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缓和曲线的坐标公式及推导

缓和曲线的坐标公式及推导

来源:锐游网
.

第一章 缓和曲线的坐标公式

如图1-1所示,其坐标系是以缓和曲线起点ZH为原点O,以切线为x轴,以过原点的曲线半径为 y轴。若原点O至P点的缓和曲线长度为,过P点切线与x轴的交角为β(即半径由∞变至

的中心角)。若P有微小变化至P′时,则增长

,(x,y)增长(

),

则有以下关系,

图 1-1

得,

(2-1)

由公式(常数)得知,故有

.

.

将上式代入(1-1)式中,得

(2-2)

以及的关系代入上式得

.

.

以代入上式得

(2-3)

上式即为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直角坐标(x,y)的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上任一点P的切线与x轴的交角其计算可由前面公式得

,称为缓和曲线螺旋角,或称缓和曲线角。

(弧

度) (2-4)

若将代入(2-4)及(2-3)式中,则有以下结果:

(2-5)

上式即为缓和曲线终点HZ(ZH)的坐标及螺旋角的计算公式。

.

.

第二章 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

如图2-1所示,两相邻直线偏角(线路转向角)为

,选定其

图 2-1

连接曲线圆曲线的半径为R,这样,圆曲线和两直线段的切点位置ZY点、YZ点便被确定下来,我们称为对圆曲线相对位置起控制作用的直圆点ZY、圆直点YZ和曲中点QZ为圆曲线三主要点。我们称R、α以及具体体现三主要点几何位置的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和切曲差(切线长和曲线长之差)D为曲线6要素。只要知道了曲线6要素,便可于实地测放出圆曲线。现将圆曲线的元素列下:

:转向角 (实地测出) R:曲率半径(设计给出)

.

.

T: 切线长(计算得出)

L:曲线长(计算得出)

D:切曲差(计算得出)

偏角是在线路祥测时测放出的,圆曲线半径R是在设计中根据线路的等

级以及现场地形条件等因素选定的,其余要素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第三章 偏角法测设介绍

偏角法是一种极坐标标定点位的方法,它是用偏角和弦长来测设圆曲线细部。

如图3-1所示,1,2…,,…,n为设计之详测点,邻点间距均为c,弦长c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当放样至详测点时,可在ZY点置镜,后视JD方向,拨出偏角

,再自-1点量距C和拨出的视线方向交会,即得出点。

.

.

图 3-1

若弦长c所对应的弧长为C′,可根据弦切角等于其所对应圆心角之半求出各点的偏角

实际作业中,有时为了测量和施工的方便,一般要求圆曲线详测点的里程尾数为选定弧长C′的整数倍。但ZY点、YZ点及QZ的里程尾数却不一定为C′的整数倍,这样在曲线的两端则出现小于C′的分弦。

第四章 圆曲线要素计算及测设

根据提供资料,=40º20′(右),R=100米,转角点JD的桩号为

K3+135.12,用偏角法测设各桩点(规定桩距为20米)。

.

.

切线长:

曲线长:

外矢距:

切曲差:

经计算,T=36.73 L=70.40

E=6.53

根据JD的桩号为K3+135.12,则:

JD桩号 K3+135.12

-) T 36.73 ZY桩

号 K3+098.39

+) L 70.40 YZ桩

号 K3+098.39

-) L/2 35.20

QZ桩

号 K3+133.59 +) D/2 1.53

JD桩

.

.

号 K3+135.12

所以,经计算交点的里程与校核计算相符。

第一节 仪器安置在ZY点上的施测法

一、在ZY点上施测法1

1.计算 根据转折角

和半径R及交点桩计算三主点的桩号为:

ZY: K3+098.39; QZ :K3+133.59 ;YZ: K3+168.79。

因ZY点的里程为3+098.39,在曲线上,它前面最近的整里程为3+100.00,所以起始弧长=(3+100)-(3+098.39)=1.61(m)。又因点YZ点的里程为3+168.79,在曲线上,它后面最近的里程为3+160.00,弧长=(3+168.79)-(3+160.00)=8.79(m)。

现将计算的偏角值到列表如表4-1,供测设时使用。

为检查计算有无错误,可与总偏角核对。本次研究课题中的总偏

相邻桩点 点 号 里 程 间的弧长 ZY QZ K3+098.39 +100.00 +120.00 K3+133.59 +140.00 +160.00 1.61 20.00 13.59 6.41 20.00 8.79 偏 角 单 角 00º27′40″ 05º43′46″ 03º53′36″ 01º50′11″ 05º43′46″ 02º31′05″ 累 计 值 00º27′40″ 06º11′26″ 10º05′02″ 11º55′26″ 17º38′59″ 20º10′04″ .

