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F-α、IL-1在高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
来源:锐游网
山东医药2008年第48卷第46期 TNF一 、IL一1在高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 表达的动态变化 张晓慧,初清,王璇 (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 建立高氧肺损伤大鼠模型,于给氧后不同时间点取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 变;并检测不同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 (TNF—d)、白细胞介素1(IL一1)的表达。结果高氧组随给氧时间延长肺泡腔 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增大、肺泡间隔变薄、肺泡数量减少;对照组肺泡上皮自不规则结构逐渐发育成熟。 高氧组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内各时间点TNF- 、IL.1均呈阳性表达,给氧后3 d表达明显 增强,持续到给氧后第6天;对照组新生鼠肺组织TNF-d、IL—l均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认为高氧肺损伤的病理过 程中TNF-d、IL一1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肺损伤,高氧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oo2-266x(2o08)46JDo37一D2 随着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的显著提高,幸 存者常见的肺部并发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 生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成为新生儿慢性肺疾 病(cLD)的最常见形式。2o06年7月~2007年12 月,我们通过监测高氧肺损伤大鼠模型中肿瘤坏死 因子 (TNF. )、白细胞介素1(IL一1)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CLD发病中的作用。 表1腹主动脉一腔静脉分流对大鼠心脏 质量和体质量的影响(i± )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分组及模型的建立足月新生sD大鼠 共80只,生后第2天随机分成高氧组和对照组,每 组40只。高氧组置于密闭氧箱中,持续输入氧气, 钠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保持氧浓度≥85%。每天定 时开箱1 h,添加水、饲料及更换垫料,并更换母鼠, 恒温恒湿饲养。对照组的小鼠置于空气中,饲养方 实验组大鼠的心脏质量和心脏体质量体质量比均大 于常规组,说明实验组大鼠心肌肥厚比常规组明显, 分析原因可能是实验组大鼠分流量大于常规组所 致。另外,Garcia所用方法是术中拔出针头后再用 胶水粘合腹主动脉破口,这样所用时间长,主动脉破 口出血较多;而我们所用方法是在拔出针头后立即 收紧荷包缝合线,所用时间短,出血机会少。 [参考文献] [1]“u z,Hilbelink DR,crockett wB,et al_Re 0nal change in he_ modynamic8 and cardiac myocyte size in rats with a0nocaval figtIllas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O.O1 极寻求有效途径,减缓或改善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对 患者的手术成功及预后改善甚为重要 J。大鼠 ACF模型病理生理过程和上述两种疾病极为相似, 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 devel叩i玎g and established hypertrophy[J].c Res,1991,69 (1):52 8. 目前,建立大鼠AcF模型的方法较多,但均不 臻善。Garcia报道了一种较为简便的手术方法,即 [2]0zek c,zhang F,“neaweaver wc,et a1.A new hean lure m0dd in the mt by 8n end—to-side fem0ra】vessel蛐astom0sis[J]. Cardi0vasc Res,1998,37(4):236_238. 用18G针头造成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瘘道后, 用胶水粘合腹主动脉左侧壁破口。但我们在应用中 发现Garcia所用方法有不足之处:大鼠分流不均 瘘口易闭塞。我们改用9 线缝合腹主动脉破 口,缝合过程中针头起到了支撑瘘口作用,防止了瘘 口闭塞。本研究显示,实验组大鼠分流非常明显,心 脏质量标准差小(O.14),说明此心衰模型较为稳 定,缝合腹主动脉破口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另外, 一[3]ch【)u TF,chen Ys,Y cc,et a1.siITIple method8 t0 elevate pul— m0nary aneT pressure by preIand post- cuspid shunts in rats[J]. Chin J Phy8iol,2002,45(3):131—135. ,[4]康俊萍,杜听,马长生.心力衰竭的预后和影响因素[J].心血 管病学进展,2oo4,25(2):85.88. [5]范瑾,杜军保.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J]. 