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信息化:三网融合渐行渐近

中国信息化:三网融合渐行渐近

来源:锐游网
中国信息化:三网融合渐行渐近

导语:虽然电信、广电在宽带、IP电话、IPTV等业务上冲突不断,然而,因用户的支持,三网融合已经越来越近。

“十一五”规划中的一句话“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又把人们敏感的神经撩拨了起来。把“十五”计划中的“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这句话与前面的那句话相对照,从“促进”到“推进”,政府口吻已经发生了变化,“十一五”期间,三网融合注定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 业务交叉让矛盾越来越突出

“如果说电信封杀Skype这种举动成功的话,那么当年邮政应该封杀电子邮件,可惜当时邮政已经与电信分家了。推而广之,汽车应该封杀飞机,算盘也要找计算机算账了。”新浪网论坛里一个叫“网友代言人”的网友在一个帖子里发泄着对于电信封杀网络语音(VoIP)业务的不满。电信运营商部门因为握有信息产业部的尚方宝剑“国内多方通话商业试验许可”牌照,自然可以封杀那些“非法”的、没有在电信部门备案的VoIP业务。可是同时,电信同样在削尖脑袋往广电业务方面扩展,由电信运营商主导推广的IPTV业务同样遭到广电总局关于许可证制度的制约,至今仍然在悄悄“试点”而已。

各种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促使人们建立一个宽频带、高速率的公用信息网络,把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各种信息服务业务纳入统一的网络,高速度高效益地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求。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三网之间,由于技术的进步,不同网络之间能够提供相同业务越来越多,由于互联网和电信网由电信部门建设并运营,三网融合体现在两大阵营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而因为业务的扩展,双方相互进入对方的领地,导致矛盾争端也越来越突出。先是有线电视运营商进入宽带业务,然后又和网络技术公司一起开通IP电话,现在轮到了电信运营商进入IPTV。两大行业几十年来相安无事,可是一旦把办公桌搬到对方“地盘”发展,双方便较上了劲,双方都能够拿牌照或者许可证限制对方业务。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第82号文,明确规定“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该文件至今有效。2003年,广电总局又颁布了第15号令(《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对视听节目的网络业务实行许可证管理方式。2004年10月广电总局颁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国家广电总局第39号

令),规定从事 IP电视、手机电视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许可证由国家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广电总局按业务类别、传输网络、接收终端等项目分类核发。同时规定电信企业只能开展PC端的IPTV业务,限制经营“机顶盒+电视机”的IPTV业务,而拥有广电行业背景的机构则不受这样的限制。

凡是涉及到网络融合的业务发展总是磕磕绊绊:有线电视的宽带业务难填其亏损,“非法”的IP电话在等待“开禁”,电信部门的IPTV业务在电视节目源头上和许可证上便被掐住了。从1998年三网融合第一次大讨论开始,7年来,三网融合并不顺利。 广电行业左右手互搏

广电行业实际上还在左右手互搏:数字电视和IPTV。“2005宽带应用精英论坛”上,电信研究院总工蒋林涛、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广电在线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卿,还有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胡皓三人的看法是,两者从定位来看是一个互补的关系,数字电视的特色是变模拟为数字,并向付费电视靠拢;而IPTV在于交互性和随时可看节目的灵活性,两者不同的特性导致其用户群的不同,所以市场关系不会是一个竞争而是互补。

而从用户角度来说,用户要想得到数字电视(广播式传播)和IPTV(交互式传播)的双重享受,必须要购买不同的盒子,即意味着两笔产品费用和每月的两笔支出,以及复杂的交替使用,这对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在短期内是很难接受的。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韦柳融对记者说:“当前基于„电视+机顶盒‟方式提供的IPTV与数字电视还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两者终端的改造方式相同,提供的电视节目和服务内容相似,面对的客户群也相仿,因此IPTV要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其交互性和实时性,采用一种与数字电视、广播有线电视不同的运营模式。” 实际上,广电总局对于发展IPTV在内部也是意见不统一,一方是应当限制IPTV,发展数字电视,另一方认为从业务前景来看,IPTV互动性良好,如果利用好,能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全新的电视产业,有很多的产业增长机会。当然,产业控制权最好在自己的手中。

左右手互搏并不是广电部门的发展初衷,广电行业企业更多的是想进入原先电信部门的其他业务,比如宽带接入业务、IP电话业务。

作为全国惟一的三网融合的“试验田”,上海早在2001年就开始这方面的试点,在2001年7月份的上海数字电视商业展示周上,有线网络公司公开演示了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IP电话于一身的“有线通”解决方案,其中IP电话功能是首次亮相。到2004年底,上海市有线网络完成的双向化改造了150万户,发展的“有线通”用户有10万户。

