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确定重大环境因素的目标、指标提出依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
3.引用程序
无
4.定义
4.1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4.2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4.3现场核查:由环境管理专兼职人员组成检查组到现场检查,核实有疑义的全员调查内容和发现被遗漏的环境因素。
5.管理职责
5.1品质部负责组织全公司范围内环境因素的调查、识别与评价。
6.管理内容与要求
6.1环境问题调查及环境因素识别
在公司范围内,分析产品生产、工艺或服务过程中物料和能源、输入、输出等情况,进行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环境因素的识别。
6.1.1公司成立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组,领导全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成员由环境管理者代表、兼职环境管理人员组成。
6.1.2环境问题的全面调查、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原则上每年组织进行一次,时间安排在下半年。但完成了基本建设项目和重大技术发行项目后可局部或全部进行一次环境因素的调查、识别与评价,以发现新的或已发生较大变化的环境问题。
6.1.3生产部门的环境因素调查由本部门的兼职环境管理员、工艺技术员、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完成,调查根据工艺路线,分析每工序或服务过程中的能源、物料输入、废弃物输出情况,填写<<环境问题调查>>逐级上报至品质部。
6.1.4办公室的环境因素由本部门兼职环境管理员进行统一的调查,相关办公室指定一名人员配合其进行,统一填写<<环境问题调查表>>,逐级上报品质部门。 6.1.5评价小组组织对调查出的环境问题进行检查,将核查发现有变化的内容填入各<<环境问题调查表>>中。 向大气排放 向水体排放
形成固体废弃物 土地污染
对社区的影响
原材料及能源的使用 其他环境问题
6.1.6评价小组根据<<环境问题调查表>>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识别环境因素,将环境因素的相关内容填入<<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中。
6.1.7在整个环境因素的识别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过去、现在、将来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状态予以充分考虑,以利于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和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
在识别环境因素时要考虑三种时态及三种状态及可能的环境影响类型;时态及三种状态及可能的环境影响类型; 三种时态
过去——过去发生,现在已不发生,但对现在造成影响 现在——现在正发生,且对现在和将来可能产生影响 将来——尚未发生,将来可能发生,且对将来产生影响 三种状态
正常——指活动、产品、服务的正常状态 异常——指活动、产品、服务的异常状态
紧急——指活动、产品、服务所伴随的重大泄漏、火灾、爆炸等状态
6.1.8员工在各自岗位或工作范围内发现的或相关方投诉的新的环境问题,及时反映到品质部,并由其就新的环境问题进行识别与评价,如评价属于重要环境因素,要求补充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6.2环境因素**
6.2.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小组负责组织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选出重要环境因素。
6.2.2环境因素的评价方式
6.2.2.1环境因素的评价主要从环境影响(能源消耗)程度方面进行评分。 6.2.2.2环境影响(含能源消耗)程度评分:
A.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含大量泄漏)-----------------5分 B.偶尔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含少量泄漏)-----------4分 C.达标排放,但
废水≥60吨/年----------------------------------------3分 废气产生较大------------------------------------------3分 固体废弃物≥1000kg/年---------------------------------3分 噪声≥80分贝------------------------------------------3分 能源消耗≥200万度/年----------------------------------3分 30吨/年≤废水≤60吨/年-------------------------------2分 废气产生较小------------------------------------------2分 50kg/年≤固体废弃物≤1000kg/年------------------------2分 70分贝≤噪声≤80分贝---------------------------------2分 100万度/年≤能源消耗≤2000万度/年--------------------2分 废水<30吨/年------------------------------------------1分 废气产生较小------------------------------------------1分 固体废弃物<500kg/年-----------------------------------1分 噪声<70分贝-------------------------------------------1分 能源<1000万度/年--------------------------------------1分
6.2.3重要环境因素的选取原则:按得分从大到小并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选定一定数量,为重要环境因素。 6.3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6.3.1重要环境因素的产生如属于管理问题,则可通过强化管理、个性程序与操作(或管理)规程等措施加以控制。
6.3.2对以上其他明显的重要环境因素并易于量化的则由环境管理代表进行可行性分析后组织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不可行则按5.3.1中相关要求执行。
6.3.3对其他潜在的重要环境因素则制定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或操作规程加以控制,并组织实施。
6.3.4可行性分析仍采用权重法,分别从经济上和技术上权重后评分,其评分原则如下;
6.3.4.1技术可行性分析(权重值5分):
技术工艺成熟,无技术障碍--------------------------------5分 技术较复杂,应用范围窄-------------------------------2—4分 属国内、国际先进技术------------------------------------1分 6.3.4.2经济可行性分析(权重值3分):
投资大于或等于10万元----------------------------------1分 投资大于或等于5万元,小于10万元----------------------2分 投资小于5万元-----------------------------------------3分
6.3.4.3综合评分等于技术可行性分析评分*权重(5分)+经济可行性分析评分*权重(3分),根据评分结果和公司实际情况选取全部或部分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进行相应控制。
6.4对相关方环境行为的施加影响
6.4.1本厂相关方主要的供应商工程合同方的垃圾收购方。 6.4.1.1对供应商施加影响
6.4.1.1.1公司物料部每年负责对本公司主要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登记汇总,并组织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小组,根据其产品的特性(包括环保特性)、所采购的数量和价值两个方面进行集体讨论,评价出施加影响和暂不施加的影响单位,对经施加影响后环境绩效好的单位再列入施加影响对象。 6.4.2对工程合同方施加影响
6.4.2.1合同方在我公司范围内进行作业,可直接对其施加影响,故所有工程合同方均评选为施加影响单位。 6.4.3对废品收购方施加影响
6.4.3.1因废品收购对环境影响可能性较大,故所有的废品收购方均选为施加影响单位。
6.4.3.2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具体办法详见<<对相关方环境施加影响管理程序>>.
7.检查与考核
本程序由环境管理代表组织检查与考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