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专家说,把⾃⼰感兴趣的东西拆开,是孩⼦学习探索的⼀种表现,他们不是故意去破坏⼀个东西,⽽是因为他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如很多男孩喜欢把玩具拆开,去看车⼦⾥⾯到底是什么,车⼦为什么会动等,他是沉浸在了⾃⼰喜欢的事物⾥⾯,并努⼒通过⾃⼰的双⼿去寻找答案。
亲⼦指导对于孩⼦这样的“破坏”,家长⾸先要对孩⼦有宽容的⼼态,因为破坏的过程就是个学习的过程。不要严厉地批评孩⼦,也千万不要说“不许再把玩具拆了,不然下次就不给你买了”等这样警告和威胁的话。因为家长的批评和威胁很可能会扼杀孩⼦可贵的探索精神。
其次,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励并且参与进来,因为孩⼦“破坏”的过程,是⼀个⼿、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励孩⼦适当地“破坏”,就是在⿎励孩⼦的创造⼒,以及对更多事物的探索兴趣。所以,当家长看见孩⼦把机器⼈拆了,应该蹲下来参与到孩⼦的活动中,“机器⼈⾥⾯是什么啊,怎么会动的啦?”……引导、帮助他们⼀起寻找结果,然后再跟孩⼦⼀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才能让孩⼦在“破坏”———探究———重建中获得⼼理的满⾜。
家长们在⿎励孩⼦“破坏”的⾏为之余,还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孩⼦思考。在⽇常⽣活中,家长要多提些问题让他们去猜、去想,⽐如,闹钟滴滴答答地⾛,家长可以问,闹钟为什么会响,为什么会⾛呢?⽪球为什么⼀拍就跳很⾼,如果把⽓放了,还能跳那么⾼吗?要在问题提出后,主动带领他们从“破坏”中寻找答案。 “破坏狂”⼼理揭密--善意、有趣、发泄、好奇....。.
很多妈妈常常抱怨到:“我家的孩⼦简直就是个破坏狂,什么东西到他⼿⾥⽴刻变成废品,弄得家⾥都不敢随便放东西。好像孩⼦根本就不知道珍惜,难道破坏东西让他很⾼兴吗?真不知道孩⼦的⼼⾥是怎么想的。”
其实,对于爱破坏东西的孩⼦来说,他们的⼼理很复杂,有很多种类型,⽗母需要耐⼼、有⼼地去发现,不可⼀棍⼦打死,不能轻易地以打骂来应对孩⼦的破坏。⼀般说来,孩⼦爱破坏有以下的⼏种⼼理类型: 1、好⼼办坏了事
幼⼉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经验不⾜或能⼒有限,结果事与愿违。有的孩⼦见⾦鱼缸⾥结了⼀层薄冰,怕⾦鱼冻死,把⾦鱼全捞上来包在⼿帕⾥;看到盐有点脏,把盐放在淘⽶篮⾥⽤⽔淘;出去打开⽔摔坏了⽔瓶……成⼈⾸先要肯定孩⼦的想法是好的,接着告诉孩⼦失败的原因。⾃⼰不懂的事先要请教⼤⼈,⾃⼰⼒不能及的事长⼤了再去做。 2、感到有趣
