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云南、贵州、海南为例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云南、贵州、海南为例

来源:锐游网
The Thinking of Promoting the Ethnic Minority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SustainableDevelopment——Taking Yunnan,Guizhou,Hainan

for Example

作者: 姜爱[1];李永诚[2]

作者机构: [1]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恩施445000出版物刊名: 贵州民族研究页码: 110-114页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摘要:通过云南、贵州、海南的实践经历,认为新时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成效显著,开发模式不断增加,旅游精品不断涌现,旅游开发管理与促销成绩突出,但开发中也呈现出浅层次开发、歪曲性开发、重复性开发、过度性开发、片面性开发与隔离式开发等问题。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学者、企业与民族群众要密切协作,增强文化遗产的长远保护意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游,不断完善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