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数量关系 ........................................................................................................................................ 1 二、言语理解和表达 .............................................................................................................................. 7 一、逻辑填空 .......................................................................................................................................... 7 二、阅读理解 .......................................................................................................................................... 9 二、 逻辑推理 ...................................................................................................................................... 10 一、必然性推理 .................................................................................................................................... 11 二、可能性推理 .................................................................................................................................... 11 三、 判断推理 ...................................................................................................................................... 13 一、 图形推理 ...................................................................................................................................... 13 二、 定义判断 ...................................................................................................................................... 15 四、类比推理 ........................................................................................................................................ 15 一、类比关系 ........................................................................................................................................ 15 二、快解技巧 ........................................................................................................................................ 15 五、资料分析 ........................................................................................................................................ 16 一、公式汇总 ........................................................................................................................................ 16 二、解题技巧 ........................................................................................................................................ 16
一、数量关系
1. 各数字和是3或者9的倍数,此数能被3或者9整除 2. 末位三个数是8的倍数,此数能被8整除 3. 能同时被2和3整除,此数能被6整除
4. 质数:100以内的25个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2是唯一一个偶数质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是最小的合数;十位和个位都是质数的有
23、37、53、73)
总结:主要用于因式分解,作用于平面几何的数字性问题和单一性数字问题。
5. 最大公约数:选取所有除数之积(短除法左边的所有数字) 6. 最小公倍数:选取所有除数和余数之积(短除法外部的所有数字) 注意:
分数最大公约数=分子的最大公约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分数最小公倍数=分子的最小公倍数∕分母的最大公约数 总结:主要考查工程问题分份、多人共事问题(如:多人借书相隔时间不一致,求下一次借书是什么时候) 7. 等差数列求和:Sn=n×a1+
n(n−1)
2
×d=
首项+末项
2
×项数
总结:主要应用于项目问题、平均得分问题、象棋问题等 8. 比例问题:单一性的比例问题解题方法——选项数值除以比例值(包括分母、分子、分母分子之和——注意:求分母就用分母的比值、求分子就用分子的比值)排除其中两个选项,然后再代入未排除的选项得出答案。
9. 盈余亏补、鸡兔同笼:先设全部是鸡,算出脚,然后减去实际的脚,得出的数值除以脚的差值就是兔的个数。(此类问题可设方程X解法更快)
总结:求兔先算鸡,总量来作差,总量只差除以单位之差即为求之值。(如不能灵活运用,最好采用方程式求解)
10. 同余原则:A±×B与a±×b关于m同余数(例如:12除以5余2,34除以5余4,4+2=6,6/5=1;同时12+34=46,46/5余数是1) 注意:
一个数除以a、b、c所得余数是m,则该数为a、b、c最小公倍数+m;同理该同余原则也可以用于比例问题。 总结:本公式用于甲乙丙单价不一致,总量一定或者不超过一个定值,求甲乙丙各个的量。(如:
1. 甲乙丙单价是4、6、7元,总量一样且不超过100元,各购买一种笔余15、21、17,求三人相加能购买多少笔。 求解方法:X=4a+15=6b+21=7c+17,分别除以4、6、7都余3,则X余3,那么4、6、7公倍数84+3即是所求的值。 2. 共有99个苹果,甲装12个,乙装5个,求两种包装各装多少。
求解方法:12X+5Y=99,方程除以5,99除以5余4,则12X除以5余4,则X余2,所以X取值为2或7)
11. 直线型行程问题:速度和时间比例求解,特注意路程的平均速度V平均=
2v1v2v1+v2
(考查重点为平均速度的特殊性)
总结:平均速度特殊性;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若没有出现时间但是有速度关系,可以根据速度之间的关系(比如比值、速度差和路程差求时间、速度差和时间差求路程)求时间和路程。
12. 环形相遇及追击行程问题:速度和时间的比值是重点,多找题型联系。找到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熟练其中的比值。 13. 多次相遇问题:运用路程结论解题,联系相关题型,熟练结论方法。
A M B A N B
AB+BN=3AM;AB+AN=3BM;3AM+AN=2AB;3BM+BN=2AB 14. 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速度为解题关键)
15. 停歇问题:最后一个规律单位内是否有歇息时间。注意:出题者故意出路程和时间能整除来迷惑大家,应该先把最后一个规律列出来,最后把前面若干个整个规律的时间加上后面未满一个规律时间。
16. 工程问题:比例关系(效率提升:巧妙使用数值1,注意时间和效率反比关系)、多人合作(注意各个工作队效率及时间的关系,巧设数值1)、轮流合作(首先找出总工程量[一般为各个参与队的最小公倍数],再确定各个参与队一个单独周期的时间,最后确定剩余时间)、蓄水问题(实际进水效率=进水效率-排水效率)特别注意:在选择A、B工程队的时候先确定相对效率。此类问题多用于比例关系即可解