实用儿科l临床杂志,2003,18(11):858-862. (收稿日期:2008JD9一l1) 37 …东医药2008年第48卷第46艄 法与高氧组相同。 1.2实验方法分别于给氧后的第l、3、6、9、l2天 处死大鼠,取左肺置于l0%甲醛中固定。标本固定 48 h后,梯度酒精脱水,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 ~2 结果 2.1 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对照组出生后肺泡上皮 呈不规则结构,至第12天肺泡结构规整,表现为肺 泡大小较为均匀一致,肺泡间隔变薄。高氧组第l 天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肺泡样结构不规则,肺泡腔 较小,肺泡间隔较厚;第3天时肺泡结构逐渐规整, 大小较均匀,肺泡间隔变薄,肺泡腔内及间隔均有少 许炎性细胞渗出;第6天时肺泡腔增大,肺泡间隔明 显变薄;第l2天时肺泡腔明显增大,肺泡数量减少。 2.2肺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TNF一0【、IL一1在对 照组小鼠肺组织均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部分胞质 7 m),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 态学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Envision二 步法检测细胞因子TNF— 、IL一1的表达,所有操作步 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使用细胞图像分析 系统,通过显微镜放大(250倍)摄取图像,输入图像 分析系统内,每张切片随机取3个视野,自动测量细 胞因子TNF—o【、IL—l阳性细胞着色面积及光密度,计 算积分光密度(IOD)。10D=阳性细胞的光密度 值×阳性细胞着色的面积。 呈浅染色。与对照组相比,高氧组各时间点均呈阳 性反应,表现为胞质中的棕色颗粒;在肺泡上皮细 胞、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内均有广泛表 达,从给氧后第3天,持续到第6天均呈现高水平表 达。显微图像分析两组TNF一仪、IL.1表达见表l、表 2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O软件包进行统计 学分析,检测数据以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检 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肺组织耵 -dIOD值比较(i±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O.o5 3讨论 高表达,与上述报道结果相吻合。近年有学者提出, 死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病理特征主要为肺发 高氧肺损伤是一种以弥漫性肺细胞损伤为基 础,可迅速影响气体交换的肺部炎症,其主要病理特 征为肺水肿和微肺不张。我们研究发现,高氧可造 成新生鼠肺组织明显的病理损伤,随着吸氧时间的 延长,其病理损伤逐渐加重,亦说明高氧肺损伤动物 模型建立成功。 TNF一仅来源极为广泛,包括各种免疫细胞、内皮 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且具有广泛的生物 育受阻或停滞,感染、机械通气、高浓度氧等仅为促 进肺部炎症因素,而炎症可能是肺发育受阻的主要 因素,从本质上揭示了炎症因子在CLD发病机制中 的重要作用。 总之,各种因素导致的肺部炎症是CLD发生的 主要因素,而TNF— 、IL—l是重要的具有炎症介导活 性的细胞因子,参与了cLD发病过程。动态监测上 述因子的表达变化,将有助于明确其作用环节,对 cLD早期诊断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学活性,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多种病理过程。 正常肺组织中仅有极少量肺泡巨噬细胞表达TNF— mRNA,无TNF— 蛋白检出。IL—l与TNF同属于促 炎因子的一种,且均属于早期反应因子。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f 1]Pac【e砧on AM,T c V,I vchik,et a1.ure plasma urealytjcum 一 spimt0ry tm、,t col()nization i8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jⅢc—eu— 和临床研究表明,IL—l、TNF。仅等可能参与了cLD发 病过程,并可能是在CLD炎症的始动阶段发挥重要 作用¨ J。常立文等 对机械通气患儿行肺灌洗, 显示CLD组生后第5天肺灌洗液中TNF、IL 1均明 kin l_beta and tum0r necmsis factor a】pha relative to in把rleIIkin 6 in tracheal aspirdtes of 1)retenn infalnts[J].Pedi r lnfect 1)is J.1998, 17(4):32l_328. [2]speer cP. 1|】flammatory nlechanisma in nennatal ch1、)I1ic 1ung(Iis— ease[j].Eur J Pedia仃,l999,】58(supp】1):18_22. [3]常立文,容志惠,I』长晓慧,等.肺灌洗液l}l细胞因子水平动念变 显高于其他组,亦说明上述因子在cLD的发病中可 能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本研究结 果表明,高氧组TNF一仅和IL.I于生后3、6 d均呈现 38 化任诊断早产儿慢性肿部疾病一}_l的意义[J].1}I华 广:医学杂 .2()o4,7 r5):286-289. (收稿¨船:2∞8J08.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