有些幼⼉损坏东西,并未意识到⾏动的后果,⽽是对活动的过程感兴趣,觉着好玩。例如把图书中⾊彩鲜艳的画⾯撕下来折叠玩具;到⽥⾥揪下菜花、⾖⾓、嫩⽠;⽤⼑、笔在墙上、桌上乱刻乱画……成⼈发现后要及时制⽌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这些东西损坏就再也恢复不了原样了。要适当引导幼⼉兴趣,例如对爱撕书折叠的,可给孩⼦⾊彩鲜艳的彩纸,由他折叠;对爱乱刻乱写的,可给他硬纸、刻⼑、彩笔及作品范例,让孩⼦模仿着刻画。 3、发泄⼼理
因未满⾜孩⼦的要求,孩⼦与⼤⼈赌⽓,故意损坏东西,发泄⼼中的愤怒。某些被溺爱的孩⼦常以此要挟成⼈,以达到个⼈⽬的。对这种故意破坏的⾏为,成⼈绝不能姑息迁就,既要严厉批评,也要让孩⼦尝到破坏的滋味。例如摔坏了玩具,⾄少在半年内不买新玩具;捣熄了煤炉,让他与家⼈⼀起挨饿;砸坏了碗碟,告诉孩⼦两周内不买他最爱吃的冷饮,以省下购买新碗碟的钱。孩⼦受到⼀定的惩罚后,会留下深刻印象,就不敢再由着性⼦耍泼了。 4、满⾜个⼈需求
有的孩⼦因提出的要求被⼤⼈拒绝,便耍⼿段,迫使成⼈“就范”。例如故意磨破⾐服、鞋⼦,让⽗母买新的。为了得到⾃⼰最想吃的东西,故意淋⾬,使⾃⼰患感冒。为防⽌这类⾏为发⽣,⼤⼈要满⾜孩⼦合理的需要。若不能满⾜孩⼦的需要,就要把原因告诉孩⼦,取得孩⼦的理解。⼀旦发现孩⼦有这种不良⾏为,要严肃批评,且绝不能简单满⾜他,更不能不容分说就加以打骂。
5、盲⽬模仿⼼理
爱模仿是幼⼉典型的⼼理特征。孩⼦把⼤⼈当作⾏动的榜样,⼤⼈怎样做,他也机械地跟着学,由此产⽣不良后果。例如见⽗亲刮胡⼦,便将⼩猫胡⼦剪了;看见妈妈化妆,趁⼤⼈不在时,也将⾃⼰化成个⼤花脸……对于盲⽬模仿的孩⼦,爸妈在事后要给孩⼦补充有关知识,使他们明⽩为何⾃⼰的⾏为会带来破坏。平时要告诉孩⼦哪些事可以学成⼈的样⼦做(如刷⽛、洗脸、摆碗筷、洗⼿帕等),哪些不能。 6、嫉妒⼼理
孩⼦见别⼈东西⽐⾃⼰的好,产⽣嫉妒⼼。由于孩⼦的情感外露、冲动,⾃控⼒差,嫉妒往往直接付诸⾏动,搞破坏⾏
为。例如故意剪坏别的⼩朋友的新⾐服,弄坏同伴⾼档玩具,摔坏同伴新书包、新铅笔盒……嫉妒是⼀种阴暗、狭隘的⼼理,它既给孩⼦⼼中带来了苦恼,也影响孩⼦的成长及与他⼈的交往。为此,爸妈要从⼩引导孩⼦学会欣赏别⼈,让孩⼦的⼼胸开阔起来。 7、报复⼼理
有些幼⼉因弱⼩,⽃不过“强者”,便偷偷地采取报复破坏,以求在⼼理上得到平衡。对孩⼦的这种报复⾏为,爸妈⾸先要及时制⽌和批评,然后再问清孩⼦这样做的原因,若孩⼦果真受了委屈,可告诉对⽅⽗母或⽼师,寻求恰当的解决之道。 8、好奇⼼理
好奇是幼⼉⼼理的主要特征,他们对不理解的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究⼼理,总想摸摸、看看、闻闻、尝尝,弄个明⽩,喜欢拆卸钟表、玩具、收⾳机、笔,乱按电器开关或遥控器,从⽽损坏了东西。
⾯对这样的孩⼦,⽗母可引导孩⼦把拆下的东西装配起来,恢复原样。平时,⽗母要明确告诉孩⼦,哪些东西是不能乱摸乱尝的(如电器、药品),以防事故发⽣。对爱动⼿的孩⼦,可为他们购买拼插、组合玩具,使他们在装装拆拆的活动中体会构造的快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