决问题,切勿列式子逐个计算。
17. 溶液混合;采用十字交叉法,方程法m1c1+m2c2=(m1+m2)c 18. 蒸发和稀释问题:只需抓住溶质不变的原则即可。 19. 重复倒水和蒸发:(1.64%浓度溶剂倒出1/4溶剂,然后加满清水,本质是溶液质量不变,相对浓度变为之前的3/4,持续3次,最终为64%*3/4*3/4*3/4=27%;2.一定清水倒出1/3,然后倒满相应的酒精,再倒出1/4同时倒进相应的酒精,第三次是1/5,本质是剩余的酒精相对比例不变为2/3,最终为100%*2/3*3/4*4/5=20%)
20. 利润问题:巧设数值1,利用比例关系解答。理清其中的关系,多练习相关题型。
21. 打折问题:整体打折和部分打折共同存在,采用十字交叉法,同编号17。 22. 几何问题:扇形面积
2
nπr22
,球体面积4πr,球体体积πr,
2
3
2
43
圆柱体面积2πr+2πrh,圆柱体体积πrh,圆柱体体积πrh。
2
13
几何定理:三角不等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只差小于第三边),勾股定理(3、4、5;5、12、13;7、24、25;9、12、15),等比缩放(面积平方,体积立方),等周面积(周长相等,越接近园面积越大;面积相等,越接近园周长越小),直线分割平面(最多可划分形内角和((n-2)×1800)
23. 时钟问题:时针每分钟走0.5,分针每分钟走6,每
0
0
n×(n+1)
2
+1区域),n边
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5.5。
24. 年龄问题:设最小的为X解题。
25. 日期问题:闰年(能被4整除,位数为00的即被400整除)和平年。
26. 牛吃草问题:生长速度=两次产生量之差/两次时间差 27. 排列组合:分类(加法)和分步骤(乘法);排列(选
m出来需要排列用Am。多采用n)组合(选出来不需要排列Cn)
0
对立面情况求解。
方法总结:1、相邻问题用捆绑法(A、B、C、D、E5人,A、
2B相邻,A4;2、不相邻问题用插空法(A、B、C、D、E54*A2)2人,A、B不相邻,A3*A;3、顺序固定用全排除以相对位4)3
置种类法(A、B、C、D、E5人,A须排在B前面,A5;4、5/2)环线排列采用少一元素法(An−1;5、错位重排(使每个元n−1)素不在原来的位置采用Dn=(n-1)(Dn-2+ Dn-1));6、同素分堆采用插板法(10个足球分给4小朋友,每人至少一份,A39) 28. 概率问题:1、古典概率采用:目标事件/所有情况(抽
4取人员、5对亲子围一圈,孩子均不相邻(2A4/2A;44)等)
5
2、分类事件:采用所有目标事件之和(甲乙打球比赛[单方有概率]、抽奖等问题);3、分步事件:采用所有目标事件之积(上班经过路口等问题);4独立重复事件:采用AknP(1-P)(甲乙打靶胜出问题[双方有概率])。
29. 容斥问题:1、三集合问题采用:总数=a+b+c-两者交
n-k
k
叉之和-2倍三者交叉之和(知三求一);2、多集合容斥问题采用:a+b+c-2m(求至少三项都做的个数)
30. 和定最值:1、最不利原则采用:最不利基础上+1(求至少);2、相等型和定最值采用:均等思想(求最大);3、不等型和定最值采用:数据连续分配法(求最小和最大)。
二、言语理解和表达
一、逻辑填空
1.解释关系对应:注意 “这、那、这些、这样、那样、如此、因此、可见、即、也就是说、也是如此” 等字眼。 2.反对关系对应:1、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却、反而、然而、其实);2、否定关系(不是而是、并非、不能、不会);3、选择关系(是还是、与其不如、或者);4、变化关系(从……到……、直到、过去现在)。
3.递推关系:抓住“甚至、更、还、以至、乃至、进而、并且、不仅、尚且……何况……”等字眼解题。 4.词语差异辨析:
1、对象(鱼目混珠用于物、鱼目混杂用于人);
2、侧重点(刻不容缓侧重于形式、迫不及待侧重于心情); 3、轻重(调侃、讥讽);
4、感情色彩(弹冠相庆贬义、额手相庆褒义); 5、语体色彩(危在旦夕:书面;小命不保:口语);
6、搭配(仁者见仁与智者见智搭配、众说纷纭与莫衷一是搭配)等。
5.相异语素分析:侵袭(袭侧重于过程)和侵蚀(侧重于结果)、体验(验证)和体味(品味)。
6.扩展词组:轻盈(轻快盈美)和清莹(清澈莹亮)。 7.反义推导:真谛(真的反义是假)和精髓(精反义是粗)。 8.锁定优势选项:
1、锁定相同语素(选项的“牵强附会”和题干中的“强行落地”);
2、形象色彩(沙漠就像蚕吃桑叶一样,所以选用“蚕食”);3、专业术语(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所以直接锁定“激励”就行);
