2014·杭州二模)下列有关减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
B.细胞的减数过程是先有人预测而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 C.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Y染色体
D.处于减数第一次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正好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解析】选D。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A项正确。细胞的减数过程是魏斯曼预测而后被其他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B项正确。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Y染色体,因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末期分配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C项正确。处于减数第一次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正好是核DNA分子数目的一半,D项错误。
10.(2014·深圳二模)下表为雌果蝇(2N=8)不同时期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 )
选
比较项目 有丝 有丝 减数第 减数第 - 7 -
项 一次分 二次分 间期 末期 裂末期 裂末期 A B C D 同源染色体(对) 核DNA(个) 染色体组(个) 核膜、核仁 4 8 2 无 8 16 4 有 4 8 2 有 0 8 0 有 【解析】选A。果蝇是二倍体生物,有染色体,在有丝间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在有丝末期因为还未完全分成两个子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正常多了一倍,故有8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末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进入减数第二次就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故是0,A项正确。核DNA在间期经过了复制,应有16个,B项错误。有丝间期染色体组是2个;有丝末期因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染色体组是4个;减数第一次末期有2个染色体组,而减数第二次末期虽然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染色体组数仍然是2个,C项错误。核膜、核仁是在前期消失的,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1.(20分)(2014·嘉兴三模)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 8 -
(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2)图中0~1过程主要完成 。1~2表示
(时期)。列举两个该时期的典型特点: 、
。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 。 (3)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 和 。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在4~6时期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5)基因突变发生在 和 区间代表的时期,发生基因自由组合(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区间是 。
【解析】(1)经过间期DNA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而DNA含量加倍,因而可确定曲线A代表DNA相对含量变化,曲线B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
(2)据图曲线变化趋势可知0~1时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1~2是减数第一次前期,主要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
- 9 -
成四分体。8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受精作用。 (3)减数第一次及减数第二次的前、中期含有染色单体,有丝的前、中期含有染色单体,即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1~6、9~11。 (4)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在4~6时期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条染色单体,故有10条染色体,20条染色单体,20个DNA分子。
(5)在间期的DNA复制过程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即区间0~1、8~9。在减数第一次后期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区间3~4。 答案:(1)B
(2)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减数第一次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 形成四分体 受精作用 (3)1~6 9~11 (4)10 20 20 (5)0~1 8~9 3~4
12.(20分)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不同时期的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 10 -
(1)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 。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 、 条染色体。其中E细
- 11 -
胞所处的时期属于图乙中的 (填标号)阶段。
(3)在细胞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处在图乙中的 (填标号)阶段。
(4)图丁对应图丙中的细胞 (选填“①”“②”或“③”)。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 。
【解析】(1)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就含有等位基因,所以图甲中A、B、D符合。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8、2条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以着丝粒的数目为准。其中E细胞所处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后期之前,属于图乙中的②阶段。
(3)在细胞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都与着丝粒的有关,处于图乙中的③⑥阶段。
(4)图丁是减数第二次后期的图像,两端一样大,图丙表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因此图丁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第一极体的。由于细胞Ⅴ的基因组成是Ab,所以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aB。 答案:(1)A、B、D (2)8 2 ② (3)③⑥ (4)② aB
【讲评建议】在讲解本题时,请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各点:
解答第(1)小题:明确“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即“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同时要知道同源染色体一般是指形态、大小相同且颜色不同的染色体。否则会错选出C、E、F细胞。
解答第(2)小题:要清楚计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就是计数着丝粒的数
- 12 -
目。否则会计数错误。
解答第(3)小题:要知道有丝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后期,着丝粒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不要误认为在前期,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答第(4)小题:要看清图丁细胞质均等分配,否则不知道该选②还是选③。如果错选③,进而会导致第二空的基因组成也会填错。
- 1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