.

YZ K3+168.79 表 4-1

角为=20º10′00″,与计算之总偏角20º10′05″相差05″,这是因为偏角

表计算至秒为止,秒后数值四舍五入所造成的误差,与测量精度无影响,属容许误差。

2、施测方法:

如图4-1所示,将仪器安置在ZY点上,全站仪显示对准0º0′0″,后视JD,然后旋转望远镜,拨至第一桩点K3+100.00的偏角0º27′40″,从ZY点起沿此方向量出第一段曲线长1.61米相应的弦长,定出第一桩点。再拨至第二桩点K3+120.00的偏角6º11′26″,从第一桩点量出第二段曲线长20米相应的弦长,交出第二桩点。依此法逐一测设曲线间所有各桩点。

图 4-1

核对方法:用偏角法测至YZ点,如与预先测得YZ点位置相同,则说明施测之曲线正确。

二、在ZY点上施测法2

.

.

置仪器于ZY点上,也可用曲线内第一整桩点作为累计偏角的起始点进行施测。

1、计算

同前所计算,第一段曲线长为1.61米,相应的偏角为0º27′40″,现将计算的偏角值到列表如表4-2。

每个桩点与第一个桩点 号 ZY 里 程 K3+098.39 点K3+100间的弧长 -1.61 偏 角 单 角 -00º27′40″ 累 计 值 259º32′20″ QZ YZ .

+100.00 +120.00 K3+133.59 +140.00 +160.00 K3+168.79 1.61 0 20.00 33.59 40.00 60.00 68.79 00º27′40 360º00′00″ 0º00′00″ 05º43′46″ 09º37′23″ 11º27′33″ 17º11′19″ 19º42′25″ .

表 4-2

检查方法按总偏角核对,该课题的总偏角为=20º10′00″,与计算之总

偏角19º42′25″+0º27′40″=20º10′05″相差05″,属容许误差。

2、施测方法

将仪器安置在ZY点上,全站仪显示对准359º32′20″后视JD,然后旋转望远镜,拨角度0º27′40″则全站仪显示对在0º0′0″上,从ZY点起沿此方向量出第一段曲线长1.61米相应的弦长,定出第一桩点。再拨至第二桩点K3+120.00的偏角5º43′46″,从第一桩点量出第二段曲线长20米相应的弦长,交出第二桩点。依此法逐一测设曲线间所有各桩点。核对方法同前。此法优点是第一桩点后各桩点,特别是查桩点的偏角查算简单。

第二节 全站仪安置在QZ点上施测法

一、全站仪安置在QZ点上施测法1此法以QZ点为计算起点,算出各桩点偏角。

1、计算

现将计算的偏角值到列表如表4-3,供测设时使用。

点 号 里 程 K3+133.59 相邻桩点间的弦长 偏 角 单 角 累 计 值 356º06′24″ 350º22′38″ QZ (向左) +120 13.59 03º53′36″ 20.00 5º43′46″ +100 1.61 0º27′40″ 349º54′58″ .

.

ZY K3+098.39 K3+133.59 QZ (向右) ZY +140 +160 K3+168.79 6.41 01º50′11″ 01º50′11″ 20.00 8.79 5º43′46″ 07º33′57″ 2º40′06″ 10º05′03″ 表 4-3

检查方法按核对时,此时=10º05′00″,ZY偏角为360º00′00″-349

º54′58″=10º05′02″,YZ偏角为10º05′03″,属容许误差。

2、施测方法

如图4-2,将仪器安置在QZ点上,全站仪显示对准270º00′00″后视JD,然后旋转望远镜,拨角度0º00′00″,此方向即为QZ点之切线方向,然后根据计算之各桩点偏角值与各桩点间曲线长度,自QZ点起分别向ZY和YZ两个方向同前述方法依次测设曲线间各桩点。

核对方法:用偏角法测至ZY、YZ点,如与预先测得ZY、YZ点位置相符,则说明正确。

.

.

