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
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 有明显受伤史。
(2) 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
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屈髋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 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 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6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1) 有摔倒受伤历史。
(2) 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
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明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血瘀气滞。 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
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后。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三)分型 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
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
处。由于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吻合成的动脉环提供血循环,对骨折部血液供应的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 一、 治疗方案
(一) 闭合复位内固定法 1. 骨牵引逐步复位
对于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临床常采用股骨髁或胫骨结节牵引3~7日,使骨折复位后再行内固定。牵引重量维持在体重的1/10左右即可。牵引2~3天后,要床边摄片,以观察牵引重量是否需要调整。作为手术前常规治疗方法,骨牵引治疗可使骨折复位,减轻病人痛苦。临床有时也可以行皮肤牵引,但应注意皮肤的保护和合适的牵引重量。
2.闭合复位空心钉加压内固定
C形臂X光机透视髋部正侧位证实复位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选取直径2.5mm导针于大粗隆下4cm处经皮将导针沿股骨颈下缘皮质钻入,尖端位于股骨头软骨下3~5mm。分别于大粗隆下3cm和2cm处经皮沿股骨颈中线和股骨颈上缘骨皮质将导针钻入,使3枚导针在侧位尽量散开,在股骨颈内呈多平面三角形分布(不必使三针在骨折面上呈严格的品字形)。沿导针分别做长0.5cm皮肤切口,分离导针周围组织达骨膜,分布测量所需空心钉的长度。扩孔后,选择长度合适的空心钉拧入。空心钉螺纹均要超过骨折线以远,尖端位于股骨头软骨下3~5mm,空心钉尾部使用垫圈,以增强骨折端的加压作用。拔出导针,透视三枚空心钉固定可靠后,缝合切口。
(二)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按照骨折三期辨证治疗。 1. 骨折早期: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活血止痛胶囊。 2. 骨折中期:
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方药:接骨丹。 3. 骨折后期: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接骨丹内服。外用二六洗剂水煎外洗。 (三) 其它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实际,选择局部外用中药制剂、单纯牵引治疗方法结合防外旋鞋固定法等治疗方法。必要时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原发疾病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四) 护理 1.情志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属突发性损伤,伤及筋骨,以致血瘀气滞,导致不同程度的肿痛和功能障碍。患者表现出焦虑、急躁及对疾病预后惊恐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详细了解病情、争取合理治疗措施的同时,
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安慰和解释,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了解损伤修复过程和治疗措施,以配合治疗。
2.生命体征的观察
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易发生变化,故入院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做好详细记录,以防止合并发症加重。
3.体位护理
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术后24小时后可允许半坐或坐位,术后第2天行患肢肌肉收缩锻炼,1月后扶双拐不负重行走,然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时间。3个月内做到不侧卧,不做盘腿动作。为防止患者发生压疮,需定时做好皮肤护理,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 饮食护理
早期饮食护理,患者因肠蠕动减弱、便秘,此时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的饮食或半流质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及易胀气的豆类食物。必要口服润肠通便煎剂或灌肠。中后期饮食护理:患者食欲增加,骨折修复,机体消耗较大,饮食应以营养和钙质丰富的食物为主,按照健脾和胃,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原则来调理饮食。
5. 并发症的护理
腹胀便秘:每日做腹部按摩,自右下腹顺着结肠向上、向左、向下按摩,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3次,可预防腹胀便秘,如出现上述症状,可采用腹部热敷、饮食疗法,或根据患者年龄体质不同采
用相应针刺疗法,以理气消胀,促进排便。
尿闭:由于部分患者不习惯卧位,常造成小便困难,甚至尿潴留。可进行腹部热敷,用流水诱导排尿,同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其紧张情绪,配合按摩石门穴、关元穴、中极穴100下左右,针灸疗法取三阴交、委中,针后加灸效果更好。以上处理均无效者予以导尿,但导尿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天,以防发生泌尿系感染。
6.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能起到舒筋活络、强筋壮骨、加速骨连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作用。因此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足踝背伸跖屈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抬臀运动及双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每日观察并指导患者练功,嘱患者锻炼时勿急躁,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有利于早日康复。 二、 疗效评价 (一) 评价标准
采用Nagi股骨颈骨折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 分级 优 疼痛 无 <1cm 良 无 1-2c旋转/屈曲受正常 m 限15° 无或修无 复 <10° 正常 短缩 活动度 放射 步行能缺血坏不愈合 髋内翻 力 正常 死 无 无 无 可 间歇 2-3c旋转<50% m 不用辅缺血坏无 10-20° °屈曲只能90° 助可走死 1km 无塌陷征象 差 持续 >3cm 明显受限 不用辅缺血坏有 助 死 >20° 不能行有塌陷 走 (二) 评价方法
1.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行X线检查,分别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股骨头有无坏死。
2.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根据Nagi股骨颈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3.最后由医生统计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