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在道德建设中理应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我国公益性国有企业在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利用 信息优势谋取利益,道德认知不平衡,自然垄断导致道德失范等。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道德评价指标,规范和 引导国有企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已成为我国公益性国有企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基于企业利 益相关者理论,在对企业道德、企业道德评价指标、公益性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等国内外 相关文献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评价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并针对公益性国有企
业特质,构建了我国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评价的指标体系。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6. l;B82 -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579(2019)06 - 0153 - 07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Moral Evaluation of the
Public Welfare State-owned EnterprisesLIU Rongchun, LUO Yue, YE Xiuqun(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enter,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22,China)Abstract: Business' ethics has become a major social issue in China' s market economy construc
tion .The public welfar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hould play an exemplary role and model role in
moral construction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status and identity ・ However, China' s public welfar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ill have many problems in moral construction, such as using information to
gain benefits, unbalanced moral cognition and moral misconduct caused by natural monopoly・ Constructing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orporate mor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standardizing and guiding so
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 faced by the public welfar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stakeholder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moral evaluation of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usiness * ethics, business * ethics evaluation indicators, public welfar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keholder theory,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human-oriented management theory and
other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收稿日期:2018 -04-20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道德委员会制度创新建设研究”
(编号:JD16113)作者简介:刘荣春(1962-),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为企业管理。罗 悦(1996-),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
叶修群(19鈕-),男,江西九江人,江西师范大学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154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welfar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index system of moral evaluation of public welfar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constructed.Key words: stakeholder theory ; public welfar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 moral evaluation一、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1. 企业道德概念研究关于企业道德的定义和内容,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一是从利益相关者为出发点来定义企业道德:Donaldson and Pseston认为企业道德责任与企业经济活动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内部或外部各种利益
相关者的责任密不可分;同时企业的道德责任范畴涵盖了企业的道德义务o[1] Goodpaster提出,一个真 正可以充分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是能够正确处理好各种相关利益者关系的组织。具体而言,真正可以
履行道德责任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以满足其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
的权益。⑵Rohlfs提出不管社会条件如何发达进步,企业在经营的最低水平内也应该履行:对消费者的 关心,体现在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安全有保障;对环境的关心,体现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生态环
境保护视为第一守则,真正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对员工最低工作条件的关心,体现在为员工的生活、住宿 条件等方面加强人性化设备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人格等行为标准。他认为企业道德责任并不 仅仅是履行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而是应对整个利益相关者负责任。⑶二是以“社会责任”来定义企业道德:Carroll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范围是随着社会公众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公众不仅希望企业能
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更希望企业能够尊重法律法规、重视伦理道德、履行公益活
动,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的幸福指数,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与公益责 任。⑷Harrison and Mason则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应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这三方面,其着重 强调了企业应重视环境责任,在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要大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循环使用资源,坚 持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责任。⑸三是从概念比较来定义企业道德:Aupperle et al将社会责任与企业道德这两者进行了对比,其研究发现,在社会责任这个层面内涵盖
