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的有益探索及启示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的有益探索及启示
作者:水新营
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24期
摘 要:本文介绍了安徽省临泉县近年来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剖析了这种探索对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 有益探索 启示
临泉县总人口为223万,是全国第一人口大县;人均收入常年排在全省各县(市、区)最后进行列。在这样的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力度,大规模培训干部和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发挥各级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就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1.有益探索的表现
1.1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整合上有新形式
中共临泉县委党校作为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由于历史原因,原址位于老城区,校区狭小,基础设施落后,满足不了日益繁重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因此,2010年县委决定县委党校异地搬迁,在县政务新区征地筹建全县干部综合培训中心。同时,根据中共安徽省委皖发[2009]16号文件要求,临泉县积极实施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联合、合作,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实行以党校为主体的“一个机构、多块牌子”的办学模式。县委决定整合县域内各种培训资源,以党校为主体,在党校新校区筹建临泉县干部综合培训中心,统筹各类干部人才培训。目前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投资5700万的新校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将于2012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1.2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规范化上有新进展
近年来,临泉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规范化上下工夫。组织部门统筹全县干部培训工作,及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准确掌握各层次、各类别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结构和工作能力,努力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覆盖面,全县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和村级干部等主体班一直举办得比较系统规范。尤其是在近年开展的“小学教”培训活动中,由于县委高度重视,培训规模大、质量高、效果好,安徽电视台、阜阳电视台都分别作了专题报道。同时,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强化激励约束,对每名干部的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和使用的重要依据,较好地实现了调、学、用统一;进一步发挥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使党校通过改革和创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教学方法,始终成为党员干部终身学习的引路人,为党员干部参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
1.3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多样化上有新突破
针对落后地区干部素质不高、视野狭窄、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的问题,临泉县从2009年下半年进一步拓宽培训视野,大力实施异地培训,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著名高等学府或沿海发达地区党校(行政学院)开展异地培训,切实增强体验式教学的实际效果。近三年来,先后选派200多名干部到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绍兴市委党校等地学习,培训班紧密围绕临泉实际,精心设计了县域经济、招商引资、领导科学等课程。通过学习,使参加学习的干部真正达到了进一步开阔视野、理清思路、推进工作的目的,提升了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1.4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上有新机制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近年来临泉县着力在党校师资队伍建设上构筑新机制,一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根据需要组织教师到上级党校和有关高校参加系统培训和业务进修以及到基层挂职锻炼,更新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使他们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2009年以来就选派了11名教员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学习深造。二是加大优秀教师的选拔、培养力度。近三年县委为县委党校选调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优秀教师10人,充实党校的师资力量,以改善党校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近年来,县委党校一批年轻教师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通过在县政府网站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发挥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务的“智囊团”作用,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树立了党校崭新的形象。三是整合师资力量。首先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在全县选聘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农村致富能手以及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聘请部分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建立起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1.5在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落实上有新保障
近年来,尽管临泉县财力比较紧张,但县委对干部培训舍得投入,2009年县财政拿出50万元开展异地培训, 2010年、2011年度的异地培训经费均不少于60万元。同时,根据安徽省委[2009]16号文件精神,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过去尽管政府对党校工作经费拨付很少,但由于党校函授办学的收入可以弥补党校其他开支,所以经费问题还不是太突出。就临泉县来讲,从2009年起党校函授不再招生,解决党校函授学历教育停办后的运行费用问题更加紧迫。2010年初县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把党校工作所需经费足额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使干部培训主阵地的正常运转有了可靠的经费保障。 2.有益探索的几点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针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临泉县的探索对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不少启示。 2.1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整合有利于扩大干部培训覆盖面
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公务员法》的要求,要对干部进行全员培训,每人每年培训不少于12天。从临泉县来看,县委党校是全县党政干部的主要培训基地。由于没有行政学校和公务员培训中心,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县委党校的培训面过窄,除了依照上级要求对全县副科级干部和行政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外,在全县党政机关股级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层面上,长期以来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这种情况既不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要求,也不符合《公务员法》中有关培训方面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党政机关干部素质的提高,影响党政机关干部执行力的提升,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临泉县以党校为中心 “切实整合县域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县级党校在培训党的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1的探索对其他经济落后地区很有借鉴意义。
2.2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规范化有利于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从一些地方的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看,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规范化问题不少。比如在干部培训的参与机制上,学习缺乏动力。干部培训本应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的内在要求。然而,眼下的事实是不少干部自身对培训热情不高,重视不够,往往流于形式,被动应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育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干部需要,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以及没把参加教育培训真正摆到应有位置以外。干部培训激励机制的缺失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培训与使用脱节,使一些干部对参加学习培训应付了事。从临泉的情况看,关键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制度,一要创新调控机制,干训主管部门要做好对干部培训工作的规划,以调控好培训对象、内容以及培训机构的关系。二要创新约束机制。实行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职级干部应具有的知识水准,强制性要求干部在任期内必须达标。对不能达标者要采取组织措施。三要创新监督机制,实行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和培训基地评估制度,以激发培训机构做好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四要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对学员建立起训用结合、择优而用的良性机制,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2.3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增强培训效果
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单一是影响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单一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用创新的理念积极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要坚持以实践为中心,以用为导向,知行统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2从临泉的情况看,努力实现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结合好处很多。本地培训具有成本低、便于组织、后勤服务易于保障等优点,异地培训具有形式新颖、便于学员集中精力、便于拓展视野等优点,将这两种培训方式有机结合,会对提高干部培训工作的效果起到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临泉县在复旦大学等地开办中青年干部创新能力提升研修班,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4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建设有利于提高干部培训质量
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地方财政经费不足,不仅党校基础设施老化,设备相对简陋,“硬件不硬”;师资力量等“软件更软”,使培训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俗话讲:“名师出高徒”,一些地方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干部培训的质量,影响着党校的健康发展。从临泉情况看,必须一要建立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执行党校教师教学观摩、教学研讨、学员评教等制度,并把制度执行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营造了教学相长、教教相长的氛围,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二要外请专家学者增实力。立足于借智引力、提高培训层次,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上级党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县内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农村致富能手为党校兼职教师,定期到党校做专题讲座、辅导报告,可以增强县级党校的师资力量。
2.5保障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有利于干部教育培训的良性运行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成本比较低;而互动式等教学模式的成本高,多媒体、模拟教具、音响设备等投入使得教学成本比较高。学术研究的资料需求量很大,校园网络的建设、书籍的更新、调研的开支等等。此外,科研成果的奖励、教师外出“充电”都需要资金。从临泉的情况看,不断深化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能确保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和行政后勤等方面工作的需要;确保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3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新形势下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紧迫感,着力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的良性运行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2011年8月11日在中央党校《关于全国县级党校建设情况的报告》的批示 [2]李源潮《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学习时报》2010年3月29日) [3]《朱舜水集》 中华书局 2008年 作者简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