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绿豆生长观察日记

最新绿豆生长观察日记

来源:锐游网


10月1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把绿豆放进水里,绿豆像一颗颗绿宝石,浮在水面上。过了一会儿,好奇像猫爪一样,挠着我的心,我好想摸一下。但我怕绿豆会死。最后,我还是忍不住诱惑,我轻轻地捧起一颗颗绿豆,它们像一个个熟睡的宝宝,躺在我的手上。我把它们放回水中,心里期盼着:绿豆,快快长大!

10月2日 星期二 晴

这天早上,我急忙冲下床,跑到客厅看我的豆芽,有好几颗豆子已经挣脱了绿衣裳,露出了又黄又白的肉,大部分豆子的绿衣裳破了一条缝,就像一个老公公的皱纹一样,难看极了

10月3日 星期三 晴

这天,我去看我的绿豆,发现所有的绿豆都脱下了绿衣裳。我拿起了一颗绿豆,它的中间裂了一条缝,就像在对我笑,从中间伸出了一条“小尾巴”,像舌头一样,也像一个姑娘的马尾辫。

10月4日 星期四 晴

今天,绿豆的尾巴更长了,像一只只小蝌蚪。不同的是,它是绿色的和不能动罢了。 我想:这根又细又长的“尾巴”,是什么呢?后来,我查阅了资料才知道,原来那是绿豆的茎。我决定把它们种在土里,长成绿豆后和家人分享!

因为我想看看绿豆的成长过程,于是今天我决定在家浸豆子。我先找出一个玻璃瓶子,再从袋子里抓了一把绿豆放进瓶子里。

9月22日星期日阴

今天放学,一到家我就放下书包,飞奔向阳台去看我的绿豆。

一到阳台,我惊讶地望着瓶子,大叫:“绿豆裂开了!”它那比率的壳,露出了嫩白色的果实。果实像一个喝足了水的胖娃娃,可爱极了!嫩白色的果实露出一个尖尖的头,那就是绿豆的芽。破壳而出的绿豆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闻了神清气爽。我可喜欢了!

9月23日星期一晴

今天是我第二天观察绿豆了。我想:绿豆你们一定要快快长大呀!

我跑到阳台一看,“哈哈!”我大笑。绿豆把碧绿的外衣脱掉了,只留下一个个光秃秃的身体。身体上裂了一条细缝把豆子分成了两半。我轻轻掰开绿豆,

惊奇地发现绿豆里还藏着一段透明的小芽。我相信这小芽一定可以独树成林的。过了两三个小时,壳渐渐发黄。我用手戳了戳壳,绿豆咯吱咯吱作响,那声音可真好听!

9月24日星期二晴

今天,我一到家就拿起瓶子仔细地观察起来。绿豆长得很快。昨天裂缝还很细,今天居然裂开了一大块儿。看见这样的情景,我感到惊讶。我用尺子量了一下小芽,我发现小芽已经长了一厘米长了。昨天还低着头的小芽,今天却微微昂起了头。好像要对我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9月25日星期三雨

今天,我又去观察绿豆。我的发现还不少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绿豆芽已经长了3厘米长了。芽儿,你快快长大吧!我这样想。那条裂缝里露出两片嫩绿色的叶子,好像在呼吸新鲜空气。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我发现绿豆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一天就能长大的。而是一天长一点,慢慢长大的。绿豆每一天的变化都给我带来了惊喜。

20XX年9月22日 星期六 睛

泡绿豆第一天

昨天上午,老师让我们去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今天早上,我立刻找来一个透明的怀子,放进我精心筛选的绿豆,再舀五勺水在里面。那些绿豆穿着绿外衣,它们像绿宝石一样美,又像小石子一样硬。

晚上,我出来看绿豆,黑暗里,它们发出了一点微弱的光,我一看,小绿豆们像是吃了“增胖剂”的绿小胖子,胖嘟嘟的,摸上去软软绵绵的。它们又像一个个裂开嘴巴,露出白牙齿的小娃娃。我把它们放在淘米箩里,在下面垫几张纸,再放进一些水,就大功告成了。

20XX年9月23日 星期天 睛

泡绿豆第二天

今天中午,我去给绿豆精灵们浇水。太不可思议了!绿豆精灵们的身体足足是昨天没泡过时的两倍大,还露出了白白净净的肚皮,把衣服都撑破了,却戴上了一个绿色的小皮帽,可好看了。另外,绿豆上长出了豆芽,豆芽白白的,像象牙,豆芽加上身体,有的像一个小逗号,有的像一个英文字母“Q”,有的像小蝌蚪,有的像耳环……可真是千姿百态。

20XX年9月24日 星期一 睛

泡绿豆第三天

今天早上,这些小精灵们又长大了,芽已经长到三四厘米了,有的像小象的鼻子,似乎能喷出水来,有的像茶壶,里面仿佛飘出一阵令人心沸的花香,有的像小姑娘的头发,细细的,那芽还像小手,瞧,它们的手有的向上伸,似乎在打招呼,有的碰在一起,仿佛在握手。

小豆芽的成长可真让人吃惊啊,不知到了明天它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20XX年9月28日 星期五 睛

泡绿豆第七天

今天,小绿豆芽们又长大了,变成豆苗了。它们长出了嫩黄色的叶子,有的像鸭子的嘴巴,有的像风车,仿佛风一吹就会转起来,有的像小燕子的尾巴,有的像英文字母“v”,真是形态各异啊!它们还像一位位身着绿纱裙正在翩翩起舞的小姑娘,漂亮极了!那两片叶子合起来像一张小嘴,好像在说:“我长大了!”