电信与广电牵手

在记者眼里,IPTV业务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是目前互联网上因为版权问题而出现的免费内容太多,可是运营商们并不这么看。天天在线公司媒介主管王鹏斌对记者说:“网上免费内容终归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这是社会化大分工决定的,如果一直是免费,不仅是IPTV运作不了,其他行业更是难以为继。现在百度的音乐下载不是败诉了吗?中国搜索的音乐下载不是开始实现收费了吗?这一块会逐渐规范起来。而不实现三网融合,我们开展业务的难度非常大,IPTV产业链的成熟只能等待三网融合的真正到来。”中国网通公司下属的天天在线虽然获得了广电总局发放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可是由于只能提供基于电脑终端的IPTV方式,开展网上视频类节目阻力还是比较困难。

现行政策下,电信运营商要想进入IPTV业务,能做的只是与广电行业企业牵手。2005年6月份,中国电信开始与上海文广初步商定在五省市选择17座城市进行IPTV业务试点,其中五省市包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和陕西。另一固话运营商中国网通,也已在哈尔滨试运行IPTV业务,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合作,并已于今年2、3月份放号。上海文广则将自己定位于内容供应商,与电信运营商开展系列合作。

杭州数字电视业务能够得到良好发展,就是与广电联姻的结果。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与杭州电信分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助杭州电信庞大的基础网络设施和客户资源、成熟的网络技术与数字电视公司带宽丰富的网络、庞大的音视频内容资源形成有效互动,进一步完善数字电视发展的产业链。加快推进广电网络、宽带网络、通信网络的“三网融合”。用户数在刚刚推出时便已突破2万,目前依然保持着相当高的发展速度。

而杭州数字电视业务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杭州网通与杭州广电已经通过资本互渗实现了融合。而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2003年,杭州数字电视公司组建时,杭州网通便入股6%,广电以60%的比例控股。杭州市政府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而更重要的是,广电和电信的力量拧在一起催生了相对稳定的产业模式。三网合一的典型终于在政府的支持下,走上舞台。在整合了广电、电信的资源后,杭州数字电视的市场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加强,杭州三网合一的案例给“三网融合”带来更多的期待。 设备商神态各异

“我们的EZ系列盒子可不是IPTV,它是一台既能够接电脑显示屏又能够接电视显示屏的电脑主机,用户愿意接电视就接有线电视线,愿意接宽带网线就接宽带网线。我们的终端与三网融合无

关,希望你们能够把我们的盒子介绍清楚。”盛大公司公关部王勇对记者说。盛大公司把自己定位在一家互动娱乐的内容提供商,EZ系列盒子,只是基于其互动娱乐的概念下的终端接受和处理信息的产品。与运营商的急切心态相比,对于三网融合,盛大言语之中透露着淡然,似乎并没有体会到其中的切肤之痛。

而投入巨资或者孤注一掷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就没有那么坦然了。政策的不明朗导致更多的厂商进退维谷。2004年10月开始,各大媒体忽然掀起了IPTV的虚假繁荣,仿佛IPTV已经驶入了快车道,在市场的衬托下 IPTV作为新兴事物,立即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宠儿,也掀起了IPTV的新一轮投资浪潮。厂家纷纷合并和改型,2004年,同洲合并同藤,很多VOD厂家也在其原有平台上略加改动推出IPTV平台,各厂家都铆足了劲,开始囤兵纳粮。虽然政策不明朗,但是运营商测试一个接一个,面对各地的测试邀请,对于UT斯达康、中兴、华为等解决方案厂商,创维、长虹、同洲电子等机顶盒厂商说,如果不去,意味着你自动放弃该地区,今后开始推广,肯定势必出局;但如果去,既费资金又费精力,而且参加了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是其次,关键是不知道现在的测试何时才能转为正式的招标。周期长,变数也就越大,真正的左右为难。 数字家庭是目标

三网融合中谁更着急?实际上用户比企业更着急。越来越多的连接线进入家庭,不同的盒子、分开交纳的费用、零散的业务,用户比谁都不愿意。为什么不能全业务提供?用户需要的是互联互通的数字家庭,不管你是三网还是一网。

而要打破三网分治的现状,政策变化成为突破口。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我国„三网合一‟在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关键是体制分割矛盾如何解决。”

政府对于三网融合的态度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从“十五”计划的“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到“十一五”规划中的“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从“促进”到“推进”,一个字的变化,政策逐渐明朗。

而据中国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透露,“三网合一”的大框架实际上早就确立,但一是囿于时机,二则触及某些利益群体,所以迟迟没有出现变革的动静。而目前我国第一部《电信法》正在国务院法制办进行最后一轮意见征求,在宏观政策明朗的情况下,“三网合一”极有可能写进《电信法》。

不管企业愿不愿意,三网融合确实是越来越近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