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项目纳入国家科技奖励范围
政策资讯 云南 ‘‘l 十五 " 农村科普工作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云南省农村科普] 作围绕农业增产、 技培训和试验示范为主要手段,积极开展lr作,取得了 显著效果: 在各部门,尤其是基层科技、科协、农业、林业.妇联 县”8个、省级科普文明示范乡镇66个、科技扶贫示范 的内容,“三下乡”和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以及结合农 农民增收和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日标,以科 事季节、民族节日及县、乡集镇街天,组织科技人员现场 开展科普宣传和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研究会)自己组织开展的培训等 通过以上培训,全省 已有100多万农民获得“绿色证书”。有10多万人通过 了全省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 (张红云 云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 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日前全省已创建“全国科普示范 专家评定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农民技术职称,有效地提高 乡镇105个、科普示范村1420个、科普示范户103604 产和农民增收。 户,创建农村科普兴农示范基地、示范园426个、农村专 业技术协会5908个、农函大分校Il7所、星火计划农民 科技培训星火学校l8所,据统计,2004年,全省共有农 村专兼职科普人员3,4万人: 创办于1991年的云南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在 农村科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8个县建屯了辅导站, l 120个乡镇设立了办学点,开办单科专业50多个,自 编教材57种,涉及种植、养殖、加1:、经营管理 大类。 建校l5年来,累计培训学员达80多万人 2003年纠生 人数9.6万人,2004年达11.3万人,成为培训农民的重 要平台一 此外,农业科技项目中的培训示范及星火培训、农 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培训 ■ 等也在持续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中也有大量农村科普 科普项目纳入国家科技奖励范围 根据2004年l2月27口科学技术部令第9号所 时,一部好的科普作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 发布的《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观念,开启人们的兴趣之门,引导人们追求科学,探索真 >的决定》,将科普纳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社会公益 理,其社会效益之大可能难以估量,有时将影响很多人 类项目的奖励范围:有关人士认为:这一举措意味若国 一生的道路: 家科技奖励制度建立以来一次理念上的突破和体系卜 新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将科普工 的创新,是全面、协调、町持续的科学技术发展 在科 作纳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励范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 技奖励制度上的反映和体现,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科普T作的高度重视,充分肯定了科普工作者对科技发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 长期以来社会对科普丁作重要性的认识小刮位, 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科普工作意 义和价值的认识和尊重,有利于提高科普工作者的社会 地位和职业自豪感,对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国民素质 的提高和科技创新的繁荣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重科学技术研究T作、轻科学技术普及 作的现象十 分普遍,科普事业投入短缺、人才流失、激励不足等问 题突出 会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科普工作只是 简单的、无创造性的劳动。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科普 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和科普创作 萎缩、科普精品奇缺事实 ,科普作品的创作凝聚着 创作人员的智慧和心血,同样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同 目前,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的 推荐1 作正在进行。 (张红云云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 (栏目责编汪元欣) 信息联播:珍稀野生羊肚菌经过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最近在云南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扩种繁殖成功。在70亩试验 林地里,全部长出羊肚菌。多的每平方米长出了40"50朵 林下大面积种植羊肚菌成功,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进一步 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山区农民开辟了一项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