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的再批评
来源:锐游网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7卷第22期(总第402期) 百家争鸣 文学批评的再批评 刘福珍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如今,中国的文学发展存在着许多令人不满的现象。在那些看似关注点不断的文学批评作品中,实际上是很 难体现真诚的、学理式的批评对文学的推动。笔者认为,当代的文学需要真诚的文学批评,需要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当代文学 批评再批评的理论体系,但是就目前文学批评界的风气来说,与我们的初衰却是有些南辕北辙。如果这些不当的风气不加以 批评、改正,我国当代批评文学将无法持续其的健康发展,这对于我们延续文学批评文化是极其不利的。 [关键词]文学批评再批评文学发展通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 1批评文学的“捧杀”和“棒杀” 是经不起细细的推敲。比如说对鲁迅,有的人说他并没有长篇的 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形态的一种语句表达形式,同时,文学 文学作品,说他光靠一堆杂文,几篇短文就占了二十世纪文学的 作品又是极具个人悲喜色彩的精神产物。他并不是适应某个人口 半壁江山是极其不合理的。单不说字数是不是能决定作品的质量 味的精神产品,而是作者在经历一些人生实践之后产生出来的一 和精神容量以及作品灵魂,就字数层面来说,这个所谓的“批评 种对人生体验、人生感悟、社会感知的文字表达。所以,文学作 家”认为老舍的小说又写得太长了,那老舍也算不得是一个文学 品中总会包含着繁华复杂的个人感受和个人体悟。这既是文化所 大家了。这样的文学奇葩竟然还立足在批评文学的天地之下,实 有的特点,也是文学标准是的现实。但是作为一个批评文学作品, 在是有污于文学批评学的名声。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的 你在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时,必须得尊重这个现实和规律,不能 主要来源还是来自政府的文学机构,这些政府专业批评家们的言 以某种固定的甚至僵硬成旧的标准,以个人的好恶和口味去评判 论不仅直接宣判作品的价值更是直接指导公众的好恶,也代表了 一种文学现象,特别是新出现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即使你不 以政府为中心的批评文化意思流。这种状况并不一定就好。但在 喜欢这一类的作品,你可以适当的去表达你的喜好但是不必将别 当下文学批评众声喧哗之时,如果把文学批评理论建成空中楼阁, 人给骂得狗血淋头,作为一个批评家,你代表这这个社会主流的 后果就只能更糟。 . 价值审美观,怎会有这么淡漠的文学德行。可以说这种捧杀或者 2浮躁与媚俗 棒杀实在是把当代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现实越来越远。 当现代文学批评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他已经越来越变成 1.1再批评之捧杀 一种表演形式了。文学批评它曾经所蕴含的那种生命体验和感悟, 现在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书籍期刊上的批评文学文章变得 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逐渐远处了。当代文学批评给我们展现 越来越像是“文学表杨”了。人们可以从这些文章中几乎毫不费 的更多的是逢迎实时、无聊的调侃,他们似乎是在热衷于制造一 力的看出其对某某人或者作品的溢美之词,这些失去了批评意义 次又一次的文学事件和文化热点。在如今市场化的潮流中,批判 而只是一味唱赞美之词的批评文章已经严重的违反了我们传统批 文学逐渐走向热点“泥石流”中。它或走向谀评,或转向酷评, 评文学的个性和公正性。但是时刻写着批评文学的这些人,却都 或蓄意制造文学事件来博大众的眼球。如果确实是因为对该作品 是戴着批评家的头衔。那么当读者看到被他们称赞得几乎神作一 的某些方面有看法,批评家向作者提出质疑和挑战,本是无可厚 般的作品时,往往发现事实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这时候读者 非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但是现实中那些批评家或许并没有对 就会对他们的学术涵养产生怀疑,自己还该不该相信他们的学养 某些作品有所深刻的了解,只是觉得那些作品正处于舆论的中心, 呢?相不相信他们的判断能力呢?如果去相信,但是自己怎么看 由此来一些话题而已,于是因为缺乏底气和纯正的动机,就使原 也看不出这些作品中他们所称赞的亮点呀?这样的事情发生多 本也许可以成为文学批评新亮点的举动,显得局促不安。 了,人们就不会再相信他们头上带有的光环了,就连他们所说的 2.1再批评之浮躁 话,也不会再相信了。这样的批评家,这样的所谓的批评文学, 有很多文学家指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过多的游离色彩, 是不会再给人们以信任感的。 而这些游离色彩之中最重要的一层就是浮躁,这种浮躁情绪具体 1.2再批评之棒杀 表现在很多文学作品内容的过于随机化,我看谁不顺眼我就骂谁, 与此同时,现在的批评文学界还出现了一种“骂”的风气, 看谁风头火大就骂谁,骂得也毫无文学素养以及文学道德。而与 这种骂绝对不是批评文学里面的一种传统表达方式,而是用以点 之看似相反的一种行为,也是浮躁心理的一种反映,有许多批评 带面的方式,对鲁迅、巴金等著名作家的为人进行揭短式点评, 家们过于趋向于学究式的文学批评,语气越来越学究式,用词太 甚至对2O世纪的文学进行全盘的否定。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 过专业化,脱离了读者的实际阅读兴趣,脱离了文学创作所要求 充满缺陷的社会,这些带有人性缺陷的作家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的实践。 用这种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的方式去全盘否定这些作家对20世 2.2再批评之媚俗 纪文学巨大贡献的人是极其可耻的。在这些人的眼里,一个文人 随着大众产业化趋势的来临,作家们一心写作的时代已经 的良知早已泯灭在他们对外界眼光以及金钱的诱惑中,说其无耻 一去不反了,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作品与市场经济挂钩,把取 是无为过的。 悦大众作为写文章的目的,由此文学创作中那些媚俗的东西越来 许多文学批评,从表面上看,言之凿凿,说得肯切动人,但 越多了。甚至于有的人干脆就把自己置于低级庸俗(下转P261) [收稿日期]2016—10—24 [作者简介]刘福珍(1974一),女,湖北公安人,硕士,副教授,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研究及职业教育研究。 -25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7卷第22期(总第402期) 百家争鸣 考核,有的是当日练习完之后当日考核,课程完结后一次性考核 度,还要在课程完成后进行综合性考核,同时,要建立明确的考 的方式会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的练习,仅考试前练习通过考试即 可,而当日练习当日考试的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临时抱佛脚的心 态,使得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所学技能,造成实训教学效果不明 显,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较差的现象。 2.4.2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航空服务专业实训教学评价体 系都不健全,具体表现在:①实训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各高职院 校在评价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实训成果时,多以教师评价为主, 而来自企业、社会和学生自身的评价很少,这将导致评价缺乏科 学性。