了伦理道德,具体而言,道德原则也是属于社会责任的,当企业认真履行了应尽的社会责任时,也就相当 于履行了其道德义务o[61Liebowitz and Margolis则将企业道德与企业责任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企业责任 是由外部压力所导致的,外部压力主要是指企业策略或者社会公众对于企业发展所寄予的希望,是外部 条件强加给企业的义务,并不是企业自身的意愿。切2. 企业伦理的相关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伦理的概念才正式被提出。80年代,关于企业伦理的研究引起了西方学
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关于企业伦理的课程也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学的必修课,此后,企业伦理的研 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升华。企业道德伦理关键问题在于解决:它是什么?它应该是什么?如何从是什么上升到应该是什么? 商业动机又是什么等问题。他将企业道德责任目标划分为利益相关者管理和社会关系的处理。利益相
关者管理是指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他认为这样会使企业获
得更多的资源和价值,提升企业的经济绩效;而社会关系的处理则是承担与非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他认 为这样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反而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企业经济绩效;其研究结果表明利 益相关者管理与经济绩效显著相关,而社会关系处理则非显著相关。随着对企业伦理研究的深入,国外学者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企业伦理实践过程中。任何企业都必须
承担社会责任,要将企业伦理作为宗旨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发挥中坚力量,以道德的高度来规范企业的
第6期刘荣春,等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155行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而企业的自我意识还
未达到道德的高度,企业的道德行为只有被企业的内在意识所认可才能够改变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为 了能使企业的伦理决策行为得以更好的实现,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伦理官员或道德监察员等岗位,其主 要职能是负责提供具有预防道德失范的建设性意见,提高伦理决策的质量。3.企业道德评价指标研究大多数国外学者以企业社会责任(CSR)为出发点研究企业道德评价指标。CSR是企业在一段时间
内获得了经济、法律、道德以及慈善的关注。具体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方
面,环境责任未包括在内。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具有一套非常详细的评估指标,例如客户分量表 具体设置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价格调整、产品咨询、投诉处理、用户跟踪、渠道硬件设施等九大指标。
在WOOD的企业进行的调查中,提出了一套名为SRE模型的操作化建设。SRE模型与Carrol量表的提 出都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出发点,其各项量表的内容也非常仔细。西方国家在研究社会责任过程中
应用最广泛的是KLD指数,它从定性出发,排除涉黄涉暴以及违背社会信用的企业,对合格的企业,从 产品、服务、工作环境、住宿条件等进行评估。但KLD的结果体现不出各个指标权重的多少。(二)国内研究综述相对于西方国家对企业道德问题的重视,我国在19世纪之前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伦理道德学科,更
多的只是翻译和引进国外的相关论著,之后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日益突出的企业失德行为,国内
学者才慢慢采用不同的视角对企业道德责任进行研究。1. 企业道德概念研究有些学者站在社会需求的高度,将企业承担道德责任当成一种义务,或者是社会道德对企业行为的
规范。卢文超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是企业在保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在面对社会和国家形 势严峻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民权益和社会发展目标所自愿履行的义务。⑷卜长莉对企业社 会责任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由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所衍生而来的,市场经济的激
烈竞争需要一种治理机制对企业经济行为进行道德约束,而这一种治理机制的建设便是企业的社会责
任,它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内部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治理机制与管理体 系。⑼周祖城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社会道德息息相关,在构建公司治理模式过程中,除了以 股东的利润最大化为宗旨之外,还应该在此前提下,利用奖惩分明的原则,对能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
公司进行奖励,对于道德失范的公司行为进行严惩,借助此方法来引导企业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廉 春慧和王跃堂认为,重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传播的企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并增强
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促使投资者做出支持企业利润目标的决策。能够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
应该是盈利性公司所应做到的事情,当其对一某决策进行决议时发现虽然不能给公司自身带来利益,但
是却可以造福于社会大众的时候,该公司应该尽力进行这一决策,如公益活动,慈善捐赠。2. 企业道德养成与实践研究企业伦理的核心就在于企业道德责任的实践,企业道德责任构成了企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成为 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道德责任既源于企业所包括的各种社会结构及其利益关
系,又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行为和主体的自愿。杨一凡通过对责任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伦理回报”模 式和“伦理价值”模式的分析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要讲道德。她认为企业讲道德必须要在实践的过程中 得以体现,必须从道德认知上升到道德行为的高度。氏]不少学者认为应在企业内部设置道德委员会机 构来督促企业更好地加强道德实践。易琨基于企业道德资本视角,提出企业道德与企业利润只有借助 于某种外部制约力,才能将两者统一,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社会保持良好关系。要改善企业 道德现状就要加强企业外部制约力度,并在企业内部设立企业道德委员会」⑶王小锡提出在日常工作
过程中企业伦理组织的职能是不可忽视的,公司的决策层在进行决策或讨论相关事宜时一旦涉及了伦 理等问题时可以马上提出相关建议或相关咨询;在公司日常运作过程中可以实现预防道德失范的问题
出现;在公司做相关决策行为可能涉及重大伦理规范事件时,在此事件发生前做出制止;合理制定良好
的规则意识帮助企业决策者对其管理进行伦理剖析,使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达到平衡。与此同时,企业
156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伦理组织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企业内部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道德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对企业员工 进行伦理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的伦理素养。[⑷3.企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何朝晖和黄维民认为,企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员工权益保护、股东权益保护、企业诚信经营、 可持续发展、社区责任、社会责任管理等六方面。他利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杭州、深圳 等六个城市,不同行业的企业社会道德评价进行模型构建,并进一步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了在企 业不同的成长阶段对于社会道德的承担也是不同的,其一致性在于企业道德责任与企业的成长性是正 相关的,其研究结果填补了企业社会道德与成长性关系实证研究的空白」⑸齐善鸿和王寿鹏认为,道德 作为软性因素应纳入到管理范围,并建立各种道德管理制度,建立以经济利益、顾客需求、社会贡献三大
