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小学语文三上《16石榴》word教案 (1)

苏教小学语文三上《16石榴》word教案 (1)

来源:锐游网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16 石榴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剥开”“露出”“红白相间”中多音字的读音和含义。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采用重点词句串联法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以“枣庄小导游”的形式复述课文,积累优美语句。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熟读课文,体会课后第四题拟人句的妙处,学习第四自然段水果的描写方法,仿写一种水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时间顺序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以“枣庄小导游”的形式复述课文,积累优美语句。

难点:熟读课文,体会课后第四题拟人句的妙处,学习第四自然段水果的描写方法,仿写一种水果。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落实生字词;对于本课“剥开”“露出”“红白相间”中多音字的读音和意义,要引导学生会自己发现;读书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体会拟人化语言的运用、石榴逐渐成熟果皮变化的细致描写和通过看、闻、尝、想等多种方法来描写果实的方法,并通过迁移练习加以巩固。

3. 通过“枣庄小导游”的形式,提高学生复述课文及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准备两种水果(一个是石榴,一个是自己喜欢并熟悉的水果)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趣导入——摸石榴

1.上课伊始,老师拿出一个礼品袋,故作神秘地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看看谁摸一摸,就能猜出这个礼物是什么?(学生猜出后,板书课题:石榴,提醒学生“榴”读“líu”,在这里读轻声;书写时右边要写得紧凑些。)

2.我们家乡枣庄是石榴的产地,对于石榴大家都很熟悉,假如让你来介绍石榴,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它呢?(味道、颜色、花等)

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石榴的?

(设计理念:巧妙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第一组词语,学生读一读,并注意字形。 枣庄 嫩绿 郁郁葱葱 子儿 劲儿 玛瑙 仿佛 喇叭 扒开 喜讯 甜津津 ①第一行:注意“枣”读“zǎo”平舌音,两个儿化音的读法。 ②第二行:通过观察部首,引导学生注意“叭”和“扒”的区别。 ③第三行:注意难写字“讯”右边中间是短横,不是点;“津”右边有四横,第一横与第四横大体等长,中间两横较短。(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田字格里示范书写,学生书空,然后描红)

(2)下面几个多音字,(出示课件)请根据意思判断它们正确的读音。

①剥开 .bāo:去掉(外皮或壳) bō:A、意思跟“剥”bāo相同,用于合成词或成语;B、脱落C、 强行夺去 ②露出 .lòu:意思跟“露” lù(显出、表现出)相同,多用于口语。 lù:A、露水B、在室外;没有遮盖C、显出、表现出D用花、叶、 果实、药材等制成的饮料或化妆品。 ③红白相间 .jiān:A、两个事物当中或两段时间当中B、在一定范围之内C、 D、量词 房间 jiàn:A、缝隙B、非直接的C、隔开;断开D、挑拨,使人不和E、 除去(多余的幼苗)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在这句话中,指着图说一说“红白相间”是怎么回事?

你看看,今天有没有穿着“红白相间”或者“黑白相间”衣服的同学? (设计理念:不是教会,而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悟自得”。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来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教会方法,“授之以渔”最重要。)

(3)出示第三组词语,看看每一行词语的联系

驰名中外 举世闻名(说明枣庄的石榴很有名)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石榴子儿颜色的) 酸溜溜 甜津津(石榴味道的)

2.检查朗读课文——读“石榴”

(1)开火车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①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②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③注意指导把长句和难读的句子都通顺,特别要耐心地鼓励读书有困难的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重点指导2、3、4自然段。

教师范读,师生共读,尽量读出石榴的调皮可爱,读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再次自由练读这几个自然段。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法提示:每一自然段都写了石榴的什么,抓重点词来组合成段意的方法。 首先,齐读第一段,圈画出重点词(驰名中外)

学生试用“石榴”和“驰名中外”,可组合成本自然段的意思是:“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其次,按照第一自然段的方法,概括二至四自然段的意思。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重点词,然后组合成一句话。 最后,整理出各自然段的段意: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2)结合段意,综合说说本课的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指导最重要。在这里,教师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概括主要段意和主要内容,难点得以突破。) (3)先填空,再说说课文整体上按什么顺序来写石榴的?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成熟。

学生思考总结:按石榴成长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自主感悟——品石榴

1.体会拟人句用法

(1)学习第二自然段,圈画出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① 师生共品: “活泼的小喇叭”是比喻的说法,非常形象;“正鼓着劲儿