4、反对词(题干中有“与其……不如……”,考虑选项中的有反对意义的词语“扬汤止沸、釜底抽薪”)。 9.语句排序:
1、首尾句(首句一般是引论、尾句一般是结论,首句一般无代词且不含转折递进等词语);
2、关联词语(搭配关联词:根据搭配确定先后顺序;单独关联词:根据逻辑关系);
3、指代词(“这”指代时间逻辑上比较进的事物;“那”指代时间逻辑上比较远的事物);
4、逻辑顺序(时间逻辑;事物发展逻辑);
5、承启关系(顶真、内容相关、句式一致)。 10.语句填充:
1、话题统一(保持主语一致、保持陈述对象一致); 2、前后照应(词语、观点、问答相互照应); 3、句式一致(排比对比等句子、并列关系句子)。
二、阅读理解
1.论述对象(1.高频词;2.主语;3.落脚点:段末句结论性词语(如:可见、因此、那么等词语))。 2.行文脉络:
1、抓关键词:避轻就重(1.转折:然而、其实、可是、事实上等;2.因果:因此、所以、是因为等;3.条件:只要、除非、只有等;4.假设:如果、倘若、即时也;5.递进:尤其、而且、更、甚至;6.并列:“不是……而是……”“是……不是……”);
2、脉络梳理:(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逻辑关系、找出观点局和概括局)。
3.把握倾向:1、强调:应该、必须、务必、关键、尤其更重要的是;2、总结:因此、可见、总而言之;3、态度:遗憾、可惜、谨慎、吃惊、高兴、欣慰、棘手、片面。 4.排除错误项:(错误信息、无关信息、次要信息) 5.细节判断:1、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2、无
中生有;3、过于绝对;4、强加因果(不含因果、因果倒置);5、颠倒黑白(“有和无”等的表述)。
6.推断下文:1、关注句尾(答案中只有一个提及到句尾中的概念、现象、结论那就一定是该选项;多个答案提到就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解决,现象类型的话应该考虑产生原因);2、排除信息(本文已有的信息、前文应该讲的信息、无关的信息)。
7.标题添加:1、原则:题文一致、吸人眼球、简洁凝练、含义隽永;2、方法:紧扣主指、关注体裁(新闻:简练;议论文:阐述观点;散文:意境符合体现美感;寓言:深寓含义和道理,升华故事本身)、锁定优势(具有里程碑的词语:第一、最、首次;采用修辞:比喻、拟人、双关、对偶)。 8.文段词语理解:1、遵循就近原则;2、句子结构(句子层次主干、句子逻辑);3、修辞手法(比喻:李白的诗句可以压榨出半壶酒;借代:科学颜色力量推动知识方向—价值取向)
二、逻辑推理 一、必然性推理
1.代入、排除、假设法:1、每人说一句话,然后排序(根据全同和全异排除两项,然后用假设选出答案。注意:自我矛盾句子:如菊说:我是大姐,题干说大姐撒谎自相矛盾);
2、题干不存在确定条件,但是都有人说对情况用代入法(“懂建筑设计”的“老年”“干部”);题干存在多种确定条件;3、不能直接推理,使用假设法(张三业绩比王五低)。 2.直奔突破口:反复提及同一条件、特殊条件(说话的人车是红色的,乙说:丙的车是红色,自相矛盾为突破口)。 重点题型:半真半假句子:(猜号数内容)两人半句的两个元素均出现,则一定有半句为假。
半真半假类型结论1:若两人的话有半句是完全相同,另外半句涉及同一元素,但不同,则相同的半句必为真。 结论2:若两人所说的话都涉及同一元素,且内容不同,则第三人涉及该元素必为真。
3.图表法:车站方位、文件排序、抽屉放东西。
4.直言命题:有的(至少有一人)和所有(题干中有的和所有自相矛盾,然后推出其他的为假)。
5.复言命题:如果那么和只要就: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无必然。
二、可能性推理
1.削弱型和加强型:准确把握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 2.前提型:特殊性的加强型(加强型是不一定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但是前提型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3.结论型:正确选项:1、与题干相符;2、语气比较弱,含
有“可能、有些”这些词语的选项可能性比较大。错误选项:1、无中生有;2、过度推断;3、偷换概念;4、与题干矛盾;5.违反推理规则。
4.解释型:选项特点:1、能解释题干现象;2、与题干现象相关;3、与人们常识相符合。
总结1: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适用于加强和削弱型)。2、强加因果(削弱:切断因果/因果倒置>另有他因;加强:有因有果>无因无果>排除他因)。3、共变论证:(削弱:超出共变范围(超出一定限度后、此现象不再有共变关系)、因果倒置、另有他因;加强:在共变范围、排除他因)共变论证方法用于有数据或者相比较的题型中。4、缺桥论证:主要有搭桥法(找准论据和论点的核心关键词,然后建立关系)和反向代入法(把选项代入题干,假设选项不成立,如果题干不成立,则选项正确),缺桥论证用于隐含、假设、前提等题型中。
