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包括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
(1)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
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多样性(条件性):联系是多种多样性,
辩具有条件的。 证法︵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联系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发移。 展、 区别:(1)含义不同:整体矛联系观 盾、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辩证否定观︶段。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拥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居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
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不能离开整体,否则就失去部分应有的意义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联系:(1)相互依赖:整体
(2)相互影响:①整
体的状态会影响部分功能的发挥
;
②
部分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
功能甚至会决定整体。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首先应
当树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其次,要求我们
重视部分,搞好
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1)系统的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系统与要素: (2)系统方法论:① 着眼于事物整体性;②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1.含义(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关键词: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 3.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或
发展观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①前途是光明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②做好充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道路上的困难。
含义:A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
减和场所的变更或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注意:性质没有改变);
4.发展的状态 B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注意: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变与质变关系: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好的要积少成多,坏的要防微杜渐)
质变: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得以实现。 方法论: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发展。
1.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①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②矛盾规律既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③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④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1)同一性: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两种基本属性: (2)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对立的属性。
(3)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①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提示:矛盾双方的依赖是对立、斗争着双方的依赖); ②斗争性辩证法寓于同一性之中(提示:只有双方共处同一体中,才有可能出现对立和斗争) ︵联 A: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系、 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分析发展、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②全面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 矛盾 (1)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辩证; 矛盾否定 ②同一事物在发观︶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特殊性: ③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矛盾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
B:地位与意义:①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矛盾观 ②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区别:二者含义不同
C: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3.特点: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联系:
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主次性: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方法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主次
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方法
论: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
盾,坚持两点论
事物的方法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
的主次方面存在着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方法论: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坚持两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②在认识某一矛
盾时,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4.两点论与重点论 (2)坚持重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时,主要抓住主要矛盾,抓重点
②在认识某一矛盾时,主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3)两点论与重点论关系:①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要反对均衡论;②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反对一点论。 辩证 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既自已否定自已,法︵自已发展自已。(注意: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联系 (1)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发展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矛 2.特点: 盾、 (2)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辩证产生于旧事物,它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否定观︶ 基础。
3.实质:“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方法论: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1.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否定观 既要尊重书
本,尊重权威. 3.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内涵: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
必然灭亡的理
解;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
时性方面去理
解;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破)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
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
5. 创新意识:为什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4)总的说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举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答题技巧】
1.在《生活与哲学》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没有指明是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2)发展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 2.在《生活与哲学》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材料中……(2)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材料中…… 3.在《生活与哲学》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系统优化”的哲学原理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④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在《生活与哲学》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材料中……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质变。材料中……
5.在《生活与哲学》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①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材料中…… ②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材料中……
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材料中……
6.在《生活与哲学》主观题中,凡是材料中要求用“矛盾分析法”、“矛盾”或者用“对立统一”的知识(观点)进行论述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材料中……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材料中……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看材料而定) 【各种设问类型的共性要求】
(1)“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所有问题的分析、解答,都必须联系教材寻找理论依据(将材料语言转化为学科知识点),落实到考点上。
(2)简单的设问,可以直接引用课本知识进行回答;复杂的设问,需将题目材料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回答。
(3)组织答案时要正确使用学科术语,注意语言的条理性、规范性(分点答题)。可以按“材料+观点”或“观点+材料”组织答案。
1.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发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高温下使用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一只发泡餐具成本仅为7分钱,而治理其所造成的污染却要花7角钱。但一些企业只讲自己的经济利益,依然大量生产。为此,国家经贸委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 在“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战略框架下,包括经济特区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就东部如何率先发展的问题,温家宝总理用12个字为东部点题──视野要宽,思路要新,起点要高。视野要宽,就是要切实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思路要新,就是必须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起点要高,就是要把自主创新放在突出地位,着眼于拥有更多的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牌,最终实现协调。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年年6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一些专家指出,在未来100年里,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有可能上升~摄氏度,全球气候变暖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干旱、半干旱地区更加缺水,耕地退化和沙漠化现
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专家呼吁,必须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重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产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哲理 (2) 专家呼吁采取措施阻止气候变暖蕴涵着什么哲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