在吹呢”,把小石榴当成人来写,表现了小石榴的调皮可爱。

②美读这一句,看谁能读出石榴花此时的心情。

(2)按照上面的方法,自读3、4自然段,还有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的句子吗?圈一圈,读一读,品一品。

①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②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③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他们展示的舞台。所以,在这里,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感悟,交流对优美语言的欣赏和喜爱,交流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着成功的喜悦。思维碰撞,其乐融融,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也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

第二课时

(三)自主感悟——品石榴

2.体会石榴逐渐成熟时,外皮颜色的变化。

(1)读第三自然段,标一标它们换了哪些颜色的衣服。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青中带黄,黄中带红”这两个词语差不多,能前后换换吗? (3)石榴是逐渐成熟的,颜色是逐渐变化的。为了突出这个过程,文中还用了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找找看。

先……逐渐……最后……

(4)美美地读,体会石榴逐渐成熟时颜色变化的过程

(5)迁移运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自己最熟悉的水果,用“先……逐渐……最后……”来说一说它们果皮颜色的变化。

西瓜: 葡萄: 桔子: : (设计理念:揣摩文字,悟其写法,迁移运用写自己最熟悉的水果,把语言文字运用真真切切落到实处。)

3.细读第四自然段,又写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1)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

(2)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石榴子儿味道)

(四)真实体验——尝石榴

(1)把自己带来的石榴剥开外皮看一看,尝一尝,体会作者描写的真实、准确。

(2)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写最喜欢的水果——仿石榴

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先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后品尝味道,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西瓜: 葡萄: 桔子: : (设计理念:和上个迁移训练虽为“同题”,但训练侧重点不同。一以贯之,有利于由段成篇。)

(六)当小导游——说石榴

看谁是合格的小导游,介绍我们家乡的石榴。(学生看板书介绍) 学生练习,先同桌,再每小组一个推荐比赛。

(设计理念:以“小导游” 的形式,介绍家乡的石榴,意在进一步内化语言,积累语言,加深了喜爱石榴、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七)作业布置

综合课上的练习,用拟人的手法,修改完善自己所写的熟悉的水果。 提示写法:通过看、摸、闻、尝、想等途径,按从外到里的顺序把水果的样子和味道写具体。

(八)板书设计

16.石榴

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成熟——石榴成长的先后顺序 先……逐渐……最后……——石榴果皮的变化顺序

形状:紧偎

石榴子儿 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喜爱之情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附三上16《石榴》预习单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识字、写字练习。

1.借助拼音正确识读课后的生字、词语并与同位互相检查。

2.课后生字描红。先读贴,再描红临写,争取做到写正确、工整,把比较难写的字在下面的田字格里多写几遍。

正确 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朗读练习。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把拼音标注在课文中,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位听,也可以读给家长听,请他们评价。

正确 流利 还要练习 三、读书思考

1.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下面加点的多音字,应该读哪个音?

(1)剥开: .(2)露出: .(3)红白相间: .2.下面的叠词非常有意思,我也能写几个?

甜津津 郁郁葱葱

3. 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段写了什么?说说课文整体上按什么顺序来写石榴的?

四、搜集资料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水果,通过观察、询问家人或上网,了解它的生长过程,

并做好记录。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1)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方法,努力实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对于多音字的教学,多数老师是直接告诉读音。这样做,学生被动死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不利于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如本课“红白相间”的教学,先是通过查字典,知道两个读音的各自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再文图对照,形象具体,最后通过提问“今天有没有穿着红白相间衣服的同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做到真正理解其读音和意义。相比直接告诉,这样做可能颇费些“周折”,但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就会逐渐形成。(2)裁剪有度,精选“最佳语言训练点”。每一篇课文都有很多语言训练点,本文也不例外。如果不能恰当选择“最佳语言训练点”,就会眉毛鼻子一把抓,无训练重点,将会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本课,我选择了“拟人手法语言的运用”“石榴外皮颜色变化”和“通过看、闻、尝、想等多种方法来描写果实的方法”三个语言训练点。通过读书品味,感悟写法,然后加以迁移运用,把语言文字运用落到实处。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会写他们最熟悉的水果了,这就是本课教学最大的成功。把课上的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是我不懈的追求。

不足之处:在拓展阅读方面,如果布置学生读一读更多关于写水果的文章,就更好了。

教学建议:学生初次当“小导游”,还不太熟悉导游词,教师要做好指导,语言尽量幽默,这样会使这种形式更有趣,赢得学生的喜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