图 4-2

二、全站仪安置在QZ点上施测法2

置仪器与QZ点上,也可用ZY点作为计算起点进行施测。

1、计算

现将计算的偏角值到列表如表4-4,供测设时使用。

检查方法按总偏角核对,总偏角=20º10′00″,与计算之总偏角200º10′

05″-180º00′00″=20º10′05″,差05″,属容许误差。

2、施测方法

相邻桩点 点 号 里 程 间的弧长 ZY K3+098.39 +100.00 +120.00 1.61 20.00 13.59 偏 角 单 角 00º27′40″ 05º43′46″ 03º53′36″ 累 计 值 00º27′40″ 06º11′26″ 10º05′02″ .

.

QZ YZ K3+133.59 +140.00 +160.00 K3+168.79 倒镜 6.41 20.00 8.79 表 4-4

180º00′00″ 01º50′11″ 05º43′46″ 02º31′06+″ 191º55′13″ 1977º38′59″ 200º10′05″ 将仪器安置在QZ点上,全站仪显示对准00º00′00″后视ZY点。根据计算之各桩点偏角值与各桩点间曲线长度,同前述方法逐个测点QZ点前半个曲线的各桩点后,将全站仪显示对在QZ点的偏角10º05′02″上,然后倒镜,再依次测设QZ点后半个曲线间的各桩点。

核对方法:用偏角法测至YZ点,如与预先测得YZ点位置相符,则说明正确。 三、将全站仪安置在YZ点亦可施测,其方法与置仪器在YZ点相同,但偏角方向相反,施测时要用反拨偏角值,360º减去其弦切角方向为偏角值。

第三节 全其它施测法

如果前述方法不宜测定曲线全部桩点,则可将全站仪安置在曲线上任意适当的桩点进行施测。如图4-3所示,若仪器在K3+120点,将全站仪显示对准00º00′00″或对准K3+100点的偏角00º27′40″,倒镜后视ZY点或后视K3+100点,并固定下盘,反转望远镜为正镜,是全站仪显示对准K3+133.59的偏角10º05′02″上,亦可定出K3+133.59点。同法依次测设曲线间其它各桩点。

.

.

.

.

图 4-3

平曲线主点名称及缩写表

名 称 交点 转点 圆曲线起点 圆曲线中点 圆曲线终点 公切点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 第二缓和曲线起点 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简 称 直圆点 曲中点 圆直点 直缓点 缓圆点 圆缓点 缓直点 汉语拼音缩写 JD ZD ZY QZ YZ GQ ZH HY YH HZ 英语缩写 IP TP BC MC EC CP TS SC CS ST §11-4 圆曲线测设

摘要内容:圆曲线是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圆弧线,其测设一般分两步进行。先测设对圆曲线起控制作用的主点桩,即圆曲线的起点(ZY)、中点(QZ)和终点(YZ);然后在主点桩之间进行加密,按规定桩距测设圆曲线的其它各点,称之为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讲课重点:圆曲线测设元素的计算、测设。 讲课难点:圆曲线详细测设的方法。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圆曲线测设元素的计算

设交点JD的转角为α,圆曲线半径为R,则圆曲线的测设元素可按

.

.

下列公式计算:

切线长曲线长外 距切曲差TRtanLR2180ERsec2D2TL 1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1.主点里程的计算

交点JD的里程是由中线丈量中得到,根据交点的里程和圆曲线测设元素,即可推算圆曲线上各主点的里程并加以校核。

ZY里程JD里程TYZ里程ZY里程LQZ里程YZ里程L/2DJD里程QZ里程2 (校核)(注意:圆曲线终点里程YZ应为圆曲线起点里程ZY加上圆曲线长

L,而不是交点里程加切线长T,即YZ里程≠JD里程+T。因为在路线转

折处道路中线的实际位置应为曲线位置,而非切线位置。)

2.主点的测设 定向、量距。

§11-3 路线转角的测定和里程桩设置

摘要内容:转角是指交点处后视线的延长线与前视线的夹角,以α表示,转角有左右之分。位于延长线右侧的,为右转角y;位于延长线左侧

.

.

的,为左转角z。转角可直接测量或测量交点坐标反算。

里程桩的设置是标定道路中线具体位置的工作。 讲课重点:转角概念、里程桩类型 讲课难点:中桩的设置桩距及精度要求。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路线转角的测定

1.转角:是指交点处后视线的延长线与前视线的夹角,以α表示。 (说明:转角有左右之分,位于延长线右侧的,为右转角αy;位于延长线左侧的,为左转角αz。在路线测量中,转角通常是通过观测路线右角β计算求得。

当右角β<180º时,为右转角αy=180º-β 当右角β>180º时,为左转角αz=β-180º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