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歌朗诵》教案及反思

《诗歌朗诵》教案及反思

来源:锐游网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

丹朱一中 李晓慧

学习目标:

1、 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体会诗歌朗诵的魅力。

2、 在朗诵过程中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诗歌名句诵读。

师: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和形式。

二、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

1

(一)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尽管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

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

示范朗诵《海燕》片段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2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2.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囚歌》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叶挺,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皖南事变,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囚歌》。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二)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1、语调

语调是指一个句子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不同的句调,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说话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句子尾音的抑扬是句调的主要标志,按照句子末尾非轻声音节的抑扬变化,句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平调——全句没有明显的高低升降变化,调子始终保持同样的高低。常用来表示严肃、冷淡或叙述等语气。

(2)升调——调子由平升高,句末明显上扬。常用来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号召

3

等语气。

(3)降调——调子先平后降,句末明显下抑。常用来表示肯定、感叹或请求等语气。

(4)曲调——调子升高再降,或降低再升,常用来表示含蓄、讽刺或意在言外等语气。

例: 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

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

我渴望自由,(→)(庄严)

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愤慨、反击)我希望有一天(→平调)

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

4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充满自信)

2、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⑤有些代词重读

(2)强调重音

3、节奏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5

三、归纳:朗诵诗歌,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想象。

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语调、重音、节奏。

朗诵的形式:独诵、双人朗诵、合诵或轮诵、配乐朗诵等。

四、朗诵比赛流程

1、每位同学课外查找一些你喜欢的诗歌,说说推荐的理由。

2、进行朗诵准备,标出重音、停连、节奏,注明语气、语调、语速等。

3、组内朗诵,互相评价交流;然后再朗诵,看是否有所提高。

4、在小组朗诵的基础上,确定朗诵篇目、朗诵形式(如:独诵、双人朗诵、合诵或轮诵、也可配乐朗诵)并进行排练。

5、做好赛前准备工作:制作节目单;推选评委,制定评分细则;推选主持人,准备串词;确立奖励方案。

6、举办朗诵比赛。朗诵者注意表情、语气、动作等;评委依据评分标准,客观公平;观众认真倾听。

示例:朗诵《过雪山草地 》

6

歌颂长征的作品有很多,《长征组歌》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今天,我们要朗诵《长征组歌》中的一首——《过雪山草地》。

红军长征时环境险恶、条件艰苦,不仅粮食弹药缺乏,而且处处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困难,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

过雪山草地

---长征组歌

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7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五、课堂结语

通过这节课,我们懂得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单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当然,朗诵绝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朗诵的魅力。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学习,注意积累,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朗诵者。

教学反思

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而从以住的教学实践来看,语文教学很注重朗诵,但是仅仅停留在纠正字音,熟悉课文内容等层面,学生对课文尤其是诗歌的理解,更多的是理性认识,而且是从老师那里接受的知识,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样显然不利于语文教学。

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以读带讲的方法。“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最早的诗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在朗朗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在课堂上通过聆听范读,学生体会,学生试读,巩固提高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再结合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从而提高朗读效果。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