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一中“大姚教学范示”复习课标杆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设计教师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沈学琼 授课教师 沈学琼 授课日期 课标要求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3、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置换反应对金属活动性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 2、学会审题获取有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 1、写出常见金属分别与盐酸、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写出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描述对应的实验现象 2、根据标杆题分析归纳出金属与盐酸、硫酸、可溶性盐反应的 规律和方法 。 并用揭示的规律、方法要能够解决同类问题 重点: 1、能根据置换反应对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判断。 难点: 1、通过标杆题归纳归结金属与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幻灯片、演示实验的用品 :试管、滴管、银溶液、粗铜丝 教学目标 复习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检查预习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盐酸、硫酸、硫酸铜、银、镁、铁、锌 一、情境创设、导入揭题: 演示实验 把一根紫红色 的铜丝浸入银溶液、观察到什么现象? 二、复习目标展示: 1、写出常见金属与 盐酸、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描述对应的实验现象 2、根据标杆题分析归纳出金属与盐酸、硫酸、可溶性盐反应的 规律和方法 。 并用揭示的规律、方法要能够解决同类问题 三、知识回顾 1、说出常见的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内容 2、什么是置换反应 学生活动 同桌相互说出、 四、自学指导 1、写出常见金属 铝铁 与盐酸或硫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出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教 2、把一根紫红色 的铜丝浸入银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写出后、 小组内校对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五、标杆题展示: 学 下图为某同学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实验 硝 酸过 银 溶 液 D A C 程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是(填写装置序号)_____ ___,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我国古代“湿法冶铜”就是利用了C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你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帮助这位同学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结论 学生活动 1、认真读题 ,找关键词并勾画出 2、学生 自探、 完成第 (1)-----(3)问题 、教师参与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3、小组合作讨论第(3)问题 4、抽个别学生校对答案 5、教师教师根据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反思该标杆题用到了 1、对应的知识点是 2、置换反应的特点 3、解题的方法是 六、展示类比题 小刚用稀盐酸和另一种溶液,验证了Mg、Fe、Cu、Ag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是依次减弱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刚所用的另一种溶液是 ; (2)说明Mg比Fe活泼的实验现象是 ; (3)说明Cu比Ag活泼的实验现象是 。 学生活动 1、认真读题 ,找关键词并勾画出 2、学生 自探、 完成第 (1)-----(3)问题 、教师参与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3、小组合作讨论第(1)问题 4、抽个别学生校对答案 5、教师教师根据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反思 1、比较标杆题和类比题的异同 2、该类比题用到了哪些知识点、 3、解题的方法什么 七、小结 金属活动顺应用序表的应用 1、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2、 金属与某些盐的反应 3、设计简单的实验去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八、课后练习:课后练习课本14页第7题 九、课后预习 金属锈蚀和保护 生锈的条件、除锈 的方法、防锈的措施各是什么 板书设计: 1、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分为活泼和不活泼金属,活泼(H前)金属 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现象产生气泡。不活泼(H后)不与酸反应。 3、金属A+金属的化合物的溶液=金属的化合物的溶液+ 金属B(金属A 在金属B 的前边) 4、铁发生置换反应时显亚价 5、设计几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设计方案用上述的2.3条规律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反 思 教后反思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将来学习高中化学的基,金属活动性的应用是酸碱盐教学的一个重点,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也是一个难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是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这个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小目标。1、写出常见金属与 盐酸、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描述对应的实验现象2、根据对标杆题分析归纳出金属与盐酸、硫酸、可溶性盐反应的 规律和方法。 并用揭示的规律、方法要能够解决同类问题。 为完成上述两个目标设计了下列流程。 二、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1、解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落点(学习目标或学生达成目标),确定学生达成目标的方式 及教具选择;
2、预习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更好的教学 3、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导入课,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展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目的 5、知识回顾学生自检自查梳理已学知识
6、自学指导通过学生写、说的方式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7、 展示标杆素材,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
8 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探究、讨论交流、展示、互帮互学;
9、 教师以学定教,精讲点拨;10. 类题训练;11、 师生归纳总结、反思。 三、本节课较好的地方是:
一、在课堂上通过四人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注重学生个体 思考的同时、 又兼顾组内讨论、组间交流、互帮互学等有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产生的疑问,此时作为老师不用马上给予回答,而是请本小组其他的同学通过交流、寻找课本素材共同完成需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很有兴趣都在认真地思考,并且其他组的同学积极要求进行解答,而且回答得比较。反思在课堂中发生的新情况,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尽可能利用学生表现出的特殊情况发动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获取新知,同时应对与学生的细心观察给与及时肯定,及时给予评价。
二、教学设计体现“小步走、快节奏、多重复” 的形式完成。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预习检查、知识点回顾、自学指导又到标杆知识点的呈现、课堂小结的回顾,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了重复。 达到巩固深化的最佳效果。
三、本节课体现以学生为主题、教学中通过学生自探、自疑、通过小组共探、释疑的方式完成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四、本节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组活动比较多,老师需要控制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课堂,尽可能地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五、本节课对学生来说难点是设计简单的实验去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所以教学中以标杆题为依托从简单到难的问题设置、学生学习方式由个体到小组互帮互学的形式来突破难点。设计的关键是如何选择盐溶液、如何选择金属、这一点学生还掌握不太好、课后有待加强。通过教学还发现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记忆还不牢固、还需加强督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