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征文”
如皋人民的抗战精神与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
如皋 蒋文祥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时长达14年之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6年为局部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8年为全国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为保卫中华民族独立自由、保卫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伟大卫国战争,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反对外国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使自1895年以来饱受日本殖民统治50年之苦的台湾重新回归中国,因此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想当年,面对侵华日军、降日伪军的包围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如皋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表现出了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成为当下我们在和平年代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在大力弘扬如皋人民抗战精神的同时,更要努力践行新时期的如皋城市精神。可以说,相对于当年如皋人民的抗战精神来讲,“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既是最好的继承和发扬,更是非凡的超越与发展。
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中的“高”、“远”二字,“高”是“崇高”、“远”是“远大”,这是对当年抗战时期如皋人民“矢志不渝、执着追求高远目标,誓把日寇驱逐出中国”这一
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想当年,抗战时期陈毅、粟裕之所以率领新四军力主东进,就是因为“这一地区原是红十四军的策源地,群众基础较好;黄桥地处如皋、泰兴、泰县三县中心,便于向通如海启地区发展。”他们明确提出要“在泰兴、靖江、如皋、南通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 [参见粟裕:《挺进苏北与黄桥决战》一文] 可以自豪地说,作为红十四军策源地和建军地的如皋,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亦或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都曾经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土地革命时期,在如皋贲家巷建军的红十四军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中央序列红军之一、以如皋为中心的通如泰根据地亦是当时全国大小15个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如皋军民的“火烧竹篱笆”,成为苏中地区反“清乡”斗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在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有三战发生在如皋境内,其中丁堰、林梓战斗和如黄路战斗被毛泽东作为作战范例,直接写进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文 [参见《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093页]。这些都是如皋人民永远值得骄傲的光荣革命历史。
看今朝,就在当年红军将士和抗日军民洒下热血的这片热土上,如皋在沿江大开发以来的短短几年中,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发展速度持续领先,总量位次不断前移,综合实力晋位全国百强,多项指标名列南通第一、全省前列。如皋的知名度、美誉度正在得到显著提升,“红色如皋”、“绿色如皋”、“长寿如皋”的城市名片靓丽夺目、精彩绝伦。叫响全国的中宣部表彰的由137名乡邮员铺就的“爱心邮路”遍布如皋城乡各地,凋谢在贵州苗岭山区的“支教玫瑰”、“爱心之花”铸就的“小亭精神”,更是为新时期的如皋城市精神增添了新的光彩。
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中的“登”、“致”二字,“登”是“攀登”、“致”是“达到”,这是对当年抗战时期如皋人民“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一精神的发
扬与光大。
想当年,从1938年3月如城沦陷,到1945年9月皋城解放,在那敌骑恣肆的艰苦岁月里,如皋人民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办枪械修理所,自制地雷手榴弹,发展抗日自卫武装,运用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突袭战、掏心战等作战形式,同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成百上千次的英勇战斗。其中比较著名的战例除了“十团大战”以外还有:激战高明庄,歼敌加藤部;包围水洞口,拔掉伪据点;火烧竹篱笆,奋起反“清乡”;突袭东陶庄,实行反“扫荡”;袭击柴湾镇,捣毁伪区署;收复如皋城,活捉孟宪平。这一系列战斗,表现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看今朝,如皋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的“勇当江苏跨越发展的领先者,勇当江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勇当苏中和谐发展的领头羊”的宏伟目标,通过努力正在成为现实。市领导决策层审时度势,顺时而动,又及时提出“转型升级调结构,奋力跨江争八强,开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征程”,从而吹响了新的战斗号角。我们必须弘扬当年如皋人民的抗战精神,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向着“跨江争八强”新的目标努力前行、奋力攀登,进而实现如皋经济社会的持续跨越发展。
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中的“腾”、“越”二字,“腾”是“腾飞”、“越”是“超越”,这是对当年抗战时期如皋人民“揭竿而起、敲江震海,勇立潮头、敢为人先”这一精神的超越与发展。
想当年,领导着包括如皋、南通、海门、启东、崇明等五县抗日斗争的中共如皋中心县委的建立,书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如皋人民开展武装抗战、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新篇章。在如皋中心县委领导下,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教抗会、学抗会、抗日儿童团等各种群众性的抗日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体现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民众之中。
如皋的人民武装自卫运动,成为当年苏中三分区人民抗日自卫武装斗争的模范。当年《江潮报》曾专门发表《民兵自卫模范》的社论,号召各县民兵向如皋学习。
看今朝,如皋人民在中共如皋市委领导下,正在书写腾江越海、跨江争雄的新篇章。在如火如荼的沿江高地上,昔日荒无人烟的芦苇荡,平地崛起一座新港城。建设工地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巨臂飞扬、集装物流川流不息、万吨巨轮穿梭来往。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一排排电杆纵横交错、一座座码头星罗棋布。如皋港一类口岸的开放、如皋海关的开通,大大縮短了如皋和世界的距离。“让如皋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如皋”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桥港时代”和“高铁时代”的到来,使得如皋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含发展潜力、最富发展竞争力的一块风水宝地。真是如皋如歌、如皋如诗、如皋如画。喜看今日如皋正以更加紧凑的节奏、更加便捷的渠道和更加高效的速度,在更大范围内、更宽领域中和更高层次上,联通五洲、走向世界,从而实现新的超越和新的腾飞。
(本文荣获如皋市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征文一等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