总结2:选项分析(选项会出现的错误):1、偷换概念(概念必须与题干一致);2、诉诸权威(仅有其身份但是无实际论据);3、诉诸无知(选项中有“还在研究、没有数据、未提到”等字眼,但是没有表明明确的观点,一般不能削弱(加强)题干结论,如:考古人员未发现任何寺院遗址);4、诉诸众人(很多人或者组织采用相同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5、不当类比(类比本质上会有区别);6、特殊比例(个
别例子不能加强或者削弱结论);7、比较原则(直接大于间接:直接因果比其他外加条件程度强;必然大于全面:确定性词语比可能性词语程度强,如:含有“可能”词语不选;全面大于片面:选项中含有“一些”等模糊字眼不选)但是在结论性题目中出现“一些、一类”等字眼的选项更可能正确。
三、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1.分类分组:对称(对称条数、方向);图形相对位置;区域连接方式;图形填充和重合;封闭区域数、交点数、线条数。
2.类比型:图形叠加;图形数量;图形位置 3.顺推型:图形数量(直曲线条数);图形位置
4.九宫型:图形数量;图形叠加;图形同一性(一笔画) 5.条件型:空间折叠;立体截面 总结: 一、图形位置
1. 移动旋转和翻转:整体相似度高,多个小图形相同; 2. 相对位置:结构位置(上下、左右、内外),排列位置(相邻、相交、相离),平行垂直,④相交、相离、相切,⑤小图形的特殊位置。
方法选择注意:纯汉字图形推理思考方向笔画数>封闭区域>部分数>相同部分>相对位置。 二、图形叠加
1. 直接叠加:数量、位置、旋转、对称 2. 去同存异叠加
3. 自定义叠加:白+黑方法 三、图形对称性
1. 轴对称:对称数量、对称方向、九宫格对称 2. 中心对称: 四、图形数量
1. 封闭区域:除了个数以外还应该考虑区域的有无 2. 部分数和种类数:图形没有公共点即互不相连 3. 线条和笔画:笔画采用奇点数确定 4. 点:十字交叉点、曲直交点、接触点 5. 角:直角、锐角、角的数量 五、图形同一性
1. 封闭区域连接方式:点连接、线连接(图形之间没有接触)、线相接(图形有接触即有公共边)
2. 图形填充和重合:交叉图形区域图形的相似性、个数、填充方式
二、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技巧:1.找关键词:找准题干对象的主语、谓语、
限定词;2.选项对比:找准题干关键词,对比选项中不一致的选项(主要出现在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总结:找出除主语、谓语、限定词意外的关键字眼如:因为、意图、方式、造成、导致、条件下、针对。
四、类比推理
一、类比关系
1.集合关系:全同、包含、交叉、全异 2.条件关系:充分、必要
3.因果关系:注意必然和因果关系区别 4.语义关系:近义、反义、象征 5.语法关系:主谓、动宾、并列、修饰
6.常识关系:职位、特征、功能、位置、事件先后顺序
二、快解技巧
1.代入排除:注意词语作用、词序
2.遣词造句:考虑结构和本质联系(本质联系更重要) 3.纵横对比:词语类型的相关性(公路、阳光大道)、概念的具体和抽象性、命名特性(音译、功能等)、事物变化顺序、物理或化学变化。
五、资料分析
一、公式汇总
A 1m%2.增长量:XAm%
1m%1.基本公式:B3.递推比重:cab%c%
4.基期分量:基期分量Ab%(分量占比:某一部分的占比为
1x%b%)
B1a%5.基期比重:(B为分量、b%为分量增长率) 基期比重A1b%6.基期比重变化:基期比重变化Bb%-a%(结论1:若a%>b%7.
A1b%现期比重较基期下降;结论2:a%8.增长量倍数:增长量倍数ax%1y%(a、b分别比基期增
by%1x%长X%、y%)
9.隔年基期量:隔年基期量A
(1m%)(1m%-n%)(1m%)(1m%-n%)-1 10.隔年增长率:隔年增长率11.年均增长率:XnB-1(技巧:当年增长率小于A10%,且
B-1选项差距大时,采用公式XA)
n二、解题技巧
解题方法:
1. 反算法:为了满足某个指标时,先算给出的数值,再作比较。注意尽量将除法转变为乘法。
2. 给出答案比较精细用首数法,不精细用尾数法。 3. 有效数字取值:一般在第3位数字上取舍。加法、乘法采用反向取舍,减法、除法用同向取舍。 4. 特值法:取数值1
5. 特征数值法:熟记三角分数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