评价指标,在社会道德审计制度设计上,他们将企业的道德水准分为三类:不道德企业、底线道德企业、 卓越道德企业,并且针对三类不同的道德水平企业,所设计的道德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也有所差异o[16]二、相关概念界定1. 公益性国有企业根据定位和目标,我们一般将国有企业划分为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竞争性国有企业和以社会效益为 主的公益性国有企业。前者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后者主要是指向社会公众提供 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企业或部门,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没有明显的盈利能力,以服务社会
为导向,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目标,但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第一准则。对于公益性国有企业的概 念,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和归纳,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界定。本文将公益性国有企业概念界定为:以社会效益为第一要务,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和提供公共产
品或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以保障经济社会秩序稳定为己任的国有企业。公益性国有企业一般具备以
下特征:第一,其生产的产品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二,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第三,定价由
政府控制,企业无定价权;第四,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2. 企业道德一般来说,企业道德是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道德价值观,这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规 范,企业道德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与国家、社会、公众等之间保持稳定和谐发展的关系。它是利用个人 品质中的诚实与虚伪、正义与偏爱、善与恶这些相互抵触的标准对企业和员工各种行为形成约束,进而 内化于企业自身的观念、信念和文化,让企业真正做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企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是企
业和员工的行为规范,规范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道德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过程
中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和财富。企业竞争力不能简单地看企业的实力和规模的大小,也要看企业在实际 经营过程中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企业道德不仅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等有形规定的规
范,而且也是企业人员在企业内部无形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等。通常而言,道德和伦
理是可以进行替换的,其本质并没有多大区别。目前我国学界对企业道德常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 业公民”进行表述。本文将企业道德概念界定为:由企业自行决定的一套以伦理道德、企业文化、传统习惯和舆论为基
础的行为规范,是企业自身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外界资源、环境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追求。它 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更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3. 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还未形成明确的定义,针对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方面的研
究主要从道德风险防控、企业社会责任、内部道德体系建设等角度切入。本文认为在企业道德已有广泛共识的背景下,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应该是一般性企业道德的升华, 相对于一般性企业道德而言,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规范更应反映其保障民生,服务社会和提供公共产品 的原始目标,其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公共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第6期刘荣春,等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157三、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构建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 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强调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横向比较不同企业道德责任实现的差异,纵向比较体现公
益性国有企业的道德状况在不同时期同一企业的变化趋势,这一原则旨在加强评价结果的实用性。2. 可获得性原则可获得性原则是指指标的选取有明确的获取路径。本文对公益性国有企业的相关背景信息通过社
会相关评价及企业自身披露的公开信息两个方面获取。3.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保证评价客观、全面的核心原则。评价结果只有在符合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才能有
借鉴作用。具体而言,符合科学原理的指标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1)所选指标应能全面评价内容,避 免遗漏;(2)所选指标应反映核心内容的特征;(3)有相关的理论依据;(4)对某一项目的评价,不同的指 标应避免重叠和覆盖。(二)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 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我们发现利益相关者理论非常适用于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评价。首先,利益相关者理论是许多人所熟悉的;
二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了企业承担社会道德的范围,可以用来解决多元企业道德评价问题,使企业道德评 价的主体和内容更加清晰;三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承认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具有广泛的
社会性,能够充分反映公益性国有企业“公益性”“公共性”和“社会性”的原始目标。2. 指标体系构成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的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由股东、员工、消费者、环境、政府、 债权人、公益、供应商等八个一级指标和相应的二十个二级指标构成。(1) 对股东方面的道德评价股东是那些投资于公司并期望得到预期利润的人,根据总股份数股东可以分为控制股东和非控制
股东。公益性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尽管以“公益”为首要目标,但同样应该确保股东的投资得到维持和 增加,并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定期提供财务和社会责任报告等信息,给股东带来合理的回报。公益性国 有企业股东方面的道德评价子准则层包括治理结构和股东情况。戸](2) 对员工方面的道德评价员工是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的。员工希望有优厚的报酬,满意的福利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作 为公益性的国有企业应该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保证员工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并提供 一些帮助和指导。公益性国有企业员工方面的道德评价子准则层包括员工管理、员工健康和员工福利。(3) 对消费者方面的道德评价消费者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与企业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企业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消费者的需