②多数高职院校的航空服务专业的实训教学考核一般都知 识对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考核目标,而对学生的职 业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基本没有评价。 改革思路 3.1 在实训教学中进一步明确对关键能力和潜在能力的要求 核指标。这种全程试的考核方式不仅能考核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表 现,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各技能点的掌握。 3.4 以学生核心能力为标准设计航空服务专业实训评价指标体系 以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开发实训评价指标体系有如下要求: 3.4.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不仅要包括实训教师,还 要包括学校外部企业、社会以及学生自己和学生相互间的评价。 3.4.2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和 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道 德等方面的发展。 3.4-3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价时既要对学生实训教学成 果进行定量评价和定量考核,也要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和定性考 3基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航空服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go4总结 为了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好地适应民航服务各岗位的需求,高 各高职院校的航空服务专业要重新依据学生核心能力来定位 职院校应重视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分析传 实训教学目标,在实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基础能力 统实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航空服务专业实训 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和潜在能力的培养,即要加 教学体系的一些建议,这对于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提升实训教学 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以及团队 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推动航空服务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性的 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意义。 3.2 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代教育管理,2012. 3.2.1航空服务实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以培养学生核心 f1]胡潇.以实训课程改革提升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U】.现 能力为目标,并围绕航空服务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和开展。 要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只设定大概情境,学生 3.2.2灵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就是 【2赵锦.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我国高职实训教学体系若干问题研 21究 1.天津.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8. 根据教师设定的大概情境进行主动式的探索学习,然后教师在旁 [3】赵锦,李名梁.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高职实训教学体系研究Ⅱ1 _职教通讯.2010. 边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引导性的指导。 3.3建立新的实训考核体系 [4】周晓琴.实训教学模式在航空服务专业中的应用 研究.2015. 课程教育 新的实训考核体系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每一个技能点的掌握程 (上接P259)的地位上,在别人一股脑的批评声中,提高自己的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定一些批评理论学家们对探究和发展 关注量,虽然骂声一片但是心安理得的获得自己的高收入。文学 新的批评理论所做出的努力。但是在当前所面临的现实是,无论 批评虽然是一种批评,但是他始终是立足在社会文明公德上面的, 是真心的想要去探究批评文学还是有人可以的故作深刻,以此来 博得众人眼球,这些所谓的文学探究根本就是脱离于当代文学现 切记不可做文学流氓。 3西方批评学对中国文学的异化 实而进行的。追根究地,文学终究是立足于大众而存在的,批评 文学虽然从一定层次上要体现出批评家自己的个性化和独特的眼 随着一股洋流流人中国国内,西方历时性存在的各种文学理 光,但是它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让大众满足并理解。但是,很明显, 论和批评方法一下子就涌人了国内,并且与国内的批评文化一起 些所谓的批评家们并没有意识到批评文学所要表达的意思,只 共存。按照常理来说,这种文化的交流并不会对中国当代文学批 是一味地玩语言文字,故意做出很高深的样子,其实在内行人的 评理论的发展产生坏的影响。然而,由于我国批评文学涵盖了几 眼中,实在是愚不可及的一件事。所以我们在做批评文学的探究 千年的历史文化,当代人也并未对其做出很充分的归纳总结,所 时,不要去脱离时代地盲目发展它,要学会寻找对当代文学发展 以在面对近些年从西方传来的外来批评学时有些措手不及,从而 有益的东西 并没有对西方文化批评观念有过详细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因 【参考文献】 此在这种多种文化交融,不成熟、不稳的文化氛围中,我们是肯 f11特雷・伊格尔顿,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第二版【M】. 定不能想当然的去认同和吸纳西方的文学理念的。 一总有些人愿意用引人耳目的方式来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于 是就有些批评家们铤而走险,盲目的去把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学进 行组合,由此就产生了批评文坛上的一些不伦不类的作品,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1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f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的交融岂能是简单的组合,没有深刻的了解就不要去运用任何一 种文化。 [3]拉曼・塞尔登,刘象愚译.当代文学理论导读f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6. 『41张隆溪.道与逻各斯fM1.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结语 -2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