那么娇嫩的身体!那么顽强的生命力!在恶劣的环境下,在缺少营养的情况下,绿豆却坚持生长,坚守自己的信念,我不由对它有了几分敬意,它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难道不是我的青少看所缺少的吗?另外,我发现绿豆的芽从刚开始一直到后来,越来越无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豆芽把自己的营养都给了茎和叶,自己最后却没有痕迹了。啊!多么伟大,多么无私的奉献,这也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一种可贵的品质啊!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来到了历史悠久的首都——北京。

早晨,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广场上人山人海,我们都要被挤成“肉饼”了。只能见到远处一根旗杆,五星红旗随着国歌的音乐响起缓缓上升。看完了升旗,我们又去参观天安门。天安门城楼主要是红、黄两种颜色,正门上还有一张毛主席的照片;城楼两旁有许多花草,前面有个观礼台,壮观极了。

穿过马路,我们到广场两边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会聚了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从1949年9月30日奠基,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向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致敬!

下午,我和妈妈去爬长城。长城有8851。8多公里,它周围的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如果把夏天的长城整体缩小的话,就像一条长龙在绿色的海洋里游动,美丽极了。

晚上,北京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我和妈妈看见了鸟巢和水立方,车道上的车灯、路灯打开了,还有草坪灯、霓虹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

我相信未来的北京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行走在北京这座世界大都市中,在那些人流涌动的时候,只需在某一个小小的角落闭上眼,北京的美也就会静静地化作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物,像是洒下的阳光一般,流遍你的全身,使你如有所悟……

那宏大而又精美的皇城定会最先出现在由北京的美带来的思绪中,即使皇帝早已不在了,连洒下的一方狭窄光影下也有落下的灰尘。但不论是那朱红色的城墙与金光灿烂的屋顶,还是剥落了些许彩漆的斗拱天花,抑或是脚下的汉白玉,也依旧威严,依旧整齐,依旧固执地在北京的中心守护着这一片历史遗留下的记忆——这是明清古建筑的美,也是北京的美的厚重所在。

那皇城根下的胡同,也自有其所承载的文化。当阳光穿过国槐细碎的绿叶,洒满这些古朴的褐色街道时,闪着微光的木石都带着一丝清朗的味道。而人们,也伴着鸡鸣开始了一天的生活,那是一种被古老历史浸润着的,泡在茶香与戏曲艺术中的生活。若驻足于此,似乎能让人感到这经过沉淀的厚重文化与老北京人特有的悠闲从未有过改变——这是胡同文化与老北京的美,还是北京的美的闲逸所在。

然而,北京的另一中心地带却不一样。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地铁就已经开始呼啸,载着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天。城区中的高楼林立,但却没有钢筋水泥的冰冷,反而让人觉得更有生命的活力;洒落在这里的阳光,被一扇扇的玻璃窗打磨的愈显柔和了起来,直至最后点亮了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奔忙的面孔;那些涌动着的暗流中奔跑的年轻人,又有谁不是带着略显疲劳的面容,心中却还揣着热腾腾的梦想的呢?——这是城区中蓬勃向上的美,更是北京的美的繁华所在。

若在此刻睁开双眼,看到阳光在同一片蓝天下照着厚重的北京,闲逸的北京,繁华的北京……这一切本有些生硬的事物在北京这片地方,却显出一派和谐,自然的样子来……而当你伸出双手去触摸可见的未来时,便也终于能明白:北京的美,本就在于新旧事物的交替,本就在于并存于此的古典厚重与朝气蓬勃……是的,这样的北京,真美。

五天四晚,说长不长,可以转瞬成空;说短不短,可以细细品味。

11月2日,随着列车到达广州南站,我们的北京之旅正式结束了。回想这几天,我们发现了最美的北京。

秋日里,最美的风景在北京。清华附中里,银杏树和枫树屹立在校园中。金黄的叶子挂满银杏枝头。银杏像染了一头美丽的秀发。捡起一片银杏叶,肉眼可见清晰的纹理。那是再告诉我们这座校园的变迁。在枫树上,枫叶是黄中带红的。阳光照耀在枫叶上,亲吻着每一片叶子。

最美的宴席在北京。在四晚五天的行程中,我们吃了不少北京的美食——全聚德烤鸭,老北京火锅,宫保鸡丁……学校找到餐厅是真的不错。每次都可以让我们吃饱喝足。从未拖着一个空空如也的胃。

最美的人在北京,清华附中初二(3)班的同学们真的超级热情,好问。我们就介绍完学校后,他们便问了十多个问题。想更了解广东学校的特点。不仅如此,初二(3)班的同学还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学校。校徽是八个大字——立德树人,行胜于言。校园里挂满了黑板,那是放同学们的作业用的目前在展出的是同学们的语文读书作业和国庆作业。每一份作业都是极其漂亮。可见他们的认真。

最顶尖的技术在北京。在京现代汽车厂,你会看见国家科技之高超。整个总装车间分为四条生产线。分别为,底盘线,内饰线,最终线和OK线。整个车间超级大,但却只有几十人在工作。在最终线,你会发现有不同的车型在生产线上生产。这就是一个核心技术——柔性混装。一条生产线通常可以容纳几种车型并同时生产。极大的减少了生产成本。

虽说北京之旅结束了,但我们探索未知的脚步却从未停歇。最美的教育在路上,倘若一个人不会走出去多看看却只会死命读书,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书呆子,永远不会知道外面的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