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北工程大学四层电梯plc课程设计

河北工程大学四层电梯plc课程设计

来源:锐游网


科信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1/2012 学年第二 学期)

课程名称 :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 题 目 : 四层电梯模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 : 自动化09-4班 学生姓名 : 学 号: 指导教师 :

设计周数 : 2周

设计成绩 :

2012年 6月21日

目 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第3页

二、实验设备…………………………………………………………第3页

三、实验原理与步骤…………………………………………………………第3页

四.I/O口分配………………………………………………第

4页

五、调试方法……………………………………………………………第4页

六,程序流程图…………………………………………………………………….第5页

七、梯形图程序…………………………………………………………………第7页

八、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第21页

九、参考文献……………………………………………………………第22页

1

一、 课程设计目的

1, 熟悉四层电梯模型结构及运行方式,了解电梯模型的控制要求。 2, 熟悉S7-200编程及程序调试。 二、实验设备

1.四层电梯模型 1台 2.计算机 1台 3.编程电缆 1根 三、实验原理与步骤

将电源及模型与PLC主机入、出口的联线。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模型处于待机状态,启动PLC运行程序,按动模型选层的内呼或外呼按键,若PLC运行程序编制正确的话,电梯模型将按内、外呼按键指令正常运行。

电梯模型上的信号输出端子(内选按钮信号、外选按钮信号、平层、限位信号、厢门限位信号及公共端Ⅰ等)计二十四个,应分别与PLC主机输入端子联接,公共端I与主机输入COM点联接,COM点极性为正。信号电平24V,负载能力不小于100MA。

电梯模型上的输入信号端子(外呼指示灯、轿厢控制、内选指示灯、厢门控制、公共端Ⅱ等)计十八个,应分别与PLC主机输出端子联接,公共端Ⅱ与主机输出COM点联接。COM点极性为正,模型输入信号负载为24V10MA/口。

若使PLC主机对模型实现完全控制,应选用40点FP1机型(输入口大于20点、输出口大于14点);也可以选用38点FP0机型。

四,I/O口分配表

2

五、调试方法

1.开始时,电梯处于任意一层。

2.当有外呼梯信号到来时,轿厢响应该呼梯信号,到达该楼层时,轿厢停止运行,轿厢门打开,延时3S后自动关门。

3.当有内呼梯信号到来时,轿厢响应该呼梯队信号,到达该楼层时,轿厢停止运行,轿厢门打开,延时3S自动关门。

4.在电梯轿厢运行过程中,轿厢上升(或下降)途中,任何反方向下降(或上升)的外呼梯信号均不响应,但如果反向外呼梯信号前方向无其它内、外呼梯信号时,则电梯响应该外呼梯信号。例如,电梯轿厢在一楼,将要运行到三楼,在此过程中可以响应二层向上外呼梯信号,但不响应二层向下外呼梯信号。同时,如果电梯到达三层,如果四层没有任何呼梯信号,则电梯 可以响应三层向下外呼梯信号。否则,电梯轿厢将继续运行至四楼,然后向下运行响应三层向下外呼梯信号。

3

5.电梯应具有最远反向外呼梯响应功能。例如,电梯轿厢在一楼,而同时有二层向下外呼梯,三层向下外呼梯,四层向下外呼梯,则电梯轿厢光去四楼响应四层向下外呼梯信号。

6.电梯未平层或运行时,开门按钮和关门按钮均不起作用。平层且电梯轿厢停止运行后,按开门按钮轿厢门打开,按关门钮轿厢门关闭。

六,程序流程图 1,开关门流程图

4

2,定向流程图

5

七,梯形图程序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八.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

经过两周的综合课程设计,我觉得在做这个课程设计之前以为自己懂的不少了,但是在完成这个设计的时候,我总是被一些小的,细的问题挡住前进的步伐,让我总是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而花费很长的时间。最后还要查阅其他的书籍才能找出解决的办法。并且我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东西,我都还不知道。其实在做设计的时候,基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知识,但是往往一些核心的高层次的东西更是不可缺少。我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们安排了这次课程设计,让我真正感受到的是合作的重要,许多时候都是组员的讨论,老师的指导中的一句半句启发了我,就出现的让人欣喜的结果。这次设计必将收获更多的知识

通过此次设计我们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实际动手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也更有自信。看到辛勤付出后的成果,无论过程多么复杂艰难,我们都会感到很值得,感到很欣慰。即使在老师看来我们的作品可能还不够完美,还不够理想,但我相信我们正是靠这样一点点的实践和积累失败和成功从不完美走向完美,从不理想达到理想。

22

最后,谢谢老师的辛勤指导! 九、参考文献

[1]王忠礼。PLC实用技术、科学出版社,2001

[5]王卫兵.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课程设计 评 语 课程设计 成 绩

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日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