求。作为主要为消费者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公益性国有企业,应在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大功夫。公益性国有企业消费者方面的道德评价子准则层包括服务与广告宣传、产 品质量。(4) 对环境方面的道德评价企业在资源消耗和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性国有企业应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榜样和示 范作用。要从能源消耗、研发投入、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反映企业的环境道德意识。公益性国有
企业环境方面的道德评价子准则层包括环保情况、绿色研发和污染治理。(5) 对政府方面的道德评价企业对政府而言应尽的社会职责无外乎照章纳税和遵纪守法。如果企业不遵守这些法令,不照章
158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纳税就会受到政府的制裁。公益性国有企业本身具有“政策性”目标,更应在照章纳税、遵纪守法上起
表率作用。公益性国有企业政府方面的道德评价子准则层包括税费情况、违规情况和公益捐赠等方面。(6 )对债权人方面的道德评价债权人是指向企业出借资金的人。企业必须到期偿还债务并支付一定的利息,否则企业的信用就 会受到影响。如果企业不能按时支付利息和还款,就会面临诉讼和破产等风险。诚信信贷是企业应尽
的道德义务。公益性国有企业债权人方面的道德评价子准则层包括长期负债能力和短期负债能力。(7) 对公益方面的道德评价“公益”是所有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更是公益性国有企业所追求的原始目标。作为公益性国有企 业,更需要制定社会捐赠等公益性政策、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公益性国有企业公益方面的道德评价 子准则层包括社会贡献、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管理等。(8) 对供应商方面的道德评价供应商和企业属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他们为企业提供生产和服务的原材料。事实上,与供应商的
合作可以为双方带来双赢的结果,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保护和实现供应商的经济利益是企 业应尽的经济责任。公益性国有企业供应商方面的道德评价子准则层包括供应问题和采购情况。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指标评价体系目标层准则层 子准则层
具体指标是否设置CSR管理部门、是否设定违法行为内部检举政策、是否制定防止内部交易方面的政策、是否具有完善监督体系、是否每年按规定时间披露股 东治理结构
股东情况每股净资产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制度、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大股东 持股比例、是否频繁召开股东大会女性员工比例、是否使用童工、是否制定少数民族就业政策、是说有 防止虐待员工的措施、是否优先录用应届毕业生、是否制定被解雇 员工的安置政策、劳动合同签约率是否制定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是否有职工安全健康制度、是否安排 员工进行定期体检、职工生产事故伤亡率员工管理员 工员工健康员工福利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指标评价体系
是否制定福利措施、是否享有带薪休假、是否安排职工参与培训、是 否提供职工培训费用服务于广告宣传蠶釁磨驚诉管理系统、顾客满意率、广告真实程度、广告费产品质量环保情况环 境晶牌是否通过IS09000认证、晶牌渗透率、晶牌合格率、产晶售后服 务、眉量抽查合格率是否通过IS014000认证、是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资源消耗量、环保 设施运转率、水资源循环利用率绿色研发研发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环保投资额、环保经费增长率、是否有环 保认证的产品、是否制定研发激励政策、研发人员比例污■染治理税费情况单位收入排放量、单位净利润废物排放量、是否废弃物回收利用、废 弃物处理措施、是否制定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措施净利润纳税率、纳税总额、资产纳税率、税赋比率、税款上缴率、税收 增长率罚项支出比例、行贿受贿新闻披露情况政 府债 权 人公益供 应 商违规情况
捐赠及其他
长期负债能力就业贡献率、捐赠收入比率、社会捐助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动比率短期负债能力社会贡献
社区影响是否制定社会捐款政策、净利润捐款率、收入捐款率是否有当地社区活动支持、是否产生过当地社区纠纷、是否制定 ENV指导方针供应问题
采购情况
应付账款周转率、现金与应付账款比率、是否有不正当商业竞争是否有CRS采购政策、是否制定供应链CRS评价第6期参考文献:刘荣春,等 公益性国有企业道德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159[1 ] Donaldson T, Preston L E.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 Concepts,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 ,20( 1) :65 -91.[2] Goodpaster K. Business Ethics and Stakeholder Analysis[ J]. 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1991,1(1) :53 -73.[3] Rohlfs J. A Theory o£ Interdependent Demand for a Communications Service[ J]. The Bell Journal o£ Economics and Manage
ment Science. 1974,5(1) :16 - 37.[4] Carroll A. The Four Faces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 J]. 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 1998,100(1) :1 -7.[5 ] Harrison R,Mason C.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the Supply of Informal Venture Capital [ J ].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
ring. 1992,7(6) :459-475.[6] Aupperle K E,Carroll A B,Hatfield J D.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
ity and Profitability[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5 ,28(2) :446 -463.[7] Liebowitz S J,Margolis S E. Are Network Externalities a New Source o£ Market Failure[ J]. Researchin Law and Economics.
1995,17(1):1 -22.[8] 卢文超•中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跨文化比较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7,(11):82 -87.[9] 卜长莉.工会与企业社会责任互动机制的构建[J]•学习与探索,2012,(11)=74-80.[10] 周祖城.论企业伦理责任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核心地位[J].管理学报,2014,(11):1663 -1670.[11] 廉春慧,王跃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企业声誉与投资意向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53 -59.[12] 杨一凡.企业道德责任重塑[J].人民论坛,2015,(9):71 -73.[13] 易 琨.论企业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J] •求索,2008,(7)=71 -73.[14] 王小锡.论道德的经济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2011,(4):55 -66.[15] 何朝晖,黄维民•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态势演化的经济博弈分析——基于企业之间的学习行为的研究[J].系统工程,
2009,(8) :118,120.[16] 齐善鸿,王寿鹏•企业道德管理的制度化与道德审计[J] •财经问题研究,2008, (7):109-112.[17] 张晓盈,杨 榛•产权性质、独立董事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金融教育研究,2017,(6)=70-76.